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杜龍波 黃業德
[摘要]隨著我國上市公司的迅速發展,對上市公司績效的評價也越來越重要。文章選取了魯中地區33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采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出因子得分,對上市公司績效進行了評價分析。
[關鍵詞]魯中;上市公司;績效評價;因子分析
一、前言
當投資者選擇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時,最關J己、的莫過于上市公司的價值,而能反映上市公司真正價值的選項當屬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隨著我國上市公司的迅速發展,在上市公司價值背后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也越來越重要。本文以普中地區上市公司為例,運用因子分析法,對該地區的上市公司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
魯中地區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腹地,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輻射內地的重要戰略紐帶,對加強內地各省與山東沿海城市的合作,拉動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對于魯中地區的地理范圍界定,各方有著不同的看法(任啟平、吳天峰在《魯中地區物流中心創建研究》中認為魯中地區包括淄博、棗莊、萊蕪、臨沂、濱州五個城市),而本文所涉及的魯中地區是指淄博、濟南、萊蕪、泰安、東營等地區。
二、文獻回顧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績效評價的研究也經歷了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
(一)傳統財務績效評價方法
傳統財務績效評價主要是以成本和利潤分析為主:重短期績效評價,輕長期績效評價;重過去財務成果,輕未來價值創造;重有形資產績效,輕無形資產績效:重財務指標體系,輕非財務指標體系;重結果,輕過程;重局部,輕整體。由于傳統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均未考慮資本成本的因素及成本計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使得成本的確定不準確及對現金流量指標的關注不夠等原因未能對企業的績效進行有效的評價。
(二)經濟附加值
經濟增加值(EVA)的理論源自諾貝爾經濟學家莫頓?米勒和弗蘭科?莫迪利亞尼1958年至1961年關于公司價值的經濟模型的一系列論文,是基于“剩余收益”理論的一種集績效評價、激勵補償、管理理念于一體的新的管理評價體系。經濟增加值,簡單地說就是公司稅后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額。但經濟附加值評價方法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一是它不能有效控制企業規模、上市時間等因素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二是該種方法依賴于大量的數字,使得實施過程異常復雜。
(三)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是卡普蘭和諾頓提出的一種績效評價方法。平衡計分卡從四個方面對企業績效進行了度量:一是財務視角,包括利潤、投資回報、經濟增加值等等;二是顧客視角,包括顧客滿意度、顧客回報時間、市場份額以及顧客利潤等等;三是內部過程視角,包括產品設計、產品開發、售后服務、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等等;四是學習與成長視角,包括雇員能力、組織適應變化的能力等等。平衡計分卡使得績效評價體系更為完善,但是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點:一是四個視角未能包括公司實際經營活動的所有方面,供應商、社區、政府等重要利益相關者的作用未能在其中得到反映;二是目標多元化,不利于企業果斷地作出決策。
另外,國內外一些學者還提出了其他一些企業績效評價方法,如神經網絡法,在此不再詳述。
三、研究設計
(一)因子分析法
企業績效評價方法有很多,如果單憑一些零散的財務指標來分析企業績效。那么分析結果往往會因財務指標的不同而導致分析結果不同。所以,為了降低結果的差異,本文采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來分析企業的績效狀況。
因子分析法是從研究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綜合因子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分析方法。它能把多個變量指標化為少數幾個綜合變量,而這幾個綜合變量可以反映原來多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而且使用這種方法得出的結果更具客觀性,能一定程度上避免賦值的主觀性。
因子分析的主要思想是:根據相關性大小把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不同組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低。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這個基本結構稱為公共因子??捎米钌賯€數的不可測的公共因子的線性函數與特殊因子之和來描述原來觀測的每一分量。
因子模型為:
X1=ai1F1+ai2F2+ai3F3+…+aimFm+εi (i=1,2,…,n)
式中Xi為第i個標準化變量,F1,F2,…,Fm為X的公因子,ai為因子載荷,εi,為第i個變量的特殊因子。
