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文章基于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原則,構建了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評價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發現河南省科技投入、產出水平逐年上升,鄭州市科技投入、產出占河南省比重較高,鄭州市、開封市和洛陽市科技投入產出效率較高,不存在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現象,效率值在河南省轄市中連年排名居于前列,為改善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提供了實證支持與政策建議。
【關鍵詞】 科技投入;績效評價;DEA
【中圖分類號】 F8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07-0034-04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投入是保障國家和地區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的基礎條件。隨著科技投入的不斷增加,科技投入的績效問題日顯重要。河南省政府每年制定政策并投入大量資金,引導、促進和推進科學技術項目的開展。本文構建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方法,評價河南省轄市科技投入效率,為優化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提供理論參考。
一、DEA的基本原理
DEA方法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A.Chames,W.Cooper和E.Rhodes提出的相對效率評估方法,是根據多項投入指標和多項產出指標,利用線性規劃的方法,對具有可比性的同類型單位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適用于若干同類型、多輸入和多輸出的決策單元進行效率與效益的評價。DEA方法不僅可以對DMU(決策單元)的有效性做出度量,還能指出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為管理部門提供有效改進信息。
DEA是從大量樣本數據中分析出樣本集合中處于相對最優情況的樣本個體,這一特點使得研究經濟學領域中的投入產出最優化問題時,有其他方法無法取代的優越性,原因在于回歸統計方法把有效的和非有效的決策單元(DMU)混在一起進行回歸分析,得出的“生產函數”實際上是“非有效的”,不符合經濟學中關于生產函數的定義(即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由每一特定的生產要素組合構成的投入所能生產出來的最大產出)。DEA基于決策單元的資源輸入與產出輸出,利用線性規劃估計有效生產前沿面,若決策單元落在有效生產前沿面上,說明DEA有效;若決策單元未落在有效前沿面上,則根據偏離有效前沿的程度判斷相對有效性。
假定有n個決策單元,每個決策單元都有m項資源輸入指標以及k項輸出指標,令向量Xi=(Xli,X2i,...,Xmi)(i=l,2,...,n)為第i個決策單元的輸入指標向量,Xki為第k項輸入指標的投入值(Xki大于0);Yi=(Yli,Y2i,...,Yki)(i=l,2,...,n)為第i個決策單元的輸出指標向量,Ysi為第s項輸出指標的產出值(Ysi大于0)。判斷DEA是否有效的C2R模型如下:
其中q為被評價決策單元DMU的有效值(指投入相對于產出的有效利用程度),q越大,資源配置越合理。其中s-與s+為松弛變量,分別表示投入冗余值和產出不足值。ε是阿基米德無窮小量。當q=1且S-j=S+j=0時,說明決策單元DMUi 為DEA有效,即在n個決策單元中,在投入Xi所獲得的產出Yi已達到最優狀態;當q=1且S-≠0或S+≠0時,說明決策單元DMUi為DEA弱有效,即在這n個決策單元中,對于投入Xi可減少S而保持產出Yi不變,或在投入Xi不變的情況下可將產出提高S+;當q<1,決策單元DEA無效。
二、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科技投入產出是一個多投入多產出的開放系統,基于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的相關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經濟性的原則,根據河南省科技管理部門和統計部門目前科技統計指標,綜合國內外有關研究成果和數據的可得性,構建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其中,R&D活動人員數量和R&D經費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地區對科研投入的重視程度,因而投入指標選擇R&D活動人員數量和R&D經費支出;在產出方面,選擇有效發明專利數、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數(項)、發表科技論文(篇)、出版科技著作(種)、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等指標衡量科技產出。
三、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了 2011—2015年河南省18個省轄市作為分析的決策單元 DMU 樣本,具體包括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濟源市,對河南省科技投入產出效率進行分析與評價。
?。ǘ┩度氘a出規模與結構現狀
1.R&D人員投入規模與結構。為研究河南省科技投入產出效率,首先對科技投入、產出的現狀與結構進行描述性統計。從表2可以看出,2011—2015年河南省R&D活動人員持續增加,從2011年的167 386人增長至2015年的241 171人,增加了44.08%,其中,2013年增速最快,為16.83%,之后增速開始回落,2015年增速為3.91%,從R&D活動人員人數上反映出河南省科技人員投入規模的持續擴張。然而,R&D活動的主力——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占R&D活動人數的比重較低,其中博士畢業生占R&D活動人數的比重雖然逐年增加,但在2015年的高點仍僅為1.6%,碩士畢業生占R&D活動人數的比重為5%—6%,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在7%左右,從學歷結構來看,河南省從事R&D活動的高學歷人員占比較低。
作為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獲得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點支持,實施了“智匯鄭州”人才工程,為符合條件的高層次青年人才提供生活補貼與住房補貼,在科技人才引進與培養方面走在河南省前列。從表3可以看出,鄭州市R&D人員占河南省總數的1/4左右,但博士畢業生占全省博士畢業生總數的1/2左右,碩士畢業生占全省碩士畢業生總數的1/3左右,說明R&D活動人員尤其是作為主力的碩士及博士主要集中在鄭州市。但即便如此,鄭州市R&D活動人員中,博士畢業生占比僅為2%—3%,碩士畢業生占比為6%—8%,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10%左右,從學歷結構來看,鄭州市從事R&D活動的高學歷依然較低。 2.R&D經費支出規模與結構。從下頁表4可以看出,2011—2015年河南省R&D經費支出持續快速增加,五年間增加61.26%,但增速逐年放緩,R&D經費內部支出中政府資金逐年增加,但占政府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較低,僅為0.8%左右,因增幅小于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增幅,R&D經費政府資金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11年的0.8%下降至2015年的0.71%。下頁表5為鄭州市R&D經費支出規模,鄭州市R&D經費支出占河南省R&D經費支出的26%左右。R&D經費內部支出政府資金部分,鄭州市支出金額占河南省全省支出總額的36%—44%,鄭州市R&D經費政府資金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雖然高于河南省整體水平,然而也僅為1.6%—2.6%。
