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完善高校研究生獎助體系的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收費體制的改革,進一步完善高校研究生獎助體系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成都大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目前研究生獎助體系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完善研究生獎助體系的相關對策,為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研究生獎助體系 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2
  近幾年,我國研究生獎助體系建設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制約著研究生資助體系充分發揮作用,如何找出問題,剖析深層次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途徑,推動研究生獎助體系良性發展,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正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一、研究生獎助體系的現狀
  2012年9月,財政部、教育部頒布了《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緊接著《四川省高校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四川省高校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四川省高校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也在四川省財政廳、教育廳陸續出臺。我國從2014年起開始取消研究生教育公費制度,實行全面收費制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兩方面,其中90%由中央財政承擔,其余的10%則由地方財政承擔;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同樣由中央和地方兩方承擔,其中中央財政承擔80%,地方財政承擔20%;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主要依靠高校和地方財政,60%由地方財政負責,剩下的40%則需要高校來承擔。
  二、我校研究生獎助體系的現狀
  我校在籍研究生共有396人,另有與國內外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200余人。在國家層面,我校研究生獎勵及助學體系由三個方面構成: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在學校層面:主要有研究生學校獎學金、研究生學校助學金、究生新生獎學金以及“三助一輔”(助研、助教、助管、兼職輔導員)。
  關于對我校碩士研究生的國家獎學金的評選名額以及評選依據按照當年國家財政部、教育部下發的名額和標準為基礎。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碩士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的名額按照當年四川省財政廳劃撥的經費和學校預算資助的經費為準。
  我校研究生學校獎學金名額為學??側藬档?0%,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的標進行獎勵,研究生學校助學金名額為100%,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6000元。
  研究生“三助一輔”的設崗人數占我校學生總人數的20%,向計劃內招生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進行發放,碩士研究生在學校設置的助理教學(助教)、助理研究(助研)、助理管理(助管)等形式的崗位上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相應的崗位報酬。
  對于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碩士研究生新生,經學校進行核實后,每學年初可暫時緩交學費,先報到入學,學校幫助學生通過助學貸款等方式來補交學費。對于學生本人發生重大事故、重大疾病、嚴重意外傷害、或學生家庭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經學校對其情況進行認定后給與適當的臨時困難補助。
  三、調研情況分析
  1.調研對象
  目前,我校研究生人數較少,研究生獎助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中,因此,我們認為對全校碩士研究生的獎助體系進行調查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校碩士研究生獎助體系,為研究生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截止至2018年6月,成都大學共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成大籍)共396人,其中畢業生70人,本次調研活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向全校以公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180份,其中有167份判定為有效問卷,調查問卷的回收率達到了60%。除此之外還對一些碩士研究生進行了訪談。
  2.調研內容與調研分析
  2.1碩士研究生資助整體狀況分析
  在本題的回答中,選擇了解的人數一共81人,回答非常了解的同學有2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4.97%,有51人選擇了解一點,另外還有有10人選擇了不了解,這說明還有部分碩士研究生對于研究生獎勵與助學制度的具體內容和相關要求沒有了解。
  根據表2,有110人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了解學校獎助政策的,有87人通過班主任講解,有83人通過學校網站了解,有13人通過其他方式了解。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通過本校官方宣傳渠道了解碩士研究生獎勵與資助相關政策的研究生有88.02%,說明我校研究生大多數同學還是了解研究生獎助學金政策的。
  根據表3,有24人對我校研究生獎助體系“非常滿意”,有124人“基本滿意”,有15人“不滿意”,僅有4人“非常不滿意”。綜合問卷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可以得出,感覺不滿意的碩士研究生僅占碩士研究生總人數的11.38%,這些數據說明多數碩士研究生對本校研究生獎勵與助學體系及其實施方案以及實施結果等各個環節持認可態度,但仍有少數碩士研究生對本校的研究生資助制度持不滿意態度,這也說明了我校在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的某些方面仍需改進和完善。
  2.2關于研究生資助政策激勵作用的調查
