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利用圖文式板書突破重難點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如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理解重點,突破難點,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板書具有展現教學脈絡,以其簡明扼要的形態,結合直觀性、趣味性、示范性和邏輯性強的特點采取圖文結合的形式降低知識難度,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及建立解題模型,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難點 圖文式板書 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2
引言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1]中明確指出,課程內容的組織要重視過程,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要重視直觀,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系;要重視直接經驗,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
隨著科技信息的快速發展,電子設備走進課堂,多媒體教學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方式,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板書少之又少,甚至有的課堂出現零板書的現象。同時,有部分教師對黑板板書的設計不夠重視,板書不能對學生起到知識性的啟發和引導,嚴重影響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2]。
數學學習是抽象的,如何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理解重點,突破難點,一直是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小學數學課,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應用知識,也正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過程 [3]。
一、圖文式板書的特點。
圖文式板書、板圖具有藝術性,它直觀、具體、生動、趣味等特點,用簡明的圖形和提綱式文字呈現教學內容,圖文互映,易于幫助學生分析思考問題。
1.直觀性
板書利用簡單的文字、線條和圖形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現給學生,提綱式的文字也便于展現思維過程,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識結構,突出教學重點,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抓住要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層次和結構,增強分析概括能力[4]。有效的板書,可以提高學生興趣,突破重難點的理解,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
2.啟發性
板書中的文字和圖片都是簡明扼要的,呈現重要的知識節點,有助于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沿著重點脈絡探索問題,通過思考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3.邏輯性
板書就是一節數學內容的知識導圖,是有條理的,有先后主次關系的知識結構圖,條理性強的板書,對學生清晰的邏輯思維培養具有深遠的示范和影響[5]。
二、借助圖文式板書突破重難點的課堂實例研究
圖文式板書就是用簡明的圖形和簡潔的文字呈現教學內容,圖文相互映襯。文字、圖片、符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在板書中,我們利用圖表、圖形、演示教具等進行講解,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歸納、總結,一目了然。
1.圖片生動、形象、直觀符合小學生形象認知特點,適當的使用圖片與文字結合講清數學基本含義、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教學中直觀準確演示度量單位。
圖形的直觀性能幫助學生解讀文字信息,降低學習難度,下面我們來看五年級的《分數的意義》一課。
1.1《分數的意義》
板書中,首先對一個圓形平均分成兩份,可以用來表示一份,再對單位“1”圓平均分成 4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表示,3份用分數表示,詳見圖一。這是在學習《分數的認識》基礎上進行的《分數的再認識》,進一步體會分數的意義,過渡到這節課的難點,平均分一個整體,也就是多個圖形合在一起的平均分,此時通過圖形由單一到整體的變化,由簡單到復雜,在黑板上由獨立的圓形到多個圖形組合的整體,形象直觀的體會單位“1”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的含義,同時,借助對圖形的平均分,與所表示的分數對應,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直觀理解,相比多媒體演示的一閃而過,貼圖片的方式有層次性的在黑板上留下思考的痕跡,同時便于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1.2北師版五年級下冊《分數除法》
結合學生的折一折,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演展示總結計算方法和算理,借助長方形這一面積模型從分數單位的角度理解,當分子能平均分情況下分數除以整數,對照圖形理解算理。第二個長方形,是當分母不能平均分的情況下,借助例2中圖形的演變幫助學生從部分與整體關系的角度去理解計算方法,同時也體現了轉化的數學思想。詳見圖二。
1.3北師版二年級《分米、厘米的認識》
曾經看到有的課例中用多媒體演示1厘米、1分米、1米這樣的單位長度,由于屏幕上所演示的單位長度與實際單位長度有所偏差,容易使學生形成錯誤的表象認知,為此,我們在板書中,粘貼出準確的一厘米、一分米、一米,便于學生掌握實際的單位長度,形成準確的表象認知,為后續的估測打好基礎。詳見圖三。
2.結合板書,以圖形作為載體突出重點,深化對難點的理解,常用于數學好玩、圖形與幾何類型數學課。
2.1北師版五年級上冊《雞兔同籠》
北師大版本的《雞兔同籠》的解題重點落在用列表法研究問題,學生們在嘗試與猜測中填表,經歷猜測、驗證、調整這樣的有序思考,總結列表研究的主要方法,找到列表法中的規律,我們用文字板貼幫助學生整理這節課的思路,總結列舉法的三種方式。這節課,增加一只兔子減少一只雞,腿的總條數產生變化,這一重難點的理解比較抽象,因此,采用貼圖片的形式,以總只數4只為例,增加一只兔子減少一只雞觀察計算腿數變化規律,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形象,高年級學生,已經能根據雞和兔子的文字抽象出所代表的數字信息,就設計成漢字的板貼,如果是低年級同學可以采用實物圖片會更加直觀形象,便于理解。詳見圖四。
2.2北師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
圓面積公式得來是一個難點,考慮到學生的認知,以圓內的大正方形為單位度量和用數方格的方法估算圓的面積,這部分適合用多媒體輔助演示,比較清晰,然后展示分割法將圓轉化為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在無限細分的情況下比較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一過程,適合用圖文是板書講解說明。詳見圖五。 在學生充分活動探索之后,將學生的作品呈現,通過貼圓形和分割圖,清晰體現對圖形的平均分的細化過程,由8等分到32等分,圖形逐步趨近于平行四邊形,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也更加明顯,繼而推導出計算公式,這也正是圖形幾何直觀演示的重要體現。
3.結合板書,輔助分析題中的隱含條件,理解數量關系,完成復雜的解決問題類型題。
3.1北師版六年級《百分數的應用(一)》
教參中明確說明:利用直觀圖、線段圖,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把隱藏的數量關系顯性化,作為描述數學問題、理解數量關系的工具或手段,能形象的表現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對應關系,能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更是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陣地。
問題呈現后,學生往往會急于用文字來理解題目,思路不夠清晰,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借助幾何直觀,尋找解題的思路,黑板中呈現學生的線段圖,有助于理解“基準量”和“比較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對照著線段直觀圖發現可以從兩個角度解決問題。詳見圖六。
3.2北師版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為圖文式,借助表格文字結合來說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認識過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外部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內部特征,認先認識點、棱、面這三個結構要素,再通過具體的操作探索結構要素的特點,進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以及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詳見圖七。板書中,借助透視圖能更好的提升學生抽象認知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表格在圖文式板書的特點的調理清晰,簡潔明了,利用表格將二者的信息按類別整理,學生每一次對結構要素的特征分析,用簡潔的文字總結在表格中,也便于對比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升學生分類整理,對比分析的能力。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課堂板書是知識和學生學習之間有效的溝通者,也是教師教學的“微縮教案”。圖文式板書是在將數學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學生易于理解的角度清晰的呈現,側重了數學思想的展現,數學學習過程的記錄,解決問題方法步驟的呈現和數學模型的直觀建構。恰當運用圖文式板書,能夠影響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生腦海中根植較好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和審美能力,也是教師教學中不可取代的創設有效課堂的教學手段。
本研究通過對以往的研究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提出了三類運用圖文式板書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板書設計思路,希望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幫助,由于筆者的研究時間和能力有限,本研究還有很多不足,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希望大家能多提更多的建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錢聰,李迎春.論課堂教學中板書的作用[J].新西部,2010(12):189+180.
[3]趙遠杰.板書——課堂教學的精髓[J].科技信息,2009(29):326.
[4]孫保華.設計適合學生的數學課堂板書[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12):61-62.
[5]陸嘯云.小學數學板書設計策略探析[J].數理化學習,2010:136-1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