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融資渠道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成熟以及我國企業規模的日益發展,技術創新已經成為衡量企業前景的重要指標。在科技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優化融資渠道配置以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產出變得尤為重要,而R&D投入決定了技術創新的成功與否。本文先是研究了融資渠道和技術創新的現狀,然后分析內源性融資渠道、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政府補助四個主要的融資渠道對R&D投入的影響,最后提出相關的建議,以幫助企業選擇合理的融資結構。
關鍵詞:融資渠道;技術創新;R&D投入
一、我國企業融資渠道和技術創新的現狀分析
如今,在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下,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越來越需要充足的資本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擴大再生產也已經成為企業實現自我盈利能力不斷提升的主要手段之一。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時刻支持,在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我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
具體來看,企業融資渠道主要分成兩大塊來源,內源性融資渠道和外源性融資渠道。其中內源性融資渠道指的是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產生的資金,包含留存收益和折舊,是企業將自身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融資成本低、資本金額受限性、企業自發性、資本的原始性以及資金風險小等特點,始終是企業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資金來源。外源性融資渠道是指企業通過一定的方式向企業外部的經濟主體進行融資,是吸收其他經濟體的儲蓄轉為自身投資的一種方式,由于企業的迅速發展,內源性融資的金額受限已經無法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的需要,所以外源性融資渠道逐漸登上融資渠道的舞臺。外源性融資渠道主要包括股權融資渠道、債權融資渠道以及政府補助。其中股權融資渠道主要包括產權交易、國內外上市、增資擴股、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等,具有融資成本高、融資時間長、財務風險小、使用時間無限期等特點。債權融資主要包括銀行貸款、商業信用等,其特點是財務風險大、融資成本較低、不稀釋股權等特點。政府補助指的是政府無償給予企業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我國目前主要政府補助有財政貼息、研究開發補貼和政策性補貼,政府補助具有無償性、針對性強的特點。相對于內源性而言,外源性融資渠道的優點是資金來源極其廣泛,可以滿足廣泛的資金需求。當然,外部融資也有缺點,比如融資風險更高,成本也更高,融資條件也相對嚴苛。
隨著知識經濟的加速發展,技術創新活動也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技術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現代競爭力的標準,而技術創新可以由R&D投資這一指標進行反饋。本文通過查閱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查詢到R&D投資現狀:從2013年至2017年,我國的R&D人員投入量與資金投入量總體呈上升趨勢,R&D人員投入量由2013年的353.3萬人增長到2017年的403.4萬人,而R&D資金投入量由11846.6億元增長到17606.1億元,可見國家對技術創新的重視,我國技術創新總體來說前景光明。而且通過年鑒我們發現R&D經費融資渠道主要來源為企業資金,其次為政府資金,最后為國外資金,可見企業資金是我國技術創新的領頭羊,只有更好地利用好這一大塊資金,我國技術創新才能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對于企業而言,企業的R&D投資決定了技術創新活動的成敗,只有擁有雄厚的R&D投資,才有可能開展有效的技術創新活動,取得較好的創新成果。企業通過融資來獲得R&D投資,所以R&D投資即成為連接融資渠道和技術創新的橋梁。因此要研究融資渠道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首先就要分析融資渠道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
二、不同融資渠道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
