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國有資產管理對于事業單位而言,是必須予以長期且付諸十足努力完成的管理性工作。一般來說,通過合理分配、使用與管理國有資產,基本上可以達到提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的目的。然而,如何做好這項管理工作,儼然成為事業單位予以重點解決的管理問題。針對于此,文章主要從事業單位管理角度出發,通過闡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的主要原則,指明當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優化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優化措施
國有資產對于事業單位而言,不僅是確保各項政權合理落實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是確保公共服務合理落實的基礎條件,具有重要的管理意義?,F階段,隨著我國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國有資產管理也得到充足完善,且在單位資產中的比重直線上升。然而,傳統固有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問題并未得到完全消除,導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仍舊存在諸多隱患問題。久而久之,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建議事業單位需要對現有的國有資產進行規范化管理,確保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的安全性與合理性,以便盡早達成預期的管理效果。
一、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建設原則
?。ㄒ唬┛茖W性原則
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原則主要是指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國家相關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預算方式的規定要求,來完善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以及國有資產績效評價評價指標,根據資產預算要求,進行對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進行調整,進而形成系統性的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冃гu價體系由于自身必須具備系統性與科學性特征,因此其常常存在于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績效管理之中。與此同時,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最好從多個角度、層面出發,加強對其的準確性評價[1]。
?。ǘ┒ㄐ耘c定量結合原則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本身就是屬于集系統性與復雜性于一體的管理工作。介于其的系統性與復雜性,導致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往往沒有進行量化處理就進行應用,使得社會大眾滿意度不高,且國有資產具備的經濟效益也并未得到有效發揮。針對于此,在國有資產績效評價方面或者在其指標的選擇方面,應該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至少在國有資產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方面,做好評價指標的定量評價工作。此外,還要綜合衡量影響定性評價效果的因素。根據定量計算原則與定性要求,進行系統性、完整性的績效評價。
?。ㄈ﹦屿o結合原則
國有資產績效評價有著穩定性的特征,結合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指標內容基本上會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波動,但是不能頻繁的波動。然而,國有資產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動態特征。因此,要充分結合動態特征與靜態評價內容,確??冃гu價的最終效果[2]。
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不良問題
經過長期的發展與實踐,我國事業單位逐漸積累起較多的資產存量。然而,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多數事業單位在資產存量方面,仍舊存在著家底不清、數量不明的問題,導致原本應該接受監督的國有資產,擺脫了監督,并游離于監督范圍之外。與此同時,介于歷史原因的影響,部分應該歸于國家管理的資產并未進行有效產權記錄以及登記處理,導致這部分資產長期被某些事業單位所占領,固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出現明顯下降情況。
最重要的是,資產存量結構不合理使得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效率明顯不足。加之資產分配缺乏公平性,進一步降低國有資產管理水平。除此之外,預算審批部門在預算審批管理方面,并未進行規范化管理,導致部分資產被閑置。而相關部門并未針對這一問題,構建剩余資產管理體系或者相關調節機制,使得事業單位資產運行效率明顯降低,不利于事業單位的長足發展。針對于此,事業單位應該緊密結合國有資產績效評價體系,明確其原則與要求,確保國有資產的應用合理性與科學性[3]。
三、關于優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管理的措施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管理體系
為確保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評價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貫徹與落實,事業單位應該針對國有資產問題進行合理分析,最好可以專門制定相關制度,確??冃гu價管理內容得以貫穿于日常管理當中。必要時,可以根據單位全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例如在進行新資產采購中,事業單位首先是要是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考察原有的固定資產是否還能進行投入并加以使用,當原有固定資產出現需要修理的問題時,就需要將原有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納入到新資產采購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若原有固定資產的修理費用高于重現購買的費用,或是原有固定資產修理后帶來的總體效益出現大幅度降低情況,此時,建議事業單位應該立足于本單位實際情況,事業單位不能進行修理要重新購買。敲定原有固定資產需要重新購買時,需要等待評估人員開出報廢憑據,采購人員就可以憑借憑據內容申請重購。等待資產重購完成后,要及時將發票上交給財務部門,明確固定資產購買的準確金額。在進行大型固定資產的才買工作時,采購人員要根據采購的流程,制定相應的采購報告。也就說,唯有確定其具備合理的購置價值之后,才能夠允許其通過,并進行下一步管理[4]。
(二)強化監督機制內容,加強監督管理力度
通過利用管理績效評價機構,基本上可以貫穿于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階段當中,根據預先設定的監督內容,做好各個階段的管理工作。一般來說,科學、合理的監督機制能夠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關系,并加強自身的互檢功能與自檢功能,確保國有資產管理效果。與此同時,嚴格貫徹與落實賬款分離制度內容,將各項職能內容落實到個人當中。
需要注意的是,采購、財務等工作不能完全由一人承擔,最好進行職能劃分工作,也就是將各項管理內容進行合理劃分,以確保最終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為確保監督機制內容得以順利貫徹,相關管理人員應該做好年終績效與定期評價工作,根據評價結果,明確分析要點。如果出現某一個績效評價指標不合理的問題,應該根據監督機制內容,找到相關負責人,施以適當的懲處,以示警誡,防止出現類似錯誤問題[5]。
?。ㄈ┖侠韮灮Y產配置形式,提升資產管理效果
首先,事業單位需要分析國家財力情況,根據國家的財力資源進行衡量。其次,事業單位要根據財政經費問題進行資產配置形式的選擇工作。與此同時,根據資產配置形式的可能性進行充分研究。對于多種資產配置形式而言,可以采取科學管理方法,不斷加強資產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現管理效率與利用效率不高的情況。最后,財政部門可以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力度,對現有的配置方式進行合理改善,全面分析資產數量與應用效果。
四、結論
總而言之,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基本上可以根據事業單位自身的需求,從預算形式方面進行充分考量,解決事業單位當前存在的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在此基礎上,事業單位應該從財政管理與深化改革兩個方面入手,充分完善與優化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并根據國家財政部門的相關需求,給予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一定的指導評價,徹底優化內部的監督檢查機制,從根本上確保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績效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燕.我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
[2]吳敏.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效率研究[D].寧夏大學,2017.
[3]耿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以山東省濰坊市為例[J].公共財政研究,2018 (02):81-96.
[4]陳冠南.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對接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5]陳鵬,李紅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三維績效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 (08):24-2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13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