模型中的因子載荷矩陣需要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估計,使得各個公共因子之間相互獨立。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分別計算各公因子Fi的得分,當然這里指的是公因子Fj的估計值fj:
fj=βj1X1+βj2X2+…+βjnXn (j=1,2,…,m)
式中的X1,X2,…,Xn為標準化變量;βj1,βj2,…,βjn為因子得分系數;fj亦稱為第j個公因子的因子得分。最后??梢愿饕蜃拥呢暙I率為權數進行線性加權求和計算樣本的綜合得分。
(二)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對上市公司進行績效評價時,財務指標選擇合適與否將直接影響績效評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不同的財務指標將得到不同的評價結果。本文在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可行性及代表性等原則下,選取12個財務指標,構建了一套較為合宜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三)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了魯中地區所有在滬深股市上市的公司39家(A股)。剔除了被ST的6家,剩下33家上市公司作為本文的分析樣本。所用數據來自新浪財經網站中各上市公司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財務數據。
四、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標準化
為了減弱指標量綱對分析結果的影響,在對樣本數據分析之前,首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的方法為:
Xij=(Xij-Xj)/S1 i=1,2,…,33; j=1,2,…,12
在式中,Xij表示第i個樣本第j個指標變量標準化后的數據值,Xij表示第i個樣本第j個指標的原始數據值,Xj表示第j
個指標數據的平均值,Si表示第j個指標的原始數據的標準差。
(二)可行性檢驗
通過數據分析,得到各年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KMO和Bartlett's Test。相關系數矩陣若是單位矩陣則表明不適合作因子分析,而所得相關系數矩陣并非單位矩陣,所以初步認為可以作因子分析。KMO值是用于檢驗因子分析是否適用的指標值。若在0.5~1.0之間,表示適合;小于0.5表示不適合,由所得KMO值(分別為0.501、0.579、0.552)可知因子分析是適用的。Bartlett的球體檢驗是通過轉換為X2檢驗來完成對變量之間是否相互獨立進行檢驗。若統計量的值越大,則表示越適合作因子分析,從所得X2值(分別為270.623、258.385、354.926)與相應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01)可知,各年數據適合作因子分析。
(三)確定公因子數量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得到各年數據分析的Total Variance Explained,進而根據特征根大于1的原則,可以確定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提取的公因子數量均為4個,各年的累計解釋總方差分別為77.211%,78.443%。80.332%,解釋程度較高。
(四)綜合得分
根據分析原理,本文對所得各因子載荷矩陣進行了正交旋轉,并計算出因子得分,最后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到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的綜合得分及排名(見表2)。
計算公式為:
S1=∑(tij*fij)Ti i=2006,2007,2008;j=1,2,3,4
Si為各上市公司第i年綜合得分,tij為第i年第j個特征根,fij為各上市公司第i年第j個因子得分,Ti為第i年的累計解釋總方差。
五、結論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魯中地區33家上市公司的績效進行了評價得分。從所得結果中,可以獲知這些上市公司近三年的績效狀況,而且可以看出由于受市場環境改變尤其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各上市公司的績效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
第一,績效持續上升的上市公司僅有6家,它們分別為博匯紙業、濟南鋼鐵、九陽股份、萊鋼股份、山東黃金和中國重汽。
第二,績效先降后升的上市公司有9家,它們分別為華泰股份、科達股份、聯合化工、魯潤股份、魯泰A、魯信高新、魯銀投資、勝利股份和石油濟柴。
第三??冃壬蠼档纳鲜泄居?家,它們分別為東港股份、金晶科技、金嶺礦業、泰山石油、天業股份、新華醫療、新華制藥和銀座股份。
第四,績效持續下降的上市公司有10家,它們分別為大成股份、法因數控、華電國際、華陽科技、積成電子、浪潮軟件、浪潮信息、魯陽股份、山東高速和山東藥玻。
最后,應當指出。在進行企業績效評價時,僅從財務指標這一方面來分析往往不能反映企業績效的全貌,在進行企業績效評價時也不能忽略對非財務指標的分析。
[參考文獻]
[1]任啟平,吳天峰.魯中地區物流中心創建研究[J].中國市場,2009(2)
[2]陳建紅.企業的經營業績評價方法探索[J]市場論壇。2006(11).
[3]黃業德.辜玉璞甚于EVA的企業績效評價[J]經濟師,2004(4).
[4]龔紅,曾德明,李平平衡計分卡業績評價方法――演進與展望[J].湖北社會科學,2004(1)
[5]何劍.因子分析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8(9).
[6]吳小平.新疆上市公司業績評價的實證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4).
[7]高祥寶,董寒青.數據分析與SPSS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769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