R&D經費支出資金來源主要包括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境外資金及其他,從下頁表6河南省平均情況來看,政府資金占比約為12%,企業資金占比約為84%,境外及其他資金占比約為3%。從下頁表7可以看出,鄭州市R&D經費來源中,政府資金占比較高,約為15%—20%,由于政府資金增速小于R&D經費總額增速,因而,政府資金占R&D經費總額的比重逐年下滑,從2011年的20.65%下降至2015年的15.28%;企業資金所占比重占主導地位,且逐年上升,但依然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境外及其他資金占比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整體而言,企業資金在河南省R&D活動中已經占據主導地位。
3.科技產出規模。從下頁表8和表9可以看出,2011—2015年間,河南省和鄭州市整體上無論是有效專利數量、專利轉讓及許可數、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數、發表論文數量、出版著作數量以及技術市場成交合同數量與金額均呈上升趨勢。其中,鄭州市有效發明專利占全省總件數的30%—40%,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數占全省總件數的20%—30%,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數占比較低,約為17%—22%,發表科技論文數占比約為45%,出版科技著作、技術市場成交合同個數、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均在全省總數的50%以上。總體而言,五年間河南省和鄭州市科技產出水平呈上升趨勢,鄭州市科技產出占河南省總產出的比重較高。
(三)實證分析
從上文的描述性統計可以看出,河南省科技投入與產出水平逐年增加,鄭州市投入與產出占比均較高,然而依然無法判斷河南省轄市科技投入產出效率。因而,本文使用EMS軟件對2011—2015年河南省轄市科技投入產出相對效率進行評估,結果如表10、表11所示(受篇幅限制,本文僅列示了2014年與2015年DEA結果),從中可以看出,鄭州市科技投入活動有效,不存在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的現象;開封市、洛陽市科技投入產出有效,信陽市效率值也較高。除此之外,其他各市或存在投入冗余,或存在產出不足等無效率行為。以2015年為例,從投入來看,漯河市、鶴壁市、新鄉市、安陽市、平頂山市、濟源市、許昌市R&D經費支出存在冗余,周口市、焦作市、商丘市、駐馬店市、南陽市、濮陽市、三門峽市R&D活動人員存在冗余。從產出來看,漯河市、商丘市、安陽市有效發明專利數不足,鶴壁市、周口市、濮陽市、濟源市和許昌市發表科技論文不足,新鄉市、焦作市、駐馬店市、安陽市、南陽市、濮陽市、平頂山市、三門峽市出版科技著作不足,除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信陽市等科技投入有效的省轄市外,其他各市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均存在不足。
四、政策建議
本文根據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原則,構建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在此基礎上評價河南省科技投入績效,發現2011—2015年河南省科技投入、產出水平逐年上升,2011—2015年鄭州市、開封市和洛陽市科技投入有效,不存在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現象,且效率值在河南省轄市中連年名列前茅。
然而,本文也發現河南省科技投入產出績效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政府科技投入的資金總量不足,R&D活動中政府資金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較低;R&D活動人員學歷構成不盡合理,高學歷所占比例較低;除鄭州市、洛陽市和開封市之外,其他各省轄市均存在投入冗余或產出不足的現象,尤其是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不足現象較為明顯。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河南省科技投入總量的不足、增長率不平穩現象,從本質上說是缺少穩定的財政科技資金投入的約束機制和硬性的制度保障政府對科學技術的支持力度。從長遠來看,加強對科技資金投入原則的約束應以規章的形式予以確認,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發揮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通過政府和企業的有效合作來增加投資,促進科技型企業和創新型社會的發展。第二,加大對高等院校的資金投入,積極培養、引進、留住高層次科技人員,改善科技人員的學歷結構。第三,減少存在投入冗余省轄市相應的投入,對于產出不足省轄市,有針對性地尋找產出不足的深層次原因,以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率。X
【主要參考文獻】
[ 1 ] 陳碧瓊,劉春梅.重慶市財政科技投入的績效評價與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3).
[ 2 ] 段春艷,尤建新.地方政府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研究——以上海浦東新區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13,(5).
[ 3 ] 樊華,周德群.中國省域科技創新效率演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
[ 4 ] 羅衛平,陳志堅.基于DEA的廣東省21個地市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3).
[ 5 ] 馬少強.財政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研究[J].開放導報,2011,(1).
[ 6 ] 潘玉香,趙夢琳,朱文宇.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文化產業資源配置效率評價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7).
[ 7 ] 孫玉濤,劉鳳朝.雙重價值導向的政府科技投入績效評價[J].科學學研究,2011,(02).
[ 8 ] 吳蕓.政府科技投入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40個國家1982—2010年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1).
[ 9 ] 張桂玲.基于DEA的文化產業投融資效率研究[J].會計之友,2016,(21).
[ 10 ] 常浩然,李曉靜.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綜述[J].商業會計,2015,(22).
[ 11 ] 張小菁.地方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02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