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稅務會計籌劃與風險管理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稅務風險是企業眾多風險當中尤為重要的一項。近年來,我國的稅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企業的稅務管理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企業的稅務風險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重。因此,建立完善的企業稅務會計籌劃和風險管理制度就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對企業稅務會計籌劃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進行簡要分析,并針對企業如何加強稅務會計籌劃與風險管理提出一些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企業稅務;會計籌劃;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企業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也是企業經營當中最受重視的環節。稅務風險是企業眾多風險當中尤為重要的一項。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企業納稅人有著納稅的基本義務,同時也可以合理運用稅法所賦予的權利。企業應建立和完善稅務會計籌劃和風險管理制度,避免企業涉稅行為的錯誤而導致企業利益的損失。
一、企業稅務會計籌劃與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ㄒ唬┢髽I稅務管理觀念落后
我國大部分企業在稅務會計籌劃與風險管理方面的觀念極其落后。在涉及報稅納稅時,往往只能做到按時申報、繳納。有的企業甚至會疏漏繳稅,拖延繳稅。這從側面反映出,大多數企業都忽視了稅務會計籌劃當中對于風險的前瞻性,在進行企業的投資、經營等一系列活動時,也常常忽視對于稅務的籌劃。這樣的落后觀念有時便會直接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
當前,大部分企業仍然延續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些管理理念與管理手段。并且大部分企業在自主經營、追求合法權益、提升企業利潤率等諸多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由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低風險特性,當今許多企業在管理模式當中嚴重缺乏對風險的重視。許多企業都未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而已建立了風險管理制度的企業也往往并未將稅務會計籌劃的風險視作重點防控對象。這些表現都反映了企業的稅務管理觀念落后。
?。ǘ┪唇⑼晟频娘L險監督體系
目前,有些企業建立了稅務風險管理制度,但在實行過程當中,卻無法順利地將風險管理制度落實開展。究其根本,是因為企業缺乏風險監督體系。所以,企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監督管理體系。
此外,企業的稅務風險監督工作往往是由專業的會計人員來完成的。在遇到一些稅收方面的專業難題,企業內部無法解決時,則需要咨詢相關的稅務代理機構。然而,這樣的監督體系明顯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無法保證稅務工作公平公正的順利進行。如果執行稅務工作的工作人員自己監督自己,那么其執行的稅務工作無法令人信服。二是,代理機構的稅務人員往往對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提出的建議有時并不能夠完全適應企業發展和特點,那么這樣的監督結果顯然不具有針對性。
?。ㄈ┢髽I經營者和管理者缺乏專業素質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企業的稅務風險直接由經營者承擔。這就不僅要求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相關的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知識和端正的品格,還要求經營者具備一定的稅務知識 。但現實是企業經營者往往缺乏稅務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也缺乏稅務會計籌劃的經驗。因此,經營者往往無法有效預測相關的稅務風險。
對于許多大型企業來說,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等專職員工的專業素質并不過硬,工作的責任感不夠強。隨著我國稅制的改革,如果企業稅務相關工作人員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那么也會造成一些工作上的失誤。所以,不僅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企業會計籌劃風險管理制度,還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具備稅務專業知識、了解稅法稅制以及具有企業管理知識等方面的知識。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企業都缺乏這樣的人才。
二、加強企業稅務會計籌劃與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稅務管理體系
企業要逐步完善日常稅務工作的流程,建立完善的稅務工作標準化規章制度。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盡量做到專事專辦、專項專辦。嚴格化、精細化的稅務工作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稅務會計籌劃工作的準確性,防止稅務會計籌劃工作的疏漏與失誤,從而逐漸形成完善的企業稅務管理體系。
?。ǘ┘訌姸悇諘嫴块T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
企業稅務部門的工作并不是獨立完成的,而是常常涉及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活動。因此,各部門之間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溝通系統。
企業應該建立健全稅務的審核制度、開具發票制度、收款和退款制度、審批和報銷制度、成本籌劃與審核制度、稅務流轉控制制度等。只有將稅務會計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工作之間建立起有機的聯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利潤,防止稅務風險的發生。
?。ㄈ┨岣咂髽I稅務風險管理的觀念
企業稅務會計籌劃風險的發生往往是由于風險管理意識薄弱造成的。因此,建立健全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應注重培養員工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在日常工作會議當中,普及稅收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會計工作人員的崗前培訓中,著重加強其責任心與專業技能的培訓。在企業日常宣傳媒體上,應宣傳有關企業稅務會計籌劃與風險管理的內容。從長遠角度看來,企業員工的稅務風險管理的意識與素質將會得到有效提高。
三、政府與企業在稅務籌劃的關系
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從稅收因素考慮,政府與企業作為稅收的關系人,兩者之間存在利益統一,也存在利益沖突。例如,營業稅的規定將影響供應商提供材料輸入和對消費者的產出品輸出。所得稅將會影響勞動者等。這是由企業逐利的本質決定的。因為在同等條件下,公司總是想減少納稅額的繳納。由此可見,政府與其他方必然將在稅務制度的框架下進行自我行為的優化與調整。
不過,相對于其他制度而言,企業與政府之間的稅務制度還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主體地位不平等。,政府占據強勢地位,有權制定基本條款,并保留修正和解釋相關條款的權利,這使得企業只能面對而不能違背稅收契約。
第二,不同步實施策略。政府在稅務制度中占據強勢地位,但是企業繳稅完成之后,相對于其他制度而言,政府無法及時調整它的政策。因為如果它想實現策略調整,那得通過變動稅法,但是稅法調整通常是滯后的,不及時的。比較而言,企業面對既定的稅務關系,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也就意味著企業在政府政策的約束下進行稅務籌劃是具備可能性的。
第三,追求不同的目標。政府所追求的目標具有多樣性。由于在現實中,稅務制度往往是不完備的,政府無法制定一份面面俱到的制度,這決定了存在大量的“稅法漏洞”,或者制定的制度并不能完全執行稅收監管,從而具有期望差距,這種不完備的制度給稅務籌劃帶來了可能。
企業與政府在不對等的情況下制定的稅務制度,也可能會造成信息不對稱。稅務制度均對等地獲得關于某項投資將來可能產生現金流量的信息,但這些信息仍然是不確定的,這說明投資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在未來現金流量或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與累進稅制相關時,即使是對初始狀態下的風險無偏好的投資人也會由于兩者的共同作用,表現出避風險的態度。這說明,對稱不確定性的存在使得風險成為投資者進行開展稅務籌劃時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而累進稅率表則進一步擴大了風險的影響。
四、結語
企業稅務會計籌劃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當中不可避免卻易被忽視的一環。當今社會,相關管理部門都愈加重視稅務工作。企業自身更應加快提升自身的稅務會計籌劃風險管理意識與管理能力。企業要把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納入日常工作議程,在日常經營活動當中,一定要注重對稅務風險的反思與預測。企業要逐步積累關于降低企業稅務風險的經驗,并加強對全體員工稅務風險意識的培訓。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避免因稅務會計籌劃風險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的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張德志,稅務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稅務出版社,2013.
[2]李曉曼,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商貿,2013(07).
[3]劉欣,孫志亮,企業納稅理性的理論界定及其行為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5(01).
作者簡介:
郝冬梅(1983-),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研究方向:會計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5209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