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校園貸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借貸業務發展迅猛,以大學生為借貸主體的校園貸成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貸引發了大量不良的校園借貸事件。校園貸的出現本身是合法的,其優點是中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但由于監管不嚴、學生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引發了一系列惡性事件,成為高等院校及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主要基于華北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網貸的調查,對校園貸發展現狀與對策展開了一系列地研究。
  【關鍵詞】校園貸 發展現狀 問題 對策
  引言:
  目前校園貸平臺成為90,00后的某些學生所接受的融資借貸方式,由于大學生沒有獨立、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資金開銷較大,大學生的資金需求更加促使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因此,最近幾年來校園貸在我國大學校園得到快速發展。而原本可以達成共贏的產品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和學生未成熟心理進行不正當的宣傳與營銷,導致校園悲劇不斷演練,“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按理說校園貸產品設立初心是美好的,但是為何與大學生健康的生活產生矛盾和困擾,針對這種現象本文將從校園貸的發展現狀著手,研究校園貸亂象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高校大學生的網貸現狀
  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以調查問卷形式對華北理工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發放調查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71份。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信息,生活費來源及消費實況,以及對網絡貸款的了解程度及使用狀況等。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性占比40.81%,女性占比59.19%。大二、大三學生填寫問卷占比較多。有23.12%大學生明晰網貸實況,60.77%的大學生對其了解浮于表面。11.38%的大學生每月消費在800元以內,超五成的大學生每月消費在800-1500元之間,三成左右的大學生每月消費在1500-2000元及以上。根據被調查學生填寫的每月消費比例可以得出,大學生每月消費大致用于伙食費、個人購物和交際,而學習和其他消費在每月消費中占比較少。有一半以上的同學看過大學生欠貸后跳樓自殺的新聞甚至有一些同學表示身邊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了解貸款公司的途徑大多通過手機及傳單、小廣告等。當急需資金時,18.37%的大學生會選擇網絡貸款,而81.36%的人則是通過其他形式來獲得資金,例如:向父母、朋友求助等。有近半成的大學生并不充分了解網絡貸款的風險及逾期后果。對大學生還貸途徑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大多數大學生會通過做兼職、剩余生活費和問父母要錢這三個途徑來進行還貸,但有部分同學會采取向其他公司貸款的形式進行還貸,這種行為是十分不可取的,極有可能會借到高利貸。
  二、目前校園貸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現存問題
  對于還未畢業,不具備獨立經濟能力的大學生而言,校園貸填補了大學生信貸市場的空白,網絡貸款不光提升了其購買能力,也在資金上鼓勵其投資創業,使其更早的接觸社會,并減輕家庭負擔。但多數大學生由于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缺乏信貸知識,加之一些無良網貸平臺通過非法渠道運作高利率貸款使大學生陷入無法還清的泥沼,產生了例如河南某經濟學院學生利用其同學個人信息,網絡貸款60萬元,最終由于無力償還而跳樓自殺。又如校園貸曝出的“裸條借貸”,要求女大學生手持身份證的裸照作為網貸憑證等一系列社會事件。
  由此可見,大學生由于無法及時償還高額網貸而導致的惡性結果讓我們愈加難以忽視。
 ?。ǘ┰蚍治?
  1.大學生自身隱患
  根據收回的問卷信息得出,從大學生自身的角度來看,校園網貸的原因占比最重的為“大學生購物欲望過于膨脹和大學生缺乏正確的理財觀”。
  一方面,部分學生為了滿足對非必需品的購物欲望而選擇了網貸,比如利用網貸購買高端電子產品、奢侈用品和高檔化妝品等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易受身邊人影響,防騙能力較差,缺少償還高額貸款的風險意識,很容易深陷金錢漩渦,難以抽身而出
  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理財觀念,經常月初超額消費,月末只能通過網貸來維持生活,調查結果顯示仍有一部分大學生在自身償還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依舊向其他公司繼續貸款,其風險難以估量。
  2.借貸平臺方面
  1)貸款途徑多樣,形式簡單
  高校的大多數學生都知曉一些網絡貸款平臺,而這些被學生所熟知的網絡貸款平臺,例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蘇寧等,多為許多大型企業的下屬產品,此類網貸產品相對來說安全性較高,且具有完整的貸、還款程序及要求。但這些平臺之間并不是有所關聯的,學生在各個平臺都可進行貸款或者分期支付,這種情況容易造成部分同學會采取向其他公司貸款的形式進行還貸,最終使其借貸信用受到嚴重影響。并且還有更多網貸平臺以“門檻低、到賬快”為噱頭吸引大學生貸款,并且這種平臺往往貸款形式簡單,僅提供身份證和手機號就可進行辦理,而這種往往其實質是高利貸的縮影。
  2)虛假廣告,信息詐騙
  大學生對網貸平臺的初認知往往來自于這些平臺在許多網站上的廣告。上網搜集“大學生網絡貸款”便有難以數計的信息撲面而來,一些“惡性”網貸平臺常利用大學生圖方便,虛榮心強的心理,在其所投廣告上只著重宣傳其“門檻低,到賬快”的特點,隱藏其真實利息,甚至一些知名品牌也參與其中,引誘大學生使用,最終掉入“利滾利”的陷阱里。并且目前國內在網絡貸款方面監管制度不太完善,一些平臺貸款形式過于簡單,容易出現他人冒用借貸的情況,使得信息詐騙頻發。
  三、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建議與對策
  (一)政府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1.針對大學生
  法律應明確規定網絡貸款的開放條件,以免有些大學生債務積累越來越多,然后拆東墻補西墻,得不償失。 對借貸大學生的經濟實力、借款原因進行審核,增加相應的限制條件,同時也要防止泄露個人信息,有些網絡貸款公司為了競爭故意審核不嚴,導致大學生身份被冒用,從而影響其個人的信用記錄,這會對未來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2.針對網絡貸款
  即便大學生網絡貸款導致一整個家庭傾家蕩產的事件層出不窮,還是有許多人抱著僥幸的心理鋌而走險。如果有法律明確規定,制定相關的限制條件,提高對網絡貸款平臺的審核標準,確保網絡貸款平臺的安全性,禁止傳播誘導、虛假信息,對違反規定的平臺進行審核,嚴格審查該類APP的信用等級,這樣就可以大幅度的減少這樣悲劇的發生。作為網絡貸款平臺,不能一味追求利益而損害他人利益。
 ?。ǘW校應規范網絡貸款的校園宣傳
  一些無良的平臺的利息高達50%,與高利貸無異,他們逼迫貸款學生的家長不會無視子女的信用出現不良記錄,逼迫其家人償還利滾利的巨額利息,導致了很多家庭傾家蕩產。
  學校應加強大學生信用意識和其對網絡貸款風險的認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開展相應的學術研究活動,讓大學生明白盲目借貸的后果,做到合理信貸。
 ?。ㄈ┘彝ソ逃獜男∨囵B孩子的理財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平時的消費習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消費習慣的形成。首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以身作則,理性消費,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與孩子多交流溝通防止“利滾利”的事件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交流。其次,不攀比,不盲目消費,為孩子傳播消費知識,讓其了解網絡貸款的危害。
  小結:綜上所述,大學生網絡貸款,機會與風險并存。社會、學校及家庭應聯合起來,加強防范和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政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消費理念,促使其有效縮減超前消費和不必要消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3926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