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推進無棣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要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
  一、無棣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情況
  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無棣縣縣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化技術快速應用,開始出現了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傾向。一方面通過發展休閑農業,挖掘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海豐街道大齊黃金杏、八里綠洲葡萄、車王大河畔葡萄、信陽源圖家庭農場等休閑農莊、園區,推出采摘體驗型經營模式,大幅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效益倍增。二是通過培育涉農服務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社會化農業三產服務,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綠風植保、景國農機、惠農種業、華興畜牧、興農養雞等專業合租社,在農機作業、植保防治、技術指導、農產品收儲、電子商務等方面,為農業生產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節約生產成本,共享服務資源、保障產出質量和經效益。例如:濱州誠宸實業在皮棉加工不景氣的新形勢下,通過增加科技投入,研發高端產品,大膽轉型,通過家紡產業提升棉花產品附加值,繼續帶動我縣棉花產業強勢發展。企業與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魯東大學、江南大學等科研院校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積極引入先進的種棉技術、棉紡織加工技術、品牌管理、電子商務及互聯網+技術,提升企業以及無棣縣棉產品市場競爭力。該企業家紡產品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山東省高校床上用品集團采購招標中,成功入圍,成為省內高校床品供應商之一。
  二、無棣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無棣縣農業“新六產”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層次淺
  雖在一二三產業中都有好的發展典型,但是真正做到三產融合的不多,融合程度不緊密,鏈條短,附加值不高,倍增效益得不到體現。
  2.三產發展遲緩,對一二產業的拉動能力不足
  我縣農業三產起步較晚,大多數農民對“花錢買服務”還不能接受,另外休閑農業發展雖取得一定成效,但規模小、層次低、服務設施不完善,對市民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仍顯不足。
  3.新型主體運行機制不完善
  許多經營主體不具備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的能力,雖然在某一產業發展較好,但在發展過程中,盲目追求當下利潤,不做發展規劃、不做分先預測,營銷及財務管理不規范,產業發展缺乏持續性。
  4.利益聯結機制松散,合作方式簡單
  目前產業融合多采取訂單式農業、流轉承包農業,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將農民利益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益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三、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1.強化政府部門的聯動效應
  農業管理體制中條款分割,產加銷、貿工農相互脫節現象一直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因素。在農業產業融合過程中,更是涉及科技、農業、工業、旅游業、流通服務業等多部門,政策措施很難形成合力。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加強體制機制創新,依靠組織網聯、結盟和合作,實現多層次、多環節和跨空間的組織協同,力求打破部門分割局面,在不同地域政府間、政府各部門之間,實現資源和政策聯動共享,促使形成巨大的工作合力,有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2.夯實產業融合的基礎條件
  對于范圍廣闊的農村地區,要實現較好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效果,需要強化道路、通訊、電力、供氣、供水、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投資主體參與現代產業融合提供良好條件。其中,應重點加快信息和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信息服務業和流通服務業發展奠定基礎。一方面,繼續推進“金農”、“三電合一”、農村信息化示范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建設,整合資源,共建平臺,強化精準農業、智慧農業、3S等信息系統的應用,積極探索信息服務進村入戶的新途徑和辦法。另一方面,積極運用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推進農村流通設施和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完善流通環節食品檢疫檢測體系,拓展現代流通體系的覆蓋范圍。
  3.引導現代要素向農村流動
  要素聚集是一二三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對于要素聚集度相對較低的農村地區,則需要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來吸引現代要素流入。因此,可依據國家產業政策建立農村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從財稅、信貸、土地和價格等方面進一步健全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對積極開拓農村市場的研發、信息、金融、流通等服務企業,實行一定程度的財稅優惠。對服務產業融合的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化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推動縣域農村商業銀行獲得定向降低準備金;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和上市扶持力度。對新設立的農村企業在注冊資本、工商登記等方面降低門檻,對在農村開展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
  4.做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復雜性強,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貫穿其中,對經營主體的要求相對較高。而以普通農戶為代表的傳統經營主體,如果不能向新型經營主體轉型,往往難以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相對于一般意義上的現代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常更需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此外,一些本土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受到資源、能力、理念和營銷渠道的限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往往非常緩慢,在提升農業價值鏈、增加農業附加值方面的效果也不太理想。這就迫切需要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并引進外部植入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動本土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好地實現提質增效升級。
  5.促進農業適度規?;洜I
  從上述做法和經驗看,要充分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要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小規模經營的農戶很難負擔起如此高昂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看,較小的經營規模也無法為產業融合提供發揮作用的平臺。所以,推動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既是對中央要求的落實,也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前提。
  作者簡介:侯錦程,男,(1979.4—),法學學士,中共無棣縣委黨校工作,科研處主任,高級講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6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