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主義經濟公正觀的內在正義導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經濟公正反映人的經濟行為與存在本質,是人類現實生活與價值追求的理想目標。社群主義經濟活動內部各環節的良好運行及正義導向有效推動了社群經濟的繁榮與公共善的實現。它所建構的經濟公正觀及復合平等的多元分配理念,對于當前我國的經濟正義建設與實踐有著較強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關鍵詞:社群主義經濟公正正義
社群主義以“共同善”統領思想核心,其經濟公正觀以德行為基點建立,遵循共同善的價值導向,強調通過復合平等的分配方式來實現對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和對良善生活的美好追求。充分認識并把握社群主義的經濟公正觀,必須回歸于社群主義的經濟關系中,對其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各環節做以詳盡考察,繼而從根本上厘清其經濟公正觀的基本運行方式及內在正義導向。
一、“社群本位”與“公益優先”的生產公正觀
社群主義者認為,人的生產活動必須遵循社群主體的德性要求,強調社群本位利益的優先性。也就是說,社群的公共利益與生產活動是第一位的,個人私利的實現必須首先滿足社群公共利益的需求,且歸屬于社群共同體的認可。“社群本源取代自主的個人”即是社群本位的內涵,亦是社群主義生產公正的前提?!肮餐w所述的,不僅僅是作為公民個體擁有的東西,還指他們是什么,不是他們所選擇的關系(比如在志愿者隊伍中),而是他們覺察到的依附;不僅是一種屬性,而是他們的身份構成?!睂Ψ巧缛撼蓡T來說,脫離社群自我的生產不具有任何意義,只有參與社群生活中的個體活動才真實有價值。個體實踐在社群歷史中生成,并受共同體成員的保護和認同。
在社群主義那里,遵循社群共識是維護社群生產公正的基本原則,一旦生產規則被社群共同體成員認可,運行即為公正,相反則為不公正。這也是社群主義生產公正觀區別與自由主義生產公正觀的基本條件。他們認為,在自由主義那里,個體活動的過度自主完全脫離社群視線,不受共同體成員共識約束的生產活動最終會支離破碎并無法存在。社群主義堅持,在各類生產經濟活動中,生產公正的辨別標準來自于它是否反映或體現不同特定類型共同體的利益訴求。換言之,社群個體成員的生產活動只有同其他成員所認可的基本經濟制度運行規則相符合,這種生產才是社群本位的生產公正。社群的生產公正是以社群共同體的利益要求為前提,生產什么或生產多少都必須反映社群內部的共同決策。只有這樣,社群本位的生產公正才能在其內部協調發展,和諧進步,個人權益才能獲得。
此外,基于社群主義維護共同體利益的要求,他們堅持以公為主,把個人權利同共同體成員緊密聯系,因而,“善優先于權利”就構成其生產公正的又一價值導向。在此,“善”代表著社群主義的公益行為或整體利益。在生產活動中,堅持公益優先同堅持社群本位是一致的。公益優先將給予個人自由權利的獲得及生產活動劃定規則,亦為規則的執行提供正當理由。在社群主義經濟活動中,公益優先就是要堅持以公為先,個人權利不僅要服從公共善并且個人利益也要服從公共善的要求。“社群主義政治強調公民應促進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促進個人的利益從事政治活動。”由此,堅持公益優先,實現公共利益才是根本,相應地,社群本位、公益優先的指導理論就成為社群主義生產公正觀的首要倫理價值導向。
二、“復合平等”的多元主義分配準則
在社群主義那里,復合平等的多元分配準則是其分配正義的核心內容。而實現分配公正的基本前提則要求個體成員必須具備人人平等的成員資格。也就是說,在一共同體內,成員資格是獲得一切權利與義務的基本前提,且是其它一切分配公正的基礎。相對應,某一成員資格的獲得是來自于共同體的制度賦予。對個體來說,假使某種成員資格不存在,個人權利不但喪失,并且還不能參與公正分配社會諸善?!安痪邆涑蓡T資格的個體在市場經濟生活中是沒有受到保護的。即使他們可以介入到物品的交換中,但他們是沒法同享那些可以共享的物品。共同體的安全和福利供應是排除他們在外的。”顯然,成員資格是參與一切公正分配的最基本的道德基礎,體現了個體的獨立人格,表征著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社群主義主張社群共同體是多樣的,不同個體成員隸屬于不同社群共同體之中,在分配領域,不存在一種恒定的一以貫之的分配正義原則,也不存在某種統領一切的特殊調節標準,因而,必須采取多元主義的分配方式與調節標準來滿足分配正義的要求。這就是社群主義多元主義的復合平等分配準則。社群主義的主要代表沃爾澤從物品所具有的不同社會意義角度出發,論述了社群主義分配公正的多元性。在他看來,正是不同物品所代表的社會意義的不同決定了社會分配公正的多元主義,且這是“一種唯一的也是唯一合理的多元主義原則。”分配具有相對性,不存在占據主導位置恒定物品,分配原則也應是多元的,由分配物品的屬性決定。沃爾澤提出了三種社群主義的分配原則,即自由交換、應得和需要。首先,在市場行為中,應遵循自由交換原則,所有物品都應通過市場來進行自由分配,目的是控制金錢使用的適當領域,視其為一般商品的等價物或交換工具,避免把金錢視為唯一支配性之善;其次,對于應得而言,它必須滿足社群共同體的基本共識要求,是永無定論和多樣化的,它沒有需求的緊迫感,只在極其特別的情形下發揮作用;最后,根據共識,物品應分配給社群成員中最不利群體,因為他們真正需要,在物品不能滿足的情形下,應按比例分配。沃爾澤的分配原則,展示了不同社群內部的多樣分配形式,核心“在于不同的社會善應當按照不一樣的理由,有差別的程序、由不同的行動者加以分配;所有這些差別都來自于對社會善的根本不同的理解?!?
