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OECD家服務貿易成本動態演變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邵學言 劉洪鐸
摘要:文章借助Now(2006)改進的引力模型測度2000~2008年中國與OECD國家的雙邊服務貿易成本。從測算的結果來看,中國與OECD國家的雙邊服務貿易成本在總體上經歷了平緩下降的過程。絕大部分OECD國家與中國的雙邊服務貿易成本呈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部分國家的服務貿易成本卻基本保持不變甚至略有上升。文章利用隨機效應模型,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對服務貿易成本進行分解,進而探討了影響雙邊服務貿易成本的各種影響因素,最后揭示了研究的政策性涵義。
關鍵詞:改進的引力模型;服務貿易成本;OECD國家;政策性涵義
中圖分類號:F75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594(2011)11-0026-07 收稿日期:2011-04-29 一、引言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服務貿易一直保持著蓬勃發展的態勢,服務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達到17.58%,遠高于世界的平均增速,服務貿易進出口排名也已躋身世界前列,在國際服務貿易活動中的影響力正日益彰顯。然而,競爭力低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技術和貿易結構失衡以及服務貿易出口相對滯后等問題已成為我國服務貿易下一步發展亟需突破的瓶頸。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日漸引起學界的關注,大量與之相關的研究文獻也正在不斷涌現。遺憾的是,迄今的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對服務貿易成本這一重要影響因素的探討,而普遍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上面。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關注本無可厚非,但是忽略了對服務貿易成本的考察,并不利于客觀評估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績效和多角度看待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事實上,貿易成本是國際經濟學中的重要變量,其作為解釋國際貿易領域六大疑惑的共同歸宿和開啟開放宏觀經濟學之謎的鑰匙(Obstfeld&Rogoff,2000),一直以來在國際專業化和貿易模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Hummels,2001)。此外,在新經濟地理學和新新貿易理論看來,貿易成本還是理解企業區位選擇、經濟活動空間集聚與擴散以及企業異質性的關鍵(Krugman,1991;Fulita et aI,1999;Melitz,2003)?;谶@些研究結論我們認為,系統而細致地考察中國服務貿易成本的動態演變特征,不僅能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績效提供直觀的評估準繩,同時對于理解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貿易和專業化模式,探究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相互間的雙邊或多邊影響機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貿易成本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所蘊含的豐富的政策、福利含義(Anderson&van Wineoop,2002),本文擬以此為切人點,對我國的服務貿易成本進行測算和展開剖析,同時運用實證分析方法,探究影響服務貿易成本的影響因素,這對于深入微觀層面把握和解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進而提出應對性策略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服務貿易成本的測算 兩國之間是否發生服務貿易往來取決于距離(地理、文化和語言距離)、貿易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8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