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切實防范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風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持續推進,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及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得到強化,我國的國有企業已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市場主體。而作為兼具商業類和公益類特點的國有企業,既要在不具備先天優勢的前提下,平等地與其他所有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還需要承擔著提供公共產品和社會服務的職能。在市場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國有企業受各類內、外部風險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明確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找到合適的風險規避和解決策略,對于增強國有資本實力,發展國有企業自身優勢,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都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分析國有企業面臨的經營管理風險角度出發,著重探討了管理風險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國有企業 管理風險 成因 防范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有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復雜,存在的風險較以往也越來越嚴峻,也更具有隱蔽性和破壞力。除了經濟環境、國家政策、行業風險、金融市場等不受企業完全支配的因素外,我們面臨的很重要的一個風險就是經營中的管理風險。企業制度體系建設是否完善,內部控制執行是否到位,人員綜合素質是否符合現代化管理要求,企業對經營風險是否有足夠的認識程度和有效的防范手段,都直接影響著企業管理風險的大小及對風險的承受力。因此,對于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的清醒認識對于每一個國有企業管理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管理風險的表現形式
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為企業日常工作中由于管理者自身經營決策不當、資信調查不實、審查論證失嚴、工作能力不足、業務操作違規、內部監督失效等工作缺失造成的經營指標、會計信息失真;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貫徹失敗;國有資產流失受損;企業資源浪費和無效使用等情況。企業的管理風險不僅影響了企業既定經營發展目標的實現,更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法律風險、財務風險、信用風險、團隊風險及人力資源風險等諸多內外部風險隱患,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管理風險的形成原因
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的存在,分析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企業制度建設存在缺失,無法涵蓋企業各業務全流程,制度設計不符合企業實際需要,造成員工行為缺乏操作依據、全憑一腔熱情開展工作。
第二,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不合理,權責確定不對等,部分關鍵崗位人員存在只負責簽字,不負責把關的思想認識,使業務監管失效。
第三,制度執行剛性不足,有制度不執行、選擇性執行或執行不嚴,都造成制度起不到應有的規范性作用。
第四,法律意識淡薄,風險意識不強,對于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工作原則認識不到位,產生了無主觀意識的違規甚至違法操作。
第五,專業管理知識不扎實,工作經驗不足,對風險的識別、判斷能力差也是造成潛在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六,職業素質與工作需要不匹配,職業素質不僅是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是指職業操守、職業道德和價值觀、責任心,工作態度的不端正和責任意識的缺失更是造成管理風險存在的重大隱患。
第七,長期的慣性思維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經驗主義和習慣性的違規操作成為正常,造成風險漏洞卻不自知,盲目開展業務。
三、管理風險的防范措施
近幾年來,各級巡視巡查、審計檢查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對國有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違規經濟事項都進行了及時糾偏。但是通常情況下,更多風險的事前防范比事后糾偏更為重要,也更加有效。因此,風險的防范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態度,如何及時發現隱患、完善自身抗風險能力,防患于未然并最大限度規避、降低風險才是我們能夠從自身出發采取的有效舉措。
?。ㄒ唬┙⑼晟频闹贫润w系及內控監督體系
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體系是規避風險的前提,企業要結合生產經營實際,充分考慮各項常規及特別事項議事規則及決策程序的需要,完善業務流程設計,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使制度涵蓋整個生產管理流程,科學滿足業務操作的需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要結合風險管理的需要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重點加強內部牽制、內部監督、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要從思想上改變對企業內部監管部門不能創造效益,阻礙企業發展的觀念,維護制度執行的剛性,將企業行為及權利運用限制在制度框架內,切實使制度建設與執行起到防范不確定因素和潛在危險的作用。
?。ǘ┰O立合理的崗位分工及職責權限范圍
企業應按照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功能將經營管理活動劃分為具體的工作崗位,本著相互牽制的原則,對授權、執行、監督、保管、使用、記錄、稽核等不兼容職務進行分離控制。使每項經濟業務活動,必須經過具有互相制約關系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控制環節方能完成。在橫向、縱向關系上,經過彼此獨立或互不隸屬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或人員辦理,使部門間、崗位間、上下級間起到互相監督和牽制的作用。同時,要根據崗位性質相應地賦予職責權限,規定操作規程,明確各崗位辦理業務和事項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檢查標準和相應責任,確保責、權、利統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工作有標準、事后有檢查的閉環管理模式,并以此制定獎罰制度,對于堅持原則、勇于承擔及違規操作、推卸責任的行為要分別進行重獎、重罰,引導員工遵章守紀、履職盡責,增強每個人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工作效率。
?。ㄈ嫿ㄆ占靶耘嘤枡C制及風險意識環境
鑒于基層企業部分經營管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的現狀,加強經濟法律業務培訓是關鍵的一環,當前亟須建立、健全普及性和專業性相融合的培訓機制,結合崗位實際需要,對招投標管理部門、合同管理部門、工程管理部門、燃料、物資采購部門、財務審計部門等重點崗位人員,加大合同法、公司法、財稅法、擔保法、金融法等經濟法律知識的培訓力度,將這些基礎知識作為管理崗位必備的上崗條件,而不是什么所謂的“其他部門的專業知識”。提高全員經濟法律業務水平,強化依法經營和市場風險意識,保障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參與競爭。同時,在風險的控制和管理中,企業主要領導的風險意識、自覺遵守內控制度的決心和行為起著表率和主導作用,要主動在企業內部營造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整體工作氛圍,要將風險問題擺在首位,杜絕經營管理中的“習慣性違章”,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
?。ㄋ模┙⒅卮箫L險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各種經營行為均存在著經營風險,但是無論內部控制制度被設計得多么完美,運行得多么符合設計者的預期,都不是萬能的。人為疏忽、判斷失誤、信息傳遞誤解及特殊事項的處理不當等情況,都可能使內部控制失靈。前三個方面我們的努力是為了控制風險的發生,但如果出現控制失敗,風險就必然會發生,這種情況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但又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企業有必要像對待安全生產一樣,建立重大經營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理機制,規范處置程序,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將風險重新加以控制。同時,要全面分析風險可能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和危害,對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客觀評估,合理預判在哪些情況下需要主動承擔小風險,以規避大風險,避免因承受或規避不當引發新的風險或由小風險引發大風險。確保突發事件得到及時、妥善、正確處理,將損失減少到最低,保證企業的根本利益不受損害。
四、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國有企業經營中存在的風險也越來越嚴峻。為了實現國有企業更好的發展,企業可以通過構建普及性培訓及風險意識環境來加強對經營管理風險的認識程度;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來堵塞經營管理中的風險漏洞。而防范經營管理風險的措施和化解風險的能力,也需要企業在以后經營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國有企業只有不斷完善自身,切實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有效應對各種環境變化,才能在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ㄗ髡邌挝粸橹袊A電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參考文獻
[1] 朱順愛,王金榮.企業經營風險分析與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7(32).
[2] 曹世鳳.企業經營風險的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時代金融,2015(05).
[3] 戚建剛.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2(03).
[4] 李存周.強化財務風險管理 規避企業財務風險[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5083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