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矯正制度的實證探索與路徑解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社區矯正從2003年開始試點到深入推廣歷經一個制度從無到有,不斷完善的過程?;鶎拥纳鐓^矯正歷來是制度實踐的最前端,各地矯正工作在基層實踐中都會因現實情況的不同而創制一些本土化的方案,體現了基層法律工作者的智慧。然而,立法不足和制度保障的欠缺導致矯正工作在基層實施中出現一系列問題。文章以靈寶市三個鎮的社區矯正為樣本,對社區矯正在基層實踐中產生的調查評估和矯正管理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社區矯正;現實困境;靈寶市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4-0098-04
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經過了十多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和2012年《刑事訴訟法》從立法上全面肯定了社區矯正的刑法性質;2012年《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對社區矯正工作的適用對象、矯正方法及解除等環節做出具體規定;2016年9月《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矯正銜接配合管理的意見》對矯正人員的交付接收、監督管理、收監執行等銜接配合管理工作進行細化規定。相關法律與規定的出臺,體現了由司法行政機關對社區矯正的具體工作進行管理和實施的情況在法律和社會等層面都得到了正式認可,在制度層面推進了依法治國,規范了社區矯正的實施,對中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意義重大。
社區矯正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為社區矯正的深入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契機?!巴椒ú蛔阋宰孕小?,我國社區矯正自啟動以來,各地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矯正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無法完全“拿來”。社區矯正實踐過程反映出存在的問題,有必要歸納總結矯正制度不足之處,堅持從實際出發,深入分析各種問題根源。河南靈寶市社區矯正的實踐情況正是我國社區矯正的一個縮影。
一、靈寶市社區矯正的現狀
靈寶市地處河南省最西端,在河南、陜西、山西三省交界處,下轄10鎮5鄉,總面積2 8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49萬(2014年),其中:耕地面積84.7萬畝,非農業人口11萬。靈寶市地理環境特殊,個別鄉村位于深山等交通不便的地區,省界地區較多,城鎮地區再就業較困難,給社區矯正實施帶來了難度,基層鄉鎮司法所在矯正實施中會有一些不同于規定的情況出現。2012年6月,靈寶市正式開展社區矯正工作,2013年6月底至7月初,原由公安機關管理的97名社區服刑人員全部移交靈寶市司法局監管。截至2017年2月20日,靈寶市司法局在接管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853人,按期成功解矯603人,目前在矯250人,所有社區矯正服刑人員無重大違法犯罪現象,靈寶市社區矯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①
?。ㄒ唬┤