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地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也在不斷調整。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村農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近些年來,農村農業的發展并不是太好,越來越多的農民丟棄了自己的農業,奔向城市去尋求更好的出路,所以說農村的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對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讓農民的生活程度有了一定水平的進步,生活質量也正在改善,人民對國家的信賴也會增強。發展農村區域經濟,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發展不一樣的農產業,是現在要去改進和不斷發展的過程。發展農村區域經濟,使農村朝著工業化、現代化、特色化的目標而努力前進。
  關鍵詞:區域經濟;經濟發展;農村;可持續發展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一定的進步,綜合水平也有了相應的增強。但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差距,相對來說,農村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沒有很好的根基。但在國家的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中,農村的區域經濟發展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于提高國家的整體實力也是不可小覷的經濟力量。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就需要我們去解決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
  農業產業的區域化、專業化生產發展階段,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將有限資源實現最佳配置的體現,也是農村從溫飽向小康邁進的必由之路。農村經濟生產的區域化,有益于實現農業生產的統一組織、統一協調、統一標準和指導;有益于“品種、知識、科技”三大更新工程;產品易集中收購和銷售;容易實現效益農業致富農民,推進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實現農村經濟區域化,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基礎。
  1 區域經濟的含義
  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每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區域經濟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發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區域性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及其問題,主要表現在地區生產力布局的科學性和經濟效益上。區域經濟的效果,并不單純反映在經濟指標上,還要綜合考慮社會總體經濟效益和地區性的生態效益。區域經濟的發展對于國家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支出。
  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也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小部分,雖然小,但也是發展的重點,農村區域經濟發展要遵循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律,與此同時,也要制定一個屬于自己發展的一個模式。由于地處農村,農村的區域比較大,自然條件,人文地理的差異的不同等等都會影響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發展不同的區域經濟。
  2 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
  2.1 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版圖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這樣的一個發展大家庭中,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多層次的,既有東、中、西部之間的發展不平衡,當然也有省與省之間的不平衡,而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尤其是以縣域經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在中西部地區內部,農村區域經濟發展嚴重滯后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城鄉之間的差距很明顯且有擴散的趨勢,而在東部地區,經濟增長的高速主要來自縣域經濟的貢獻,快速發展的縣域經濟明顯縮小了其與城市經濟之間的差距。[1]這一系列的現象說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經濟發展快,有的較為緩慢,有的趨于平緩,因此提高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能夠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2.2 區域經濟發展缺少創新
  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有了創新,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就注入了新的活力,人民的積極性才能顯著地提高。創新就是發展新的東西和技術,改變農村原有的經濟模式,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的產業,培養人才,這樣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才能越來越好。由于當前一些農村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不太好,而對創新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不利的位置無法吸引創新的人才來進行創新活動,這樣的后果就不利于農村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而不利于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所以說發展創新技術這一個目標還是有難度的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2.3 產業結構落后
  農村的產業結構大多以農產品為主,少數有一些工業化產業,但在農村,大多人的思想還不是那么的成熟,還是以農耕業為主,少數是機械化,各部分地區發展的不同,相應的所使用的工具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說提高農村的產業結構就是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現階段的目標就是要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并且優化,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要根據具體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技術條件和市場的供需情況的變化進行不斷調整優化、不斷尋找最優結構方案,旨在使農業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相適應,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2]
  3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3.1 傳統農業的低效率
  雖然說現在我國的農業區域經濟發展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時代在不斷地進步,農村傳統農業的發展增長不明顯。傳統農業的發展缺乏優越性,農民僅靠農業的產量帶來的收入是不足以維持自身的發展的。其次就是我國的傳統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的問題較為突出。我國的傳統農業尤其以半自足的小農經濟較為明顯,這與我國發展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相距甚遠,農業現代化進程緩慢,制約著我國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
  3.2 中小工商業發展不足
  工商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是比較重要的,現在走的道路基本上就是工業道路,但由于我國農村經濟的大多是依靠自給自足的經濟,所以工業化的道路還明顯,基本上是處于工業化的初級階段。正是由于工業化水平太低,所以制約著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進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大多數地區的工業布局沒有明確和具體,規模也不大,嚴重影響集體經濟的發展。
  3.3 城鎮化進程滯后
  農業的發展是不斷向前推進的,城鎮化進程也是現階段的目標,城鎮化就是農業戶口在向非農業戶口轉向的過程,這也是農民收入提高或農村有效需求和市場擴大的過程,是農村人口逐步向現代化進程的發展。由于現階段我國的城鎮規模還是比較小的,對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并且還會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加快城鎮化進程這一項措施是加快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必要手段。   4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4.1 實行差別化發展戰略
  中國各地區的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還是很不平衡的,并且這些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因為各地區的地理位置,人文條件等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實行差別化戰略。差別化戰略就是對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的經濟發展戰略,發展各個地區的不同優勢,是加快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就是在地區布局\投資分配等方面要實行不同的戰略,發揮各地區不同的優越性,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積極創造出經濟的快速發展。
  4.2 實行創新驅動對策
  縣域農村區域經濟承擔著中國城鎮化、民生改善和提供就業的重任,把縣域農村區域經濟打造成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力的經濟體,對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福利提高而言具有重要意義。[3]科技創新是提高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所以要加大創新的力度,在一些交通便利、環境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可以建立高新技術開發區,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其次就是政府要加大力度,對于這些地區要給予經濟支持,并且要鼓勵科技創新人才來這里發展。大力發展科技創新事業,推動縣域經濟創新發展。
  4.3 實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僅僅依靠自身的發展,還要依靠別的地區的經濟帶動發展。未來的農村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注重環境保護還要遵循自然規律,其次就是要遵循社會經濟規律,通過有機地調整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通過對話與合作,實現各區域之間發展的和諧。只有使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兩大系統在地域空間發展有序和其間和諧互利,才能使區域社會穩定,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4]
  5 結束語
  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我國不僅要實現區域間的協調發展,還要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這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我國農村的發展也要進一步得到完善,制定合理的政策來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總的來說,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不僅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還要根據各地區的不同因素合理制定對策,實現各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所以,發展農村區域經濟是任重道遠的,我們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農村長期發展的目標,努力為實現農村的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并且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俊杰.縣域經濟發展與小城鎮建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 劉凌霄.中原經濟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路徑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3] 呂風勇,鄒琳華.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4] 毛志鋒.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對策[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0565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