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沖突中教師權威的旁落與重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權威要求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的所有安排,顯然這種專制性教師權威符合傳統教育的要求。但是,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改革教學模式、制定新的教學標準,引導廣大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這一轉變導致教師教學方法、評價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等都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教師重新塑造權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師生沖突中教師權威旁落與重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師生沖突 教師權威 旁落重塑
近年來,各類學校教師權威都出現了削弱的情況。教師傳輸的知識、規范和準則等,學生也開始對其質疑。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逐漸在減弱,已經不再像長輩年幼時那樣尊敬教師,不再認為教師是最值得信賴的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是教學過程中的基本矛盾,并且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這種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和學生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沒有心平氣和的采用合情、合理的方式進行溝通,而是采取較為過激的行為,使得彼此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甚至使得個別教師的正常教學無法有效開展。隨著教師權威與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信任感逐漸下降,原來很平衡的學生心理出現了不平衡。如果教師權威出現削弱,那么對教師教育的有效性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研究教師權威被消弱的各方面原因,并且找出能夠重新塑造的方法,這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教師權威削弱的影響因素分析
1.教師自身的錯誤教學思想
首先,大部分教師自身的教育觀比較狹隘,很多教師都將教育觀定位在學生考試成績上,并以此作為是否對學生實行正式教育的根據。這種狹隘的教育觀肯定會對學校組織教育教學行為起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出現教師實行正式教育與權威客體多樣化需求的沖突,致使削弱了教師的教學權威。其次,教師自身專制的教學觀。這種專制的教學觀,很容易讓教師將學校所組織和賦予的權威制度極致化,導致教師忽視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注重教師權威客體對主體的絕對服從,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教師影響學生心理需求的現象,進而削弱了教師的權威性。自古至今,這種專制教師的形式始終在我國各大組織系統存在著,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但也正是由于這樣,我國學校組織結構系統中才會出現多種教師專制形式,并在正式教育與學生期望之間時常出現矛盾。最后,教師自身“單向度”的觀念。很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都有這一觀念,教師們都只看到了學習者“向師性”的特征,但卻沒有看到學習者獨立、自主的特征,所以會十分反感學生體現出的獨立性,并采用各種措施幫助學生矯正,但矯正的結果勢必會引起學生對教師的不滿情緒,這對教師的權威也會帶來削弱的影響。最后,教師注重馴化的教育觀念。當前,在我國教育教學中依然還存在著“分數教育理念”、“聽話教育理念”等,也正是這些理念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常常都采用統一模式去嚴格要求學生,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束縛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削弱了教師的權威性,這無論是從教師的教學質量來講,還是從學生學習效果上而言,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2.學生集體內在力量的影響
學生還處于身心不成熟的時期,通常情況下,都是以集體學習和生活方式來接受教育者傳遞的知識。作為群體學習,學生是由教師統一負責管理的群體。教師為了能夠保障實現集體教育人的功能,制定出多項班級規則,以此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讓他們共同為了實現班級目標而積極努力。但是,與其他正式群體相同,在班級集體之中也有多種非正式的同齡群體。這種群體形式也有特殊群體規范、價值觀、輿論氛圍等,也有群體成員普遍公認的領導者。它們既會對群體成員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產生影響,也對學生是否接受教師教育產生影響。在現代教學組織中,如果將教師正式教育影響作為“顯性權威”,則學生在非正式群體中所具有的價值、氛圍和群體規范等,可以稱為“隱性權威”。雖然這兩個權威是不同的,但這兩者并不矛盾和沖突,但從某方面而言,這種“隱性權威”卻代表著某個班集體中有一種力量能夠影響教師的正式教育的權威性,這種的潛在力量一旦遇到最佳的組織環境因素,很有可能轉換成削弱教師“顯性權威”的力量。
3.學校異質性特征的影響
在學校組織結構中,存在著兩個群體,即教師群體、學生群體。教師是傳遞文化者,而學生是學習文化者;教師是成熟者,而學生是未成熟者。這幾種與社會學特征完全不符的成員所組成的學校組織,很有可能出現如下三種不利教師發揮權威作用的情況:第一,學校各組織目標的分離,由于學校組織在結構上具有明顯的異質性,所以很容易導致學校組織“共同目標”對師生產生不同的意義。從教師層面上而言,目標通常指向所有學生,通過對學生客體進行加工,而貢獻給學校組織。第二,教師與學生之間很難形成相同的歸屬感。教師與學生在社會學特征之中,作為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群體,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很多時候師生都會刻意保持著距離。雖然這種社會距離很多時候都會由于教師民主作風或者師生友好關系而逐漸縮小,但卻無法完全消除,所以,師生之間也就不可能產生對對方認同的心理需要。第三,師生關系應具有濃厚的服從色彩。教師和學生屬于兩級之中異質的成員,所以他們在組織中所擔負的責任也會存在差異,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容易出現支配與服從的關系。出現這種異質性結構特點,容易引發很多問題,導致學校組織制度體系中,潛藏著教師與學生間的沖突和對立,這一情況勢必會影響到教師權威在學校組織情境中的運行,從而會出現削弱教師權威的情況。
二、重新塑造教師權威的對策與建議
1.教師樹立正確的權威觀念
雖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是互相的,并且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積極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實現教學工作。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沖突被理解為不正常的一種現象。因此,教師和學生應該重新認識兩者之間的矛盾,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教師所認識和理解的權威,直接決定著權威觀是否正確,所以教師在樹立正確的權威觀中,所構建的理性權威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師應意識到權威樹立的重要性。充分意識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權威已發生變化這一事實,調整自身教學觀念,適應教學變化,正確認識權威。在面對各種變化時,教師會面臨三種選擇:(1)保守選擇??煞Q為教師不愿意接受權威已經發生變化這一事實,而應用“高壓政策”抓住原來教學權威不放,但從實際情況來講,這種權威明顯已失去了其根本的作用,學生僅是由于害怕教師,而表面對教師服從,但這并不是教師真正意義的權威[4]。(2)消極選擇。就是教師對重新塑造權威已經失去了信心,甚至已經摒棄了自身的權威,顯然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很有可能危及到教育職能是否能夠存在。(3)合理、明智的選擇。就是并不放棄自己的權威,也不能是一成不變,而應該積極適應各種變化,不能盲目排斥各種權威挑戰因素,積極迎接挑戰,以此來加強自身教學素養,維護教師的權威性。但教師也應意識到構建權威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唯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才會有意識地樹立權威。
