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T檻上的新機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柳澤春
近一年來,乳品行業的第一明星非蒙牛莫屬。
繼其去年成功地吸引了摩根土丹利等三家海外機構的2.16億元人民幣投資后,蒙牛總裁牛根生作為惟一受邀的食品企業代表,出席了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接著,借助中國宇航員成功登上太空,蒙牛這個“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一度被媒體熱炒,而央視標王爭奪戰,則是其預謀已久刻意安排。如今,海外上市指日可待,更是空前增加了投資者對其的關注。
2004年,注定是蒙牛發展史上比較關鍵的一年。一方面,蒙牛已經做好了境外上市的各項工作,巴黎百富勤與摩根士坦利推介的蒙牛IP05月26日開始路演,蒙牛將發行占其總股本35%的新股,另一方面,蒙牛計劃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
沖擊領跑位置
1999年到2003年短短四年間,蒙牛的銷售額已從4000多萬元飛一般達到51億多元。
“蒙牛液態奶”在同類產品中銷量第一,這是2004年4月2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統計結果?!懊膳R簯B奶”市場綜合占有率、市場覆蓋率也均居市場前列。
2004年,蒙牛將目標鎖定在一個新的高度。
面對多方的質疑,牛根生曾經出了道填空題:蒙牛2000年銷售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25%,2001年8.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93%:2002年2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7%;2003年可以達到5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43%,那么,2004年應該增長多少?
AC尼爾森2004年第一季度的調查數據也表明,蒙牛液態奶在同類產品中繼續保持銷量第一。由于液態奶是整個乳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部分,因此,蒙牛取得的這個“冠軍”,可以昭示著中國乳業市場格局的勢力對比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蒙牛正在沖向中國乳業領跑位置。
高成長基因
盡管“伊利”與“蒙?!眱杉也⒉徽Q生在同一個時代,但在過去幾年的高增長故事卻詮釋了雙方者D攜帶的高成長“基因”。
二十年前成立的伊利從冷飲開始做起,1997年實現了第一次輝煌。從1998年開始,伊利把目光轉向了液態奶,尋找到了公司第二次高增長的突破口。也恰在這時,蒙牛誕生了。
剛剛卸任伊利副總裁的牛根生帶領一班從伊利“出走”的人,共同創立了蒙牛。伊利、蒙牛依賴共同的奶源基地,有基本相同的產品結構。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蒙牛的決策者們深諳此道。在較短的時間內,蒙牛完全實現了原料、產品、市場與伊利的全方位交融。
盡管蒙牛在資產方面號稱“白手起家”,但文化上卻并非如此。當年,一班從伊利出來的人,不但復制伊利的業務,而且復制了伊利的企業文化。蒙牛之所以這么快取得成功,不能不說攜帶了伊利的基因。牛根生一直認為,蒙牛和伊利是兄弟,沒有伊利就沒有蒙牛的今天。
目前,蒙牛與伊利已成為內蒙古同一行業的兩個著名品牌,但攜帶“伊利高成長”基因的蒙牛顯得更加年輕氣盛。顛覆“游戲規則”的危險
就在以3.1億元奪取央視2004年度標王后,蒙牛更是豪言2004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也許蒙牛借高額的廣告投入的強大攻勢,能夠達到其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的規模。但100億元產值的蒙牛將給其他企業帶來什么?絕劉不是微笑。
液態奶產品的同質化,使行業內的強勢企業不能有效建立行業壁壘。如果蒙牛沒有能力迅速建立起同業進入壁壘,其投入的數億元廣告,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惡性的價格大戰。其結果是投入產出比將直面下降。
而今,蒙牛乳業赴港上市如箭在弦上。巴黎百富勤與摩根土坦利推介的蒙牛IP05月26日開始路演,蒙牛將發行占其總股本35%的新股,蒙牛乳業在香港掛牌上市后,將成為近年來集資額較大的內地民營企業。蒙牛的創業者們在收獲原始投資增值的前提下,將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56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