為了分析上述四種不同融資渠道對企業的R&D投資的影響,本文先通過研究CSMAR數據庫、同花順數據庫、上市公司年報以及相關公告對2011年至2017年四種融資渠道強度進行了對比。企業內源性融資強度的平均值在2011年到2017年呈現起落的狀態,但是總體來看變化幅度比較小,說明內源性融資渠道可以為企業提供較為穩定的融資來源。企業股權融資強度占比最大,但是企業股權融資強度的平均值一直處于不斷下降的狀態,主要是因為股權融資程序繁瑣,融資較慢導致企業逐漸選擇別的融資渠道來快速融資。企業債權融資強度在2011年到2017年的均值呈現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但總體變化幅度較小,說明債權融資也跟內源性融資一樣,一直是我國企業的主要融資來源。政府補助是所有融資渠道中占比最小的,政府補助的平均值雖在波動,但是變化幅度很小,也是企業較為穩定的融資來源之一。綜上所述,企業融資來源總體呈穩定狀態,只有股權融資的波動比較大,較為不穩定,但是股權融資作為占比最大的融資渠道,其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接著本文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來驗證多個因變量(內源性融資強度、股權融資強度、債權融資強度、政府補助強度)對自變量R&D投資的影響程度。結果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表的方差分析,我們發現內源性融資渠道對R&D 投資有顯著性地正向促進作用,R&D投資強度會隨內源融資強度的增加而增加,隨內源融資強度的減少而減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首先內源性融資的成本低,財務風險低,企業自主程度高,其次由于技術創新是屬于高風險投資,需要低風險的融資來與其相制衡,所以當企業擁有較多低風險的內源性融資時,會更多地考慮去進行R&D投資,所以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
股權融資強度對R&D投資具有不顯著的正面促進作用。這說明R&D投資強度會隨股權融資強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股權融資強度的減少而減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股權融資具有資金無限期的特點,而R&D投資項目一般是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有成果,屬于長期投資,所以需要長期性的融資渠道為其提供資金來源。另外本文猜想是由于股市的波動性所以抑制了股權融資強度對R&D投資的正向促進作用,所以使得其結果不是很顯著。 債權融資渠道對R&D投資有顯著的負向抑制作用。這說明R&D投資強度會隨債權融資強度的增加而增加,隨股權融資強度的減少而減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債權融資是具有高風險性,而R&D投資的風險性也很高,投入的回報時間較長,而債權融資的基金有限定期限,所以企業不愿意將債權融資所得資金用于投資R&D項目;另外債務人不愿意將自己的資金用于債務人的R&D投資項目,違約風險高。
政府補助強度對R&D投資具有顯著地正向促進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政府提供的資金具有無償性,所以企業會利用其風險較高的R&D投資;另外政府補助的資金會有其規定的用途,迫使企業將其投入到R&D投資項目上;最后政府對于其發放的補助會進行跟蹤監督,增加了R&D投資項目成果的可能性。所以綜上所述,政府補助強度對于R&D投資強度具有正相關關系。
三、對于完善企業融資渠道的建議
第一,應當增加融資來源,使得融資渠道多元化,提高對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企業在選擇融資渠道時,應該權衡各個融資渠道的成本與風險,利與弊,并且綜合考慮自身的財務狀況,為R&D投資項目量體裁衣,構建最適合的融資結構。另外我國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為狹隘,局限于內源性融資、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政府補助?;诖?,我國更應該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在發達國家,風險投資已經成為R&D投資的重要來源,但是我國的風險投資還在處于發展階段,未能成為融資的主要渠道。所以我國應該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全力發展風險投資,為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產出的提高鋪平道路。
第二,應當增加內源性融資渠道,控制債務融資,提高股權融資效率,優化融資渠道。內源性融資對技術創新具有正向促進作用,所以在保證企業融資結構的合理性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增加內源性融資的比例以獲得較高的R&D投入;因為債務融資對R&D投資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應該將債權融資比例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減少其對技術創新的抑制作用;最有股本融資雖然對R&D投入有正向促進作用,但是作用效果不顯著,而且股權融資正在逐漸降低,所以應該簡化股權融資程序,提高融資效率,使得股權融資能更好地成為企業優化R&D投資的工具。
第三,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技術支持,提高政府補助力度。政府補助對R&D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是占比卻是四個融資渠道中最小的,雖然政府補貼在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較小。所以政府應當更多地為積極開發技術創新的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以及針對性的優惠的稅收政策,促進企業的創新支出的不斷增加。另外,政府對扶持的資金需要做好跟蹤與監督,提高補助的實際產出效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3/view-14893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