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團發展與管理關系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校社團是高校學生自我發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非營利性組織社團。它能夠通過舉辦社團內部活動和聯誼活動豐富學生生活,幫助其發展興趣、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當今高校的社團管理形式是學校行政層面的管理和社團內部自主管理并存,學校行政層面該如何“簡政放權”把握好管理的“度”是高校社團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關鍵詞:高校社團組織;行政化管理
一、引言
大學與高中的主要區別是大學有相對寬松和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的不同:曾經千軍萬馬同走獨木小橋,如今單槍匹馬徘徊十字街頭。高校學生社團是由學校中興趣相同或相近的學生自發組成并由相關部門批準的群眾團體, 是學生進行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大學生非正式組織。[1]它的產生、發展、完善大大解決了高校學生課余時間的個人發展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學者的重視,成為研究的重要主體。
本文立足高校社團組織職能定位,即高校社團發揮的“育人”功能,致力于認識高校社團的重要作用,分析具體職能實現與外部行政化管理之間的聯系及產生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對社團發展前景進行合理展望。
二、立足高校社團組織職能分析問題
?。ㄒ唬┙M織社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者
高校社團組織可以豐富高校文化活動,起到“傳承優秀文化,尋求時代創新”功能。如武術社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結合街舞元素,與現代文化藝術相結合。執行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
1.對社團不感興趣
針對該問題,需要通過宣傳社團積極意義和社團本身去吸引同學參與,前期可以采用適當的激勵政策,后期通過社團的高質量活動留住同學。因此,學校的行政機構可以提供線上宣傳渠道,如公眾號、微博、青年之聲平臺、易班平臺等;線下舉辦宣傳活動,如“百團大戰”大型社團納新宣傳活動,幫助社團進行宣傳。
2.沒有時間參與社團活動
針對時間問題,當今高校社團活動舉辦需要通過批準,可以控制較合理的社團活動頻次。
?。ǘ┧枷胝谓逃?、素質教育實施者
高校社團組織能夠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途徑、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2]學生根據民主原則自發申請成立;通過社團的章程完善民主制度的建設;參與社團組織骨干選拔、社團活動安排等民主決策。社團改變傳統的“說教式”教育,采用“實踐式”活動形式讓同學們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得到鍛煉,能夠收獲更好的教育效果。執行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
1.行政化造成社團與學生會同質化,降低參與熱情
高校對社團組織的行政化管理將不可避免地使社團出現行政化傾向。比如在對眾多社團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和學生會管理同質化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參與社團的熱情。
針對此問題,要建構服務型機構,貫徹適度原則,既不能管理過松,也不能管理過緊;在落實對社團活動基礎管理服務基礎上保證社團活動寬松自由的環境,發揮社團本身的吸引力和主體性優勢。
2.成員流動性大,影響社團傳承和創新能力
高校社團組織的成員流動性大,容易導致內部管理松散化。社團核心成員換屆及工作銜接、社團資料的積累、活動檔案的管理等方面易出問題。社團文化傳承不佳,便難以形成社團特色,創新能力不足,以致出現 “千團一面”現象。
針對此問題,要重視社團組織骨干力量的培養,保證社團傳承性、創新性。
社團內部管理:核心成員要注重挖掘和培養下一代核心成員,幫助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等。避免出現核心成員一畢業,即宣告社團解體的現象。
學校行政層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社團負責人定期交流,總結匯報社團工作。同時應對社團活動給予場地、經費支持,幫助擴大活動規模,創新活動形式,舉辦高質量活動。
?。?)學院間社團的交流。如舉辦聯合文藝匯演,給予各學院優秀社團廣闊的舞臺,加強社團間交流,促進社團文化百花齊放。
?。?)學校間社團的交流。隨著大學城的建設,大學之間有著更加便利的線下交流條件,如組織各學校同類社團以競賽形式切磋技藝,交流感情。
?。ㄈ┐髮W生適應社會、成才就業的導航者
社團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途徑。高校社團活動有助于大學生預先了解未來職場管理框架, 進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社會角色期望。[3]參與其中積極學習和工作有利于鍛煉大學生實踐能力,步入社會后能較快適應社會工作的節奏,融入社會角色中,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執行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
1.社團活動難以與社會緊密結合
由于條件所限和安全方面的考慮,高校社團活動范圍多在學校內部。
針對此問題,學校能夠幫助社團對接社會資源,從而幫助學生走出社會、認識了解社會,切實提高大學生對將來步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
2.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
大學生缺乏組織管理經驗,需要老師給予諸如整體策劃、有效計劃、規范管理、效率和效益統籌等專門培訓和指導。同時,部分學術型社團的專業活動也亟需專業老師指導。
針對此問題,應積極溝通,尋求支持。當社團的管理發展遇到問題時,主動與老師溝通,學校也可以為社團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培訓。對于學術型社團,可以將其建設與學校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統籌考慮,為其提供師資支持。
三、總結:
高校社團組織能夠起到豐富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對學生就業、創新創業起到社會化培訓的功能。這其中,學校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宣傳渠道、教師指導等軟服務和教室、資金等硬支撐,更重要的是可以調動廣泛的社會資源來幫助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基于此,學校對社團進行了制度化管理,但一旦學校行政層面對社團的管控過嚴,能夠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也將失去社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初衷,同時學生們降低社團舉辦活動的效率,降低同學們對社團互動的參與熱情。所以,正如當今政府“簡政放權”,學校行政層面對社團的管理把握合理的“度”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涂海英, 謝木深.論高校學生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科技信息, 2010 (13) :9.
[2]李軒航.高校社團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4):17-19.
[3] 張晶,雷宏玥.高校社團活動對大學生社會化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3):51-53+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0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