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為激發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力,要對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和現金流量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從財務管理模式、財務管理制度革新等角度進行落實,以此推動國有企業的創新發展。目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革新仍然存在預算監管力度不夠、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流程化、缺少財務風險控制意識等問題,嚴重影響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成效的發揮。所以,要注重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監管體系、內部控制制度和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以此提高國有企業財務預算、資金管理的綜合效果。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新常態背景下,為處理國有企業財務關系、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實現資金最大化利用效率,對國有企業投資、籌資、資金流量、利潤分配等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研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完善,進而實現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需要從財務計劃、決策、核算、考核及監管等環節進行落實,同時結合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需求對財務管理模式進行革新及調整,對提升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有積極作用[1]。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預算階段缺少監管
財務預算是國有資產籌資、投資、使用的前期工作,在開展財務活動之前,國有企業需要針對資金的使用情況、財務成本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等方面進行系統籌劃。在現有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中,財務預算只是對項目的財務成本、投資金額等方面進行測算,但是,并沒有對資金預算的合理性、風險性以及效益性等方面進行有效監管。以項目投資預算管理為例,預算管理只是對資金使用、項目可以帶來的效益等方面進行監督,但是,并沒有對預算評估的合理性、準確性進行監管。這會出現財務預算過高、投資成本增加或者預算過低、影響項目進度等情況[2]。
?。ǘ﹥炔靠刂浦贫葓绦行问交?
國有企業的內控制度在執行的過程中,制度落實流于形式,存在管理層主觀操作及更改的情況,導致內控制度無法有效落實。例如,賬目管理是依靠管理層的指揮、命令進行控制,但是,“人管人”的模式,摻雜了管理者的主觀觀念,從而導致內控制度只是表面形式。會計人員會根據管理層的指揮、命令,對財務核算、財務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處理,這過程中會忽略相關制度的要求,進而影響財務管理的效果。
?。ㄈ┤鄙儇攧诊L險意識
國有企業的財務活動開展會受到外部環境、內部控制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在不同階段,財務活動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方面也存在差異。會計人員在進行財務核算時,只是對項目成本、項目效益以及投資等方面進行信息整合。但是,會計人員本身對資金的使用風險、投資風險等方面無法進行準確、全面的評估,因而,財務報表及財務數據無法反映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會計人員在對財務成本、利潤等方面進行核算時,受企業資金能力、管理指揮等因素的影響,過于追求財務的書面數據,例如,財務數據夸大,掩蓋企業虧損問題。這說明會計人員過于重視結果,忽略財務風險。
?。ㄋ模┴攧展芾磉^于粗獷
國有企業財務活動管理缺少階段性管理落實標準,無法與市場環境變化、內控需求等方面同步發展,影響財務管理的及時性及合理性。例如,在對國有企業流動資產進行管理時,企業是對成本、效益、資金回流周期等方面進行管理,并沒有對資金方向、項目進度等方面進行跟蹤管理。以投資項目為例,財務管理重視項目投資成本,依照投資合同及預算進行管理。但是,并沒有對資金具體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管理,極容易出現投資資金被挪用、影響項目進度的情況,相對增加了國有企業的投資風險,降低了項目的經濟效益。
二、優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可行性對策
?。ㄒ唬┩晟祁A算監管體系
由于財務預算對國有企業的財務活動成本控制、利潤最大化等方面有直接的影響,所以,財務預算需要以投資效益評估、風險評估為中心。一方面,依照項目投資成本、項目周期、效益等方面進行評估,并針對項目前期資金評估、后續資金補充以及資金使用風險評估等方面進行綜合監管,以此達到預算監管的目的[3]。另一方面,對投資風險評估與效益評估的數據準確性、全面性進行監督,提高預算數據的準確性。細化監管指標,例如,對項目成本預算中的材料成本、人員成本、設備成本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成本等相關數據的合理性、準確性進行監督,避免預算過高、預算數值與實際資金使用差異明顯的情況出現。
?。ǘ┩晟曝攧展芾淼膬炔靠刂浦贫?
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制度,首先需要細化內部控制指標,對財務預算、項目投資規劃、項目成本、項目開展、項目效益以及項目落實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等方面進行針對監管,以此實現財務跟蹤管理。其次,對財務治理結構進行優化,以此作為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依據。根據財務信息、項目投資、稅收以及項目活動資金需求等內容,完善財務數據、資金使用監管等相關管理制度,以此降低國有企業財務活動風險。在完善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對內部制度進行逐步完善,提高內部制度的準確性。最后,提高內部控制力度,利用財務總監這一職務,結合現有財經政策,對財務活動進行跟蹤管理,利用財務會計制度、成本核算責任制度。對財務活動、財務審批、資金使用范圍等方面進行管理,避免資金被挪用的情況出現,以此實現國有企業財務活動的統籌化管理。
?。ㄈ┤谌腼L險管理意識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需要與財務風險融合,強化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優化風險管理體系方面有積極作用。針對國有企業的籌資、投資、資金使用以及利潤分配等不同階段進行風險分析,在提高風險管理意識的角度下,提高財務規劃、投融資決策的合理性及安全性,這是完善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關鍵性工作。財務風險的增加,容易給單位帶來經濟損失,所以,相關財務人員要提高風險意識,強化自身對市場、項目分析的感知能力。對財務管理的不同階段、不同風險進行控制,以此提高財務規劃的合理性,盡可能規避國有企業財務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可以通過培訓工作的開展,對財務人員的財務核算風險意識進行培養。對財務數據出錯的危害、影響等方面進行培訓,利用培訓將財務風險直觀的表現出來。以此提高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這對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效果、提高財務核算準確性等方面有積極作用。
?。ㄋ模┳⒅刎攧湛偨Y及改進
結合多變的市場需求、企業內需,對財務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以及明確財務管理等方面進行統籌分析,對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的財務活動方面有積極作用。為提高國有企業財務活動的安全性及創新性,要利用信息技術,對財務報表、財務活動信息進行總結,結合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對財務關系、財務活動以及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等方面進行改進。在相對降低國有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實現預算合理化、風險控制、利潤最大化等財務管理目標。
三、結語
從財務預算階段著手,是提高國有企業財務規劃、資金使用合理性的基礎性工作,內部控制是對籌資、營運資金、利潤分配等方面進行制度化管理,以此實現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效果、資金活力的提升。在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國有企業需要完善財務預算監管制度,并強化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完善資金的跟蹤管理,逐步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實現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財務核算及應用效果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春光.如何提升國有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水平[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 (s2):74-75.
[2]張繼德,胡月.新常態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動因、初始條件與策略研究[J].會計研究,2016 (8):58-63.
[3]程良.淺談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 (13):128-1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24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