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寶馬:工匠精神遇上工業4.0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提起數字化、工業4.0這樣的字眼,更多人想到的是傳感器、機器人、智能工廠,它似乎與“工匠精神”和“獨具匠心”毫不搭界。但是,中德合資企業華晨寶馬汽車大東工廠的數字化、工業 4.0 卻能與“獨具匠心”實現完美契合。
張濤是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大東工廠廠長,作為寶馬全球生產體系首位中國籍廠長,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廠長,她在汽車制造及管理方面擁有20余年的豐富經驗,并有在寶馬英國、寶馬美國工廠工作的經歷。張濤于2003年加入華晨寶馬,先后參與和負責了寶馬大東工廠四條生產線的建設及其所承載的所有新車型的啟動,包括兩代BMW 3系和四代BMW5系。在她的帶領下,全新寶馬5系的新工廠在2017年建設完成并順利投入生產,這是一座將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相結合的現代化工廠,總體節能30%以上,為可持續性發展再樹標桿。她以自身經驗,結合華晨寶馬實際,闡釋了該如何在數字化和工業 4.0 時代“獨具匠心”。
培育以人為本的數字化企業文化
新經濟導刊:提到汽車行業,無論是制造加工,還是設計銷售,總覺得是男人的天下,但你成功突圍,成為寶馬全球生產體系首位中國籍女性廠長。從2003年加入寶馬,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這個位置的?可否將你成功的經驗分享給年輕的創業者?
張濤:我從2003年也就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華晨寶馬,從質量經理、生產經理、生產總監到如今的廠長崗位,一路走來,我覺得非常幸運和感恩。在過去的15年間,我在一個不斷高速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企業中持續學習和成長,同時還遇到了很多不吝激勵下屬的上司以及優秀、有責任心的團隊,也受益于華晨寶馬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和開放、透明的企業文化。
目前華晨寶馬整個管理團隊本土化比例增長到87%以上。與我同期進入公司、曾經共同工作過的中國同事們,現在也都陸續走上了管理崗位。從我和同事們的經歷來看,華晨寶馬既提供了豐富的培訓機會,也提供了充分的上升空間。在高速發展的華晨寶馬,任何一名員工只要勤奮好學、積極進取,“懷才不遇”的情況基本不存在。
華晨寶馬致力于本土人才培養,通過梯隊培養計劃,將優秀的本土化人才有計劃、系統性地培養至更高的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我們既有BMW集團管理培訓生項目、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等培養未來人才的項目,也有內部培訓師培養計劃和塑造領導力等相關培訓。同時還給擁有不同專長的員工提供專家型的職業發展路徑。
在我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08年參加公司與北大聯合舉辦的BIMBA項目,與多個部門的同事一起進行了兩年半的學習和生活。這個堪稱企業自己的“黃埔軍校”從戰略角度培養學員對領導力、執行力的深度理解。BIMBA項目也可以說是華晨寶馬領導精英的搖籃,為各個部門、崗位源源不斷地培養了多位精英。這段經歷還有一個重要收獲,就是在項目中學員們的跨部門交流增進了彼此對其它部門和崗位的認識,使得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容易換位思考和相互理解。
對年輕人而言,要想在職業發展上有所成就,我覺得一定要高效地工作。第一,專注于本職工作,專注于8小時;第二,放手去做,不要糾結于是否要做;第三,離開舒適區,不要停止學習。簡而言之:專注、信任、激勵,專注于你此時此地的職責職能,想不成功也挺難。
新經濟導刊:作為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管理體系是不是和寶馬集團一樣是德國式的?你認為在工廠經營和管理方面,中國和德國有何異同?
張濤:自合資開始,寶馬集團不僅給華晨寶馬帶來了先進的生產設施、世界一流和最新最前沿的技術,還有先進的生產理念和管理體系。所以,在生產領域,華晨寶馬是采用寶馬集團全球統一的標準和流程。但是華晨寶馬特別重視本土化建設和本土人才的培養,之前也提到我們整個管理團隊本土化比例達到87%。因而,工廠在經營和管理過程中,也融合了中國特色甚至東北特色。
特別強調的一點是,中德雙方的文化在華晨寶馬融合度很高,我們從德國同事身上學到嚴謹的工作態度、流程導向,對所有的事情非常較真,要求精準;而中國的團隊則認真好學,愿意展示才能,兩方面的特點融合成非常優秀和特殊的一種企業文化,不叫德國文化也不叫中國文化,而是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文化。
華晨寶馬公司文化中的核心價值是責任、贊賞、透明、信任和開放,鼓勵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大東工廠就擁有一支多文化背景團隊,受益于良好的企業文化,多元化團隊很好地實現了融合和包容,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每個車型成功啟動以后,大家都會一起慶祝,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故事在沈陽上演。
新經濟導刊:作為智能化工廠,大東工廠自動化率很高,流水線上有大量機器人。作為廠長,你認為相較于以前的大量人工作業的流水線,管理起來有何異同?是否會覺得管理機器人更為省心省力?
