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我國高鐵出口貿易現狀及問題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的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高鐵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進程中面臨著多重挑戰和風險,開拓國際市場的道路充滿坎坷和波折。本文首先概述和分析了中國高鐵發展的概況和現狀,然后分析了中國高鐵出口貿易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中國高鐵出口在國際市場面臨的困境;最后,從四個方面提出了針對中國高鐵出口貿易問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國高鐵;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2-0162-02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大,高鐵出口貿易也逐漸變得繁榮,不僅能夠獨立承接大型的高鐵項目,還能在國際舞臺上彰顯中國制造。同時,能夠帶動我國在高鐵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出口,極大地優化了我國過去的進出口貿易結構。這對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面對全球化進程的挑戰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一、我國高鐵出口現狀分析
  從2014年開始,中國高鐵正式開始出口貿易,在海外開辟新市場。我國的高鐵出口方式主要有線路出口、車輛出口和整體出口。而我國的高鐵的施工周期較快、系統兼容度較高,且成本造價極低,因此在海外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同時,因為高鐵項目的成功為我國對外開放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窗口,其中包括大量的潛在項目合作,這都是高鐵項目作為中國品牌帶來的機遇。目前,我國的高鐵出口企業占有全球高鐵裝備制造市場近百分之七十的份額。但是,我國的高鐵項目在海外也遇到諸多挑戰。比如迪阿高鐵、美國西部快線等,都是資金、利率,以及政治等原因造成中途的毀約,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中國高鐵發展的障礙。
  二、中國高鐵出口貿易面臨的問題
  (一)我國高鐵品牌尚未成熟
  在全球范圍內,傳統的高鐵巨頭從無到有,依靠的是幾十年來的技術積累,才能在世界市場內占據一席之地。巨頭如西門子、阿爾斯通等,基本上壟斷了西歐的高鐵市場,在全球范圍內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而中國高鐵的起步時間較晚,雖然技術比較成熟,但對于國際市場而言還只是一個初入者,所以影響力比較有限。同時,由于過去中國在整個國際分工中擔任的角色是“勞動力工人”,所以國際市場通常會認為中國缺乏高新技術,即使有高新技術,也是“抄襲“的結果,短時間內國際市場很難對中國產生技術上的信賴感。因此,要解決這種信任危機,一方面要繼續塑造中國制造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塑造出一個中國高鐵品牌,使得中國高鐵和傳統技術巨頭一樣,能夠產生出疊加的品牌效應。
 ?。ǘ﹪H化管理體系尚未成熟
  目前中國高鐵產業的出口貿易中,主要是以相關設備的出口較多。雖然在一些亞非國家建有高鐵維修的站點,但是數量極少,更談不上本土化的經營。但是作為傳統的技術巨頭如西門子、龐巴迪等在海外市場上通常都是采取本土化的經營策略,使得能夠在外國市場長期占據一個有利地位。四大高鐵巨頭都是在實行本土化的戰略,通過強強聯合,幾乎壟斷了國際高鐵市場。同時,這些高鐵巨頭們早期還在中國的地鐵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在中國地鐵快速發展的時候,他們又將這些地鐵中的份額以高昂的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或者以此份額入股,與中國本土企業共建相關設備。
  但是,中國在海外的一些高鐵承建項目,比如安伊高鐵二期、沙特鐵路、利比亞鐵路,其實都是不盈利的產業。雖然一方面與我國高鐵的發展狀況相關,但另一方面體現出的是國際化管理體系混亂,不能控制成本。因此,可以發現中國高鐵的國際化管理經驗缺乏,并不能很好地建立起應急處理機制。
 ?。ㄈ┘夹g人才欠缺,創新能力不足
  與其他企業在海外開拓市場一樣,我國高鐵產業在出口貿易過程中也常常會碰到缺乏熟悉國際化管理體系以及技術的人才的尷尬局面。所以我國大部分企業包括高鐵企業在海外開始業務時,都不得不在境外高成本聘用外籍專業人才。主要集中在會計、法律以及一些技術方面,對于企業的長期經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開銷。同時,由于外籍人員與國內企業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有時候會使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要承擔極大的風險。