多元主義的復合分配即為社群主義分配公正的根本準則。遵照這一準則,社群主義構筑了社會公正的理想藍圖,即在一共同體中,每一個體都被平等對待,各項權益的滿足都在共同體共識的基礎得以實現,在自由經濟領域,分配公正展現為多元主義的復合分配同社群成員的需要和應得相契合。
三、“互惠互利”的交換公正觀
在市場經濟中,交換本質上展現為人與人之間的互惠互利關系,交換公正是交換內容正當性的合理證成。在社群主義那里,實現交換公正的基礎是共同體成員之間達成的互惠互利共識原則。他們認為,盡管社群內部的經濟公正行為因人而異,但在經濟交往中,互惠互利是維系并實現交換公正的基石?;セ莼ダ环矫姹磉_著交換內容與交換比例之間的等量公平性,是滿足交換互惠原則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體現著不同社會勞動力價值之間的等價交換,意味著社會合作的可能與必然,且這種價值認同,確保了所有人都能從中獲益。 互惠互利的交換公正觀不僅是維護市場經濟繁榮穩定的重要法則,并且還是實現市場經濟公正有序發展的道德規范。在社群主義社會中,交換公正展現的是協議各方的相互行為.所達成的共識是增進社群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徑,同時又確保著個人利益的合法獲得?;セ莼ダ苊饬俗杂墒袌鼋灰字械钠墼p行為,化解了交易雙方的矛盾性與差異性,是市場經濟主體安身立命的道德資本。在一項市場經濟交換行為中,假使個體成員都遵循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那么,追求一己私利和過度貪婪的行為將不復存在,資源浪費、市場失衡和交易欺詐現象也將減少,相應地,企業生產及分配經營等也將穩定有序,生產規范。經濟公正與社會正義也將實現。
社群主義互惠互利的交換公正觀意在促進公平合作,達到利己和利群的統一。沃爾澤指出,公平交換即為互惠,在共同體成員內部或不同共同體之間,只要當事人雙方出于公平自愿,交換就是公正的。它是一種契約德性,在互惠互利中展現?!捌跫s是一種對雙方都有益的工具,它的德性就是憑借著買賣過程中的公平?!蓖瑫r,它意味著這種公平合作在結果上滿足所有人的目的要求,排除了產生不利結果的可能。在市場交換行為中,個體成員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可任意決定交換產品的類型,遵循互惠互利、等價交換原則來獲得不同收益,在其中,每一成員的收益都通過市場交換獲得,并在促進互惠互利的同時實現了利己和利群的統一。
總之,在社群主義那里,交換的公正觀體現為一種互惠互利關系。社群賦予個體成員一定的價值目的,但又通過個體努力來促進社群整體利益。與此同時,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私人利益、個體利益和公共利益得以實現統一,并確立互惠互利的交換公正觀。
四、“自主適度”追求至善的消費公正觀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消費是最終目標,是社會再生產的終點。消費公正即從價值角度來評判人消費行為的合理性與合目的性。社群主義以德性為最高善,講求適度原則,在消費觀上他們承繼了德性主義的傳統,主張自主適度消費的公正觀。這與自由主義主義的過度消耗、放任自由的享樂主義正義觀形成鮮明對比。
社群主義認為,個人消費應摒棄鋪張浪費,節制欲望,堅持節儉與適度的消費原則,合理使用和享受財富,把對財富的追求和消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以中庸美德來實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進一步而言,自主適度的消費公正觀體現的是一種理性、明智、簡單的生活方式,是過一種低碳生活與綠色生活的有機結合,強調節儉,不過度消費自然資源與社會資源,倡導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生活方式。在社群主義內部,自主適度的消費公正觀,既體現著社群共同體的價值訴求,又體現個體成員所必須遵守的規范原則。自主適度的消費公正觀,規約著社群主義經濟良性發展的正義導向。
在社群主義者看來,盡管不同社群組織有著適宜自身發展的消費觀,但也要堅持自主適度原則,遵循多元和公平的發展理念,共同致力于人與社會、人與之自然的和諧發展。某一社群組織的消費與發展不應以犧牲其它社群組織的利益為代價,應在滿足自身發展范圍內堅持自主適度的消費觀。個體成員的消費應以不損害社群利益為根本,個體利益服從社群整體利益,同理,社群組織也不應侵害個體成員利益,應在自主適度的范圍內實現共同發展。社群主義的自主適度消費公正觀強調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對等,任何組織或個人在獲得滿足自身發展消費權利的同時都要承擔起相應的對等義務,并最終實現自然、社會、組織、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從本質上看,消費是為實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堅持自主適度的消費公正觀就是要求人們既合理消費,又在此基礎上獲得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達到消費的根本目的。社群主義者認為,追求并實現公共善是獲得幸福生活美好愿望,且公共之善不屬于任何個人,它為人們所平等分享。自主適度的消費公正觀就是使每一社群成員都分享公共之善,達致幸福生活,使“全部參加計劃的人認為這類利益是他們共同享有的?!憋@然,在社群內部,幸福為人們所追求與分享,是消費公正合理性與合目的性的價值所在。
概而言之,社群主義建立在德性、公共善和多元復合平等基礎之上的經濟公正觀,代表了當代西方經濟正義的發展現狀,其內部各環節的良好運行及正義導向推動了社群經濟的繁榮與社會公共善的實現。但顯而易見的是,社群范圍與成員資格的設置又使其在共享公共善時具有排他性,表現出理想主義的色彩。盡管如此,其確立的互惠共享及復合平等的多元分配理念,對于當前我國的經濟正義建設與實踐有著較強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46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