  根據表4,有29人認為現行的資助政策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非常大,有107人認為作用較大,占總人數的64.07%,有30人認為作用不大,只有1人認為沒有起到激勵作用。這些數據說明我?,F行的研究生資助政策對碩士研究生自我發展有著明顯的激勵,達到了大部分碩士研究生預期的激勵效果。
  根據表5,有76人認為我校的資助屬于偏向于經濟保障性資助,有31人認為偏重于學生發展,有60人認為屬于兩者類型都有。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不同的學生對于期望得到的資助要求也不同,而我校對學生的資助體系仍然是經濟資助,對于學生的其他需求考慮的較少,需要不斷完善資助體系。
  根據表6,“除了經濟資助外,你最希望得到的資助是哪些方面”其中,“能力提及個人發展方面”有120人選擇,“專業知識及技能方面”有108人選擇,“實踐鍛煉方面”有103人選擇,“學業方面”有75人選擇,“心理方面”有45人選擇,“其他”有8人選擇。在167份有效問卷中,幾乎所有的碩士研究生都認為,除了經濟方面的資助外,自身能力的鍛煉提升是研究生最渴望得到的資助。其次是專業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實踐能力,再次是學業方面,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還是有45人需要心理方面的資助。   2.3關于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的資助情況以及研究生學術科研情況
  在本題中,有57.49%的研究生沒有參加過“三助一輔”,有43.71%的的同學參加過“三助一輔”工作 ,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我校研究生還沒有認識到“三助一輔”工作的重要性,或者由于導師等其他因素,我校三助一輔工作的覆蓋面還不夠,根據我校實際的情況,我校每年公布的崗位數量大于研究生申請數量,也說明我校研究生獎助體系需要不斷的完善。
  有100個同學獲得過科研方面的補助,但是金額在500元之內,有24個同學獲得過1500元的科研方面的補助,但是比例在14.37%,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我校研究生科研機會較少,獲得的科研方面的補助較低,還繼續提高比例。
  二、調研結論
  一是我校研究生獎助學金資金來源渠道不夠多元化。
  二是我校研究生獎助學金偏重于經濟保障性資助,有待轉型。
  三是我校宣傳、評估和監考機制有待完善。
  四是我校研究生“三助一輔”崗位培養功能較弱。
  五是在研究生心理幫扶方面有待加強
  三、調研建議
  1.完善研究生獎助學金資金來源渠道,加強資助宣傳力度
  我校為市屬高校,研究生獎助學金額主要來源于政府專項撥款、學校自籌兩個部分,跟隨導師進行助研工作的費用所占比例較低,一方面國家在增加投入的同時,也需要學校積極尋求社會和校有的支持和幫助。另外,高校在完善研究生發展性資助重視度的過程中,也需要增強碩士研究生獎勵與助學政策的宣傳力度,只有讓碩士研究生全面了解資助政策,學生才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資助政策是實現自我發展。
  2.制定科學合理的獎助標準和公開透明的評定程序
  針對不同學科的差異性,我們要實施差別資助,扶持基礎學科發展,各學院也應該根據學院特色制定適合本學院的研究生評優評獎將細則。在獎學金評定標準方面,學校給出一個大的標準和重點指標,各學院根據學院差異制定細則。在評定程序方面,我們要做到公開透明、嚴格規范,我們必須設立公平的評定程序,才能使我們的資助落到真正有需求的碩士研究生身上。
  3.完善獎助學金的管理、監督和評估機制
  研究生資助類型從偏重于經濟保障性資助向偏向于學生發展及其需求為主的發展性資助轉變,這種轉變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設立專職化的資助管理機構,專業化培養研究生資助團隊,合理性制定科學的研究生獎助學金管理辦法,以便我們在資助施行過程中按照我校的實際狀況進行優化,確保獎助工作的靈便性,另外我們對獎助學金實施的監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獎助工作接受全校師生的監督,做到公開透明。另外建立合理的評估機制也必不可少,根據評估,我們可以發現問題,根據意見和建議,不斷修正資助政策實施過程中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的部分。
  參考文獻
  [1]陳光奎.關于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實證研究——以安徽大學2008屆碩士研究生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0(5):222-223.
  [2]萇慶輝,閆廣芬.擴招后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主體因素——對生源、生師比、師生關系的考察[J].現代大學教育,2010(5):49-52.
  [3]王斌.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6).
  [4]李欣閱.碩士研究生獎學金改革實施效果研究——以上海市四所試點高校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5]韋聯桂.高校管理溝通研究概述[J].山西科技,2012,(3):48—51.
  [6]王仰麟,生玉海.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與研究生獎助體系的構建一以北京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4):l4—15.
  [7]袁群華,植仲培.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形勢下獎助學金體系建設研究--基于歐美研究生教育資助體系的經驗和教訓[J].文教資料,2014,(24):83-87.

  [8]雷曉鋒,籍征,王文文.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背景下的獎助體系改革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6):27-30.

  [9]楊舒涵.愛爾蘭研究生獎助政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10]史耀媛,盧毅.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3):54-58.
  [11]王馥君,楊東華.理工科優秀研究生獎學金評定體系構建[J].高教論壇,2013,(7):106-108
  作者簡介:丁璐(1986—)女,講師,成都大學學生處,主要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事務管理等。
  楊陽(1977—)女,助理研究員,成都大學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主要研究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事務管理等。
  程士濤(1985—)男,講師,成都理工大學人事處,主要研究教育經濟與管理、大學生事務管理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0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