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中重塑詩歌的地位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詩歌是人類智慧的遺產,其獨特的形式和語言賦予詩歌以獨特的力量,在利益導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禔BC》這首啟示詩表現了兩種人對生活的對立態度,詩人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審視經濟飛速增長,消費文化盛行對人類情感產生的商品化、物化困境、倫理困境,從而警示世人。
關鍵詞:詩歌;消費文化;死亡;生命;平凡
長久以來,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個靠詩歌創作賺錢的人在現代生活中支付家庭開支是不可思議的,尤其在消費文化下,詩歌是不受大眾青睞的一種文學體裁。人們都認為詩歌與普通讀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障礙。大多數讀者對詩歌的閱讀興趣不大,因為詩歌內容分散,形式奇特,語言隱晦。然而,筆者認為現代人有必要認識到詩歌的重要性,并重新確立詩歌在利益導向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詩歌歷史悠久,遠早于書面語言的出現,被稱為人類智慧的遺產。詩歌獨特的形式和語言賦予詩歌以獨特的力量。詩歌的形式體現了經驗的表達密度。詩中的聽覺韻律很容易喚起讀者的情感,觸動他們的心靈,令人心碎或鼓舞人心。詩歌雖然語言優美,但它不僅揭示了人類的世界,而且借助于韻律加深了讀者對世界的理解。正如布魯克斯和沃倫指出的那樣,“節奏是所有生命和所有活動的原則,當然,它深深地參與到情感的體驗和表達中?!眕.2詩歌的靈魂是以“某種表達方式”來表達情感。這也是詩人通過對生活一種絕對而精確的調查,是對他們在經濟生活中切身的感受所做出的反應。事實上,詩歌處理的是與經驗世界有關的情感,詩歌可以被看作是他們當代生活中個人表達的產物,因為“詩歌不處理情感和態度,除非它們是特別地進入經驗,也就是說,當它們進入行動和思想的領域?!眕.4以下以平斯基的啟示詩《ABC》為例,闡釋詩人對現代人生存困境,人生真諦的洞見。
美國著名詩人羅伯特·平斯基(1940—)常被稱贊為“他對傳統韻律形式的把握以及在當代成語的嚴格限制下喚起永恒意義的能力”。p.12這首詩只有26個字長,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每每重讀這首詩,都會給讀者以不同的體驗。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ABC
Any body can die, evidently. Few
Go happily, irradiating joy,
Knowledge, love. Most
Need oblivion, painkillers,
Quickest respite:
Sweet time. Unafflicted,
Various world:
X = your zenith.
基礎知識
顯然,任何人都會死。很少
快樂地走吧,閃耀著快樂,
知識,愛。大多數
需要遺忘,止痛藥,
最快的休息時間:
甜蜜時光。不受折磨的,
不同的世界:
未知是你的天頂。
首先,這首詩的結構非常精致。這首詩的題目叫abc,當把它當作一個詞時,abc指的是從a到z的所有字母。這首詩有26個詞,每個詞的首字母都是從a到z的,這充分展示了詩人的英語技巧。除此之外,abc也指一個主題最簡單最基本的事實,但它揭示了人生的主旨,就像英語中的26個字母一樣,樸素而簡單,但英語中的所有單詞都源于這26個字母,這遠遠超出了簡單性。第二,這首詩由四節組成。這首詩的第一段清楚地說明了一個事實,即每個人都會死去,這只是時間問題。詩人對“身體”一詞的使用,反映了他在選擇詞語時的謹慎,因為“身體”強調人的身體結構,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死,盡管精神可能永遠存在。離開這個有經驗的世界確實是一種巨大的悲傷和不情愿,然而,沒有別的選擇,因為它是注定的,遠遠超出了任何人的意志。接下來的兩個章節描述了即將死亡的人的現實,并提供了可能的原因。詩人把人分成兩組。第一類人,數量較少,渴望在社會上顯赫。因此,他們一生都在追求快樂、知識和愛。誠然,他們在尋求知識、快樂和愛的時候,無論生活多么艱難,都會毫不遲疑地死去。諷刺的是,他們對快樂、知識和愛的極度迷戀束縛著人們從幸福中走出來,使他們毫無滿足感。相反,來自另一個群體的人,在數量上要大得多,是社會上的普通人,沒有野心和自豪感。他們不會輕視別人,因為他們自己只是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坦誠相待。他們把止痛藥從痛苦和困難中解脫出來,而不是假裝勇敢,即使他們有被稱為懦夫和被別人嘲笑的危險。雖然服用止痛藥來減輕痛苦是幼稚的,而止痛藥的緩解作用只是暫時的,但對詩人來說,這段時間依然甜蜜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容易得多,因為他們對生活從來沒有過多的期望。它們的共性賦予它們以滿足和放松的能力。最后一句詩體現了詩人的信心,即每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受痛苦或浴火重生,因為只要他對自己有正確的評價,對生活有一個正面的態度。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于通過“炫富”、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使別人相信自己的幸福。然而,平斯基謳歌坦誠的重要性,真實面對人生中的不如意,接受自己的平凡。當人們感到無力時,并不可恥或不可饒恕。
與其他文學形式相似,詩歌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和我們的價值觀,以及“使整個靈魂活躍起來”。詩人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審視現代人面對由經濟增長,消費時代所引發的各種精神困境、倫理困境,抒發自己的所觀所想,警示世人。他們大膽地揭露人類內在黑暗和卑鄙的一面,就像羅森塔爾指出的那樣,“詩人以我們自己最深刻的思想的逃避的坦率說話,把生活問題帶進他的審美軌道,改變它們,并揭示出更多關于我們整個當代意義的東西。”p.2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為了避免良知墮落,及時從挫敗感中康復,詩歌是一種極為迫切的要求。盡管如此,詩歌以其優美的語言和隱喻的形象,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精神,并進一步幫助人們了解不同的文化,豐富了我們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Cleanth Brooks,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Poet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Thomson Learning, 2004.
[2] M.L.Rosenthal. The Modern Poet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2003.
[3] M.L.Rosenthal. The Modern Poet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20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1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