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對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的影響效應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杜絕了因之前消息閉塞,耽誤各地區人民了解社會信息匱乏的劣勢。尤其是近年來各類新媒體社交軟件層出不窮,了解各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特別是互聯網模式逐漸全民化,通過互聯網和政府相結合,“互聯網+”對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2.092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2-0-02
  0     引 言
  現階段,公民能夠通過互聯網參與制定國家政策中,隨時跟蹤國家最新政治信息和新聞,響應國家和政府號召,全民參與,通過互聯網平臺發表言論、交換信息,說出人民群眾的心聲,使政府各項優惠政策普及到大眾,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政府政治起到相應督促作用,緊密聯系政府和互聯網的關系,重視互聯網在政府公共安全方面的管理?;ヂ摼W在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領域具有獨特的屬性和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本文就“互聯網+”對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的影響效應進行了以下研究。
  1     互聯網與政府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關系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在人民群眾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快速傳播和信息交換的優勢,不僅在提高政府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解決了政府為建設全國跨地區信息網互通的難題,使互聯網與政府關系越來越緊密。在推動互聯網與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各種復雜關系,如果不能及時配合,出現偏差,會導致政府威信力和公信力缺失。毫無疑問,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是目的,通過應用互聯網管理的手段,把政府搬到網上,形成“網上政府”,線上線下同時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解決人民群眾辦事難、辦證多的難題,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特別是對于線上服務,業務流程相對于線下變得更加簡單化,因此,政府工作人員在審批過程中應當嚴格監控和過審。保證審批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如果這個環節稍有松弛,就會出現政府監管不嚴的問題,監控引起的疏忽,會引發一系列社會不良影響,滋生社會犯罪現象,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線上服務要不斷完善線上體系,明確“網上政府”的體系規劃,充分利用已有設施資源整合其他平臺的有用資源,避免消息分散、重復建設,引出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規劃出一個完整、合理的網上政府模式,同時,政府還應該在保證公共安全的建設前提條件下,積極引導各方企業和市場展開互動討論,給出符合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議,引導公眾參與網上政府建設中,從而實現公共安全管理與服務的協調統一,在政府大力建設“網上政府”的同時,線下政府服務和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也不容忽視,因此,政府要加大對線下政府服務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從而提高他們的服務水平和公共安全危機意識。
  2     互聯網在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現階段,互聯網在當今社會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憑借其不受空間限制的優勢進行信息交換,對群眾進行互動和溝通,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的優勢克服了以前消息閉塞、傳播速度慢的局限性,成為廣大群眾獲取外界信息和傳播信息的重要紐帶。比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大事件,影響了全國,地震之后,政府和人民之所以快速精準地投入抗震救災中,互聯網技術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如果按照以往傳統傳遞信息、普及信息的模式,外界很難很快得到全面的實情和消息,然而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這個傳輸工具,人民群眾才能第一時間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獲取汶川地震最新消息和情況,通過互聯網快速傳播,在汶川地震發生后,汶川人民及時向外界尋求救助,政府和社會各方人士有效啟動緊急措施預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入第一線抗爭救災,將損失降到最低,確保公共財產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共渡難關,真正傳遞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同時,新聞媒體在互聯網技術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將第一線的信息傳遞給大眾,隨時實地播報和采集災區信息,讓心系災區的人民群眾和政府及時了解災情信息,及時做出決策,隨時準備沖到一線支援。在開展救援工作的同時,明確規劃災區災后重建方案,準備大量物資,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平臺的宣傳和號召,鼓勵全民參與抗震救災,自發組織全國各地的志愿者救援工作和捐款活動等一系列措施,為受災群眾送去溫暖,撫慰人心。我國是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科技技術的優勢,提前做出全面預案和應急措施,不能因為消息閉塞等緣故耽誤救援,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出正確決策,及時將信息傳遞給大眾,給廣大群眾指明正確方向。
  3     互聯網環境在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的影響
