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FDI對我國制造業“蛙跳技術”創新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論文主要從前后向關聯效應、示范模仿效應、學習效應、人員流動效應四個方面定性地分析FDI對我國制造業“蛙跳技術”創新帶來的影響。由于FDI在我國分布不均衡,因此對我國經濟不發達省市積極吸引FDI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FDI on the innovation of "leapfrog  technology"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four aspects of forward-backward correlation effect, model imitation effect, learning effect and personnel mobility effect. Because of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FDI in China,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underdeveloped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actively attract FDI.
  【關鍵詞】FDI;制造業;“蛙跳模式”;技術創新
  【Keywords】FDI;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eapfrog mod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4-0186-02
  1 引言
  FDI在一個國家經濟建設起著彌補資金不足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出臺了多項招商引資政策,在政策的鼓舞下,各省先后發布招商引資辦法等相關文件。但是FDI在我國各地區及產業投資不平衡,我國東部沿海城市是FDI的主要投入地,因此這些省市率先發展起來,在產業流向上呈多元化發展,但制造業仍是FDI流入最多的產業,引進FDI的同時也引進了先進的技術,使得我國制造業呈現跳躍式發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FDI對我國制造業“蛙跳技術”創新的影響。
  2 FDI在我國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大量的外資,FDI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引進FDI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
  2.1 以招商引資為重點的第一階段(1978-1992年)
  在此階段中,我國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各行各業發展落后,資金短缺成為發展的瓶頸,所以各省千方百計地對外開放以各種優惠條件吸引外資,從全國來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增幅較快。由于國家統計年鑒數據從1983年開始有記載,因此本文數據從1983年開始,1983-1991年數據見表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從1983年的92000萬美元增加到1991年436600萬美元,增幅達到374.57%。
  2.2 引資與引進技術并重階段(1992-2000年)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引進FDI進入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在引進FDI的同時重視技術的引進,特別是在制造業尤為明顯,使得我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
  從1992年開始,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增幅加大,受1997年金融危機影響,1999年,2000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略有下降。在這一階段,積極引進外資同時,重視高新技術的引進,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
  2.3 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行階段(2001年至今)
  2001年至今引進FDI進入第三個階段,在此階段,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增幅有所放緩,但充分利用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制造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制造業出口增加較快,拉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
  3 “蛙跳模式”的產生
  1993年,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伯利茲(Brezis)、齊東(D.Tsiddon)不斷探索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共同提出了基于后發優勢的技術發展的“蛙跳模式”,又稱“蛙跳模型”[1]。該模式主要研究國與國之間為什么會發生技術優勢的轉移,解釋了落后國家超常規的發展和趕超先進國家的一種現象。
  克魯格曼認為后起國可以通過學習迅速趕上原來的領先國。領先國在舊技術上有學習效應,舊技術的生產率比新技術初始時高,因此會選擇繼續沿用舊技術。而后起國由于勞動力成本較低,會選擇新技術,從而在未來取得技術優勢。后起國家很可能在獲得這樣的技術優勢后,像青蛙跳躍一樣超過領先國。
  “蛙跳模式”認為國家興衰的原因是:由于技術變遷的特點,發展中國家具有后發優勢,先進國家的技術水平可能會因為技術慣性而被鎖定在某一范圍內小幅度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后進國家就可能超過原來的先進國家,這就是“蛙跳”過程。因為巨大的技術突破會從根本上改變原有技術的性質,而這種技術突破往往發生在后進國家。企業追求短期利益會導致國家技術發展的“短視效應”,長期來看是不利的[2]。因此,國家鼓勵技術進步的產業政策是極為重要的。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積極引進FDI,在制造業技術進步過程中趕上甚至超過一些先進國家,形成了“蛙跳效應”。FDI對我國制造業“蛙跳技術”創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 FDI對我國制造業“蛙跳技術”創新帶來的影響
  4.1 前后向關聯效應
  國際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對東道國的投資可以產生前后關聯效應,跨國公司子公司的上下游企業的國內公司可以通過與跨國公司的聯系,通過購買跨國公司母公司的原材料,母公司對子公司進行指導生產,在進入國際市場方面,跨國公司通常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比如關于國際市場的銷售經驗、充分的信息、銷售網絡覆蓋面和運作市場能力等,為東道國公司進入出口市場鋪平了道路,既促進了母公司的銷售,又促進了東道國子公司的出口,也帶動我國相關產品的銷售量,提高東道國國際貿易水平,雙方互贏,同時提升東道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4.2 示范模仿效應
  東道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也提高了技術水平。一項新技術的使用往往也有一定的潛在風險,不了解新技術的成本和收益。當東道國的使用者向投資國進行學習后,模仿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東道國子公司模仿跨國公司的技術,雇傭經母公司培訓的員工,增強競爭力,促進東道國企業引進新技術或使用新技術等,提高東道國的技術進步水平??鐕镜倪M入向我國公司傳播了新的技術和工藝,鼓勵我國企業使用和模仿創新。每一次跨國公司將創新技術轉移給其子公司時東道國技術模仿也就進了一步。這種示范模仿效應在我國制造業尤為突出,使我國制造業出現“蛙跳技術”創新,同時東道國公司靠模仿跨國公司開拓了外國市場。
  4.3 學習效應
  改革開放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國技術、管理等多方面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知識匱乏,生產力水平較低,制造業也是如此。改革開放后,隨著FDI投資的增加,外商投資企業不斷增加,帶動了我國年輕人學習的欲望,為了能夠盡快學到跨國公司的技術、管理經驗等,年輕人不斷學習外語、技能,提升自己,適應跨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在職職工不斷進修提升技術水平,關于這一點在我國引進的外資各行各業都顯露出來,尤其是制造業。跨國公司對子公司的出口管理人才也進行培訓,當這些人才到當地企業就業時,其管理技能就展現出來,目前在我國制造業企業中形成了重人才的現象,提升了我國人才培養的高度,使得我制造業技術創新趕超了先進國家,出現了“蛙跳現象”。
  5 結論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FDI仍然是提高后進國家生產力水平的主要渠道之一,今年我國又出臺了新的外商引資法,這對于積極吸引外資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政策上的支持,相信會有更多的大型跨國公司對我國進行投資,彌補FDI在我國投資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促進落后地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宏振,張子超.基于路徑轉換的企業“蛙跳技術”創新形成機理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07):78-82.
  【2】羅茜.FDI 與收入分配[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12):79-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572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