張濤:在推崇自動化和數字化生產的時代,人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人是精益生產與發揚“工匠精神”的核心。先進的生產設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但人才是關鍵因素,因為設備的賦能是由人來完成的。比如在沖壓車間,機器人程序的編制還是靠人;比如如何能夠更高效地把沖壓過程中產生的勢能存儲起來,當需要的時候把勢能轉化為動能,這就要求員工用聰明才智創造性地編程、創造性地發明。
華晨寶馬鼓勵員工自下而上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工匠精神”的體現。我們希望淋漓盡致地發揚“工匠精神”,與先進的技術成為互補。怎樣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是非常值得管理人員思考的問題。
數字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數字化企業文化的有力支撐。華晨寶馬鼓勵每一位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思考如何把現有的工作流程變得更智能。這些都為數字化企業文化的培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因為沒有人比員工更了解自己的崗位,知道如何更聰明的工作,創造最大的效益,避免缺陷的產生。對所有員工的建議,我們會找專業工程師和IT人員判定其能否實現,每個建議都標注上員工的名字,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已經成為我們企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打造智能化柔性化生產工廠
新經濟導刊:你加入寶馬15年,華晨寶馬也成立了15年,現在新大東工廠被稱為全球范圍內最具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汽車生產工廠,擁有完整的生產工藝、尖端生產設備,并采用大數據、數字模擬和物聯網等創新生產技術。大東工廠是如何踐行“工業4.0”、發展智能制造的?
張濤:“工業4.0”也稱作“智能制造”或“數字化生產”,是未來制造的必然趨勢,也給制造企業創造了很多提升效率和轉型升級的機會。目前,包括大東工廠在內,華晨寶馬在華的所有工廠都大量應用了工業4.0技術。應該說在中國汽車行業中,華晨寶馬通過智能化生產,在生產效率、生產質量、生產靈活性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樹立了標桿。
特別是2017年開業的新大東工廠,作為全球最具創新性和數字化的汽車生產工廠,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產業升級的典范。新大東工廠從設計之初到每天的實際生產,都貫穿了工業4.0概念與技術。比如我們采用了模擬仿真技術,使生產線的調試更加高效,也實現了精密生產,我們的車身可以達到0.02毫米的成型精度。另外,在我們的車間里,能看到每秒可掃描車身上21萬個點的激光掃描儀、在線過程控制、大數據應用、3D打印等數字化技術與應用。
工業4.0的先進技術手段也體現了我們“以人為本”的生產理念,如智能穿戴設備、無線安燈系統、人與機器人協同工作等,大大減少了重復、重體力工作,進一步讓員工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和工作潛力。
特別要說明的是,“工業4.0”不是為了讓機器取代人而是幫助人更好地工作,讓員工獲得更先進的技能,從而發揮更大的創造力。高素質員工團隊與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一樣是大東工廠的驕傲。
新經濟導刊:作為寶馬集團最新的、科技含量最高的工廠之一,新大東工廠采用全集成自動化技術,自動化率高達95%;寶馬首創的拉弧式電弧球形焊技術也在大東工廠得以應用,增強了連接點堅固性;深度質檢也獨樹一幟。能否舉例說明大東工廠在四大工藝中有哪些亮點?
張濤:華晨寶馬在生產效率、生產質量、生產靈活性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樹立了標桿。這在沖壓、車身、涂裝和總裝四大工藝中都有所體現,生產技術創新非常多。
例如,在沖壓車間,先進的6序伺服萬噸級沖壓機可從容應對鋁板精密沖壓等高難度作業,同時低能耗、低噪音。在生產白車身的車身車間,有在寶馬集團最新應用的激光雷達,比以往三坐標掃描的速度快得多,并且能進行整車、單個部件與局部表面的多樣掃描,以確保車身質量;整個焊接流程已經是100%自動化了,機器人采用的是最新標準;鋁制車門也采用了激光焊接技術。涂裝車間采用集成噴涂工藝,同時三段降溫烘干爐、創新的底涂技術和RoDip旋轉浸涂設備的應用,不但保證生產效率和質量,也實現了節能降耗。而在總裝車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柔性生產體系,生產線是訂單式生產。目前我們的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能實現在同一條線上生產,勝任個性化制造以及多車型共線生產的需求。這一方面,華晨寶馬非常領先。
以上只是舉例,我們工廠還有很多先進的創新性生產技術和工藝。無論是創新科技還是工業4.0應用,都保證了BMW車型為消費者帶來出色的高品質豪華體驗。
新經濟導刊:華晨寶馬成立15周年慶典上,寶馬集團宣布將繼續增加投資30億歐元,用于未來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未來華晨寶馬的生產體系將更加柔性化。這個柔性化將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濤:近年來,汽車“四化”(自動化、互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快速推進,在為企業帶來更大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一方面,客戶對汽車需求的個性化、定制化趨勢明顯。另一方面,我們能夠預測趨勢,卻不能準確預測兩年、五年、七年以后,人們對汽油車、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車的確切需求。事實上,制造企業的生產設施建設周期很長。為了前瞻性地解決問題,我們打造了具有高度靈活性的柔性生產體系。