  當今社會,因為有了互聯網這個重要信息平臺,人民獲取信息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多,五花八門的信息到處都是,讓獲取信息的廣大人民群眾真假難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民通過互聯網上當受騙,比如,網絡侵權假冒、刷單炒信、網購產品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正是通過互聯網這個強大的體系平臺進行大力宣傳和傳播,讓各方消息來源不斷,信息真假難辨,使廣大人民群眾上當受騙,經濟受到損失。同時,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分散性、言論自由性和互動性的特點,網絡上也出現了許多“網上言語暴力”事件,影響了網絡環境,滋生了不良風氣傳播,互聯網上出現了許多所謂的“網絡噴子”,仗著在網絡上看不見本人,肆無忌憚地中傷對方。他們使用極其不恰當的話語發表言論,對受害人進行言語攻擊,并傳播謠言,雇傭大量“水軍”造勢傳播,造成不良影響。按照這樣事件的趨勢發展,網上流傳與危機相伴的謠言,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甚至產生更大的網絡危機,誤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左右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擾亂人們的心理。目前,互聯網環境不再純粹,烏煙瘴氣的網絡環境不僅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也使政府公共安全的管理面臨危機,這為政府工作帶來了新挑戰,也帶來了新機遇。因此,近年來,政府為了凈化網絡環境,堅決抵制網絡暴力,加大了對互聯網在公共安全中的管理,比如,互聯網中出現了網警監察和督促,以2016年11月7日出臺的《網絡安全法》來說,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絡空間安全秩序的基礎性法律,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打擊網絡詐騙、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實名制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為公眾普遍關注的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構建了基本制度框架,讓網民清楚認識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此外,網絡用戶賬號管理也是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機中實施的網絡安全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因為隨著信息化的不斷建設和推進,各政府機關為了便于信息及時傳播,紛紛推出了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很多重大的決策信息都會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等App平臺發布,但是總有一些藐視法律法規的犯罪分子盜用、冒名頂替官方名稱發布虛假不實信息,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還有冒用企業和事業單位名稱、報紙新聞媒體名稱、個人賬號名稱,以及公然使用違背公序良俗的名稱等現象,國家網信辦總結概括為“十大亂象”?!痘ヂ摼W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使打擊“十大亂象”實現了有法可依,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保障了人民和政府的利益,但提高了網民文明上網的素質;網民的文化程度、道德素養、思想品德和性格決定了網絡環境的氛圍,因此,人民群眾自身要準確判斷網上虛假信息,同時對網上消息發表的自由言論不造謠、不生事,提高自我上網修養;政府應該時常安排政府人員、公安機構宣講人員對網絡虛假信息進行宣講,提高群眾判斷虛假信息的能力,減少網絡輿情帶給大眾的傷害。通過這一系列對互聯網建設的舉措,共同營造出輕松愉悅的上網環境。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政府各類公共安全危機管理事件日益復雜,給政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處理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對政府處理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能力和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政府在人民群眾中樹立的光輝形象,對于這種情況,政府應該合理利用數據資源,根據相關部門進行科學設計、合理謀劃,為提升政府的政務服務水平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保證在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的前提條件下,引導群眾參與“互聯網+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建設進程中。政府的存在為了服務群眾,通過應用互聯網安全管理的方式不僅能夠讓政府順利開展工作,也能更好地服務群眾。因此,政府不僅要正確認識和掌握互聯網給大眾帶來的好處,也要正視隱藏的危機與弊端,及時處理危機中存在的不足,彌補制度缺陷,提升公共安全管理危機的整體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孫恩軍.“互聯網+”時代地方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2]許于東,龍東.服務型政府視域下的政務信息公開路徑探討[J].文學教育,2017(9).
  [3]劉鑒萱.淺析“互聯網+”時代下政務服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8(3).
  [4]陳媛媛.互聯網+政務服務:現狀、挑戰及發展思路[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5]張金玲.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危機管理[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36).
  [6]彭志華.網絡危機信息對政府危機決策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1.
  [7]韓凱龍,鄒俊.“互聯網+”對政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的影響效應研究[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8(6).
  [8]海娜仁.我國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9572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