  在創新方面,雖然我國高鐵產業不斷在創新,但是與傳統的國際巨頭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根據中國鐵道部在2017年的鐵路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所有的鐵路軌道交通生產商申請的專利總數達8000余項,其中在中國國內申請的專利數量就超過1000項。而我國高鐵企業的申請專利數不到3%,與海外巨頭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完全自主能力的創新體系建立是目前我國高鐵產業勢在必行的戰略。
  三、加快高鐵“走出去”的對策
 ?。ㄒ唬淞⒋髧蜗螅瑺I造有利影響
  中國高鐵在開拓外部市場時,通常會遇到政治環境帶來的阻力。所以在發展過程中,我國政府應當加強與外國政府之間的聯系,營造一個有利的政治環境。我國政府多次提到中國高鐵產業時,都在外交場合明確表示,中國高鐵不是為了“稱王稱霸”,唯一目的就是推動雙方互利共贏。高鐵項目對于雙方都是互惠共贏的,不僅有利于雙方的密切合作,也有利于推進締約國的對外發展,可以使其免受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不斷地在海內外舉行高鐵的相關展覽會,除了是在向世界宣傳中國高鐵的實力外,也是在向國際社會和組織展示中國高鐵。這對于海外組織和民眾認識中國高鐵產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ǘ姀娐摵希瑢崿F“中國品牌”的本土化
  如前文所述,中國高鐵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完整的高鐵產業鏈條。除了要充分利用政府在高鐵產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外,還需要高鐵企業們一道聯合起來,共同對外開展貿易。同時,聯合起來共同開赴海外市場,有助于在海外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降低制造成本。不管是從運營、修建,還是完整的產業鏈優勢,都有利于中國高鐵企業的出口貿易,這是中國高鐵出口貿易的真正核心所在。   中國高鐵產業在出口的過程當中,基本秉持的是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所以在實際的高鐵項目出口時,我國高鐵企業不僅為賺取更多的利潤,也是為合作國家升級基礎設施,帶來新的技術。所以中國的高鐵企業在開展出口貿易時,可以參照德國的西門子等傳統巨頭在華的投資模式,實現項目所在國的本土化經營。傳統巨頭在中國市場上進行本土化的成功是值得學習的,對于我國的高鐵行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中國企業共同聯合、共同發展,有利于提高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并且能夠應對更大的挑戰,實現雙贏局面。
 ?。ㄈ┥罨髽I國際化管理體系
  中國的高鐵企業除了要注意人才的快速培養以及技術的創新以外,同樣需要加強對企業國際化的管理水平。對于我國高鐵企業來說,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不得避開的就是跨國管理問題。在跨國管理過程中,除了要根據合作國的經濟狀況和自然社會情況來完善各項制度以外,同樣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不斷提高業務管理水平。同時,在海外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風險比其國內要大得多。因此在涉及風險的防控性上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一,要熟悉當地法律,可以使用當地法律來保護自己。第二,要強化風險的防范意識,注重技術、財務等方面的風險。第三,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完善國際化的管理制度體系。
  (四)注重人才培養,驅動技術創新
  中國高鐵在海外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除了經營環境的變化,還要面臨多種人才的缺乏。這些人才包括技術方面的人才、以及對合作國家語言、政治、法律以及相關制度方面精通的人才。因此,中國高鐵在出口過程中,不僅要在國內注重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還要擁有大量掌握專業國際經營手段的會計金融、法律等方面綜合性的人才。
  對于中國的高鐵企業來說,可以在一些具有研發優勢的國家或者地區建立起研發機構,吸引該國的優秀科技人才。這是我國高鐵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增長潛能??萍际堑谝簧a力,技術永遠是推動企業向前發展的最大力量。中國高鐵要實現品牌化、標準化,甚至要讓世界接受中國標準。企業就要從全局出發,不僅要獲取更多的利潤,更要促進更多的技術進步。中國高鐵作為中國制造的一面旗幟,更要承擔起中國制造強國向創新強國的轉變開端。只有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提升品牌價值,才能實現真正的中國品牌。
  四、結語
  對于中國高鐵出口國際市場來說,絕不可以硬搬國內模式,當中需要靈活變化。因此,政府可以出面,將相關方面都聯合起來,在以企業為主體的情況下成立一個“高鐵出口”小組。專門用于協調部門之間的行動,聯合各自的優勢,拉動更多的出口。這樣做不僅可以最大化國家和企業間的利益,同時可以促進出口,真正實現中國高鐵出口貿易的新增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395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