目前,鐵西和大東兩座整車廠均可實現傳統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共線生產,能夠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對兩種驅動系統的車型進行車身連接和總裝等流程。共線生產避免了工廠和生產設備的重復投入,能夠高效快速地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新能源車型和傳統車型的生產規劃,快速應對客戶需求的變化,從而為引入更多新產品并實現高度個性化生產奠定基礎。
未來的鐵西新廠和改擴建之后的大東工廠,生產體系將更加柔性化——能夠實現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燃油車型的共線生產,同時在需要時甚至可以100%生產純電動車型。面對未來汽車行業的變革,我們已經在生產領域做好充分準備。
以零缺陷確保高品質可持續
新經濟導刊:大東工廠現在主要負責BMW X3和5系的汽車生產。國產化以后,中國消費者不需要采買進口寶馬,價格上便宜了很多,現在X3和5系基本上已經成為細分領域的銷量冠軍,也是4S店的爆款。很多消費者都很好奇,國產寶馬和進口寶馬有什么區別嗎?比如發動機、變速箱、制造流程、零部件供應商等方面。
張濤:首先,無論在哪里生產的BMW車型,都必須要符合寶馬集團全球統一的嚴苛質量標準,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寶馬而言,需求在哪里,生產就在哪里。中國目前已成為寶馬集團的主要銷售市場,沈陽也已經成為寶馬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包括大東工廠在內,都與海外其他工廠采用相同的質量標準、生產流程與管理體系,保證國產BMW車型與海外版本擁有一樣的高品質。
以2018年剛上市的BMW X3為例,X3在全球一共有3座生產工廠,除了我們的大東工廠外,還有美國的斯帕坦堡工廠和南非的羅斯林工廠。3座兄弟工廠在X3正式投產前密切協作,定期總結生產經驗,互通有無,避免重復其他工廠已經發生的問題。我們曾經有一支專門團隊在X3啟動前在美國斯帕坦堡工廠常駐了一年半,而美國工廠和南非工廠也有團隊來到大東工廠學習我們先進的生產經驗。 此外,沈陽生產基地在寶馬集團中首創了“零缺陷”的生產理念,在整個生產過程中保持“不接受瑕疵,不制造瑕疵,不放過瑕疵”的基本原則。對于每一個新車型,為了實現“零缺陷啟動”,從研發、采購到生產等各部門的同事齊心協力,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缺陷,以確保國產BMW 車型的品質和質量。
與本土化生產密切相關的是本土化采購。華晨寶馬的采購業務與寶馬集團的全球戰略保持一致,我們的目標是在中國境內采購所有的主要大型零部件,以大幅降低國際運輸成本和相關排放。在大多數情況下,華晨寶馬會直接與制造商開展合作,省略承包商、經銷商、批發商和代理商等中間環節。本土化采購能夠為企業和社會帶來眾多益處,包括降低匯率風險,提高華晨寶馬對地方經濟和所在社區的支持力度,降低交通運輸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質量控制方面,我們采用多項標準和考量方法用于國產供應商的遴選流程。同時,我們與供應商建立了密切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促進持續提高產品和生產質量,保障供應安全和實現創新??偠灾?,無論在哪里生產,BMW的質量都是全球統一的。
新經濟導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生產生活環境日益關注。據了解,大東工廠的尖端生產技術帶來了更環保的生產方式,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張濤:憑借尖端制造設備和工藝,新大東工廠成為高效與清潔生產的典范。高度可持續的先進生產技術、綠色環保的工廠設計以及各種環保措施,賦予新廠極高的可持續發展標準。
相比大東工廠原設施,工廠整體能耗降低超過30%,每年共節約6000萬千瓦時電量。以涂裝為例,涂裝是汽車生產流程中能耗最高的工序,與十年前的技術相比,新工廠節能和節水均達60%,化學制劑的排放降低80%;沖壓生產線與傳統液壓沖壓線相比,節能44%,同時降噪12分貝。
新工廠的廠房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并使用墻體保溫和智能照明等設計提升環保性,僅自然采光一項每年就可節電22萬度。大量使用高效變頻電機,循環水系統采用干式分離系統,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總裝車間淋雨測試環節水循環利用率可達90%。
事實上,不僅僅是新大東工廠,華晨寶馬沈陽生產基地都具有節能環保的特性,在積極打造“綠色工廠”。因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是華晨寶馬企業戰略的一大基石,支撐著我們的企業價值觀并在企業文化中得以傳承。2017年9月,華晨寶馬獲得由工信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稱號。
就像前面舉的很多例子,創新工藝和數字化,不僅帶來了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的提升,也進一步實現了節能降耗,帶來可持續生產??梢哉f,智能制造讓我們工廠和生產過程更加綠色環保。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14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