其次,教師應認識到權威的本質,如果錯了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仍然讓學生遵從,那么這并不是權威。作為一名教師,應意識到權威是需要自己爭取的,而并不是向學生索要。教師想要維護自身權威,必須正確認識權威,將權威與威嚴區分,唯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利用自身的權威。教師敢于承認自身在教學中的錯誤這是教師正確認識權威的第一步。教師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并不會丟面子,而是會讓自身的權威更加穩固。馮卡教授是科學家錢學森的導師,有一次師生二人激烈的爭執一個問題,當時馮卡教授非常生氣,但第二天他主動找錢學森承認錯誤,這體現出教授寬大的胸襟和勇氣。道歉并不會對教師權威地位有影響,反之還會加強學生對他的敬意和尊重,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最后,教師應從根本上意識到權威最終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在這個引導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選擇,但絕對不能代替學生選擇,將自身的觀念意識強加給學生是不對的,這與學生個性發展也是不符的,這一行為很容易引起學生對教師的不滿,這也代表著教師會失去學生的信任和遵從,因此,教師想要維護自身權威,就不應該在學生成長各方面都行使自身權威。有少部分教師,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全權負責學生的成長,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措施利用自己的思想行為影響學生,將學生的學習管的死死的,這樣教師很辛苦,學生學起來也很吃力,導致師生間的距離拉大[5]。還有部分教師,他們通常都會更喜歡與自己看法意見和性格特點相符的學生,而對待其他學生會很排斥,這會讓學生盲目效仿教師的行為,以便可以得到教師的喜歡,但正因為如此,教師權威也會大大降低,教師應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了解每位學生的優勢,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只有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這樣才能在學生之中樹立威望,從而增強自身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2.引導教師正確行使權力
無論哪種類型的權力,如果沒有制約和監督,那么都很有可能出現權力濫用,即使這一權力必須存在,也不能確保行使權力不會出現壞結果。限制和約束教師的權威,這種限制與約束既需要憑靠教師思想意識、文化道德等提供理性控制和反思,同時也需要制度保障和約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對教師缺失監督機制很容易出現權力濫用。在古代私塾中,教書先生都會用戒尺懲罰沒有完成學習的學生,這一懲罰形式都是被社會和家長所認可的,這時并不需要一種監督機制。但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明文禁止對學生進行懲罰,在懲罰學生方面明顯發生一種質的變化。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和教師,都已經深刻意識到體罰學生是不對的,這一點明顯與過去教學不同。同時,家長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在監督教師行為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過去教學中,很多家長都會讓教師體罰孩子,讓他知道教訓。所以,應對教師權力進行限制,對權力運行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督。從教師權威上來講,其每天面對的都是自我保護能力差、身心不成熟的學生,更加需要進行監督和制約,以此來保障教師合理行使自身的權力。在反對濫用權威時,既可以利用媒體輿論監督,也可以建立監督機制,在學校內部建立專門監督部門,這不但是維護學生的權益,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
3.強化教師主體的學生觀
如果教師能夠正確看待自身教育的對象,那么對他來講教育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很多教師都開始抱怨,學生越來越不好管,根本不會把老師放在眼里,教師已經沒有威信可言。出現這些問題,很大原因在于教師根本沒有放低姿態去傾聽和了解學生,也沒有認真思考過自己該如何構建權威。正確的學生觀對于教師樹立權威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形成權威就需要將學生看成完整的人,意識到自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教師也能從學生那里學習到知識,這樣的教育才能稱為真正的平等,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尊重和關心,自然就會靠近教師,與教師主動交流。
教師應包容和理解學生,學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現象,以一顆博愛之心寬容學生的過錯;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經常交流和溝通,在對話中了解彼此,在精神上進行交流和分享。這種分享會悄然無聲地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兩顆心越來越近。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教育環節中最動人的關系,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在教學和育人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不僅可以保障教學質量,而且還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我國教師權威普遍出現削弱現象,這無論對于教師發展來講,還是對于學生學習而言,都是不利的,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是刻不容緩的。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學校、教師等各職能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尤其是教師自身,應全面認識到權威構建的重要性,切實加強自身權威的構建,從根本上引導自身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帥.知行結合能有效處理師生沖突[J].中國教育學刊,2018(04).
[2] 陳小利. 面對師生沖突看教師權益保護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8(07).
[3] 林存華.以文化對話精神重塑教師權威[J].上海教育科研,2016(04).
[4] 許瓊華.師生沖突的多視角解讀[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10).
[5] 國赫孚.從師生沖突看教師權威[J].天津教育,2006(01).
[6] 左金娣.教師應對課堂師生沖突的策略探析[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04).
[7] 歐陽學茹,吳良根.“師生沖突”的正向功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05).
[作者:張國浩(1988-),男,江蘇邳州人,徐州醫科大學助理研究員,碩士。]
【責任編輯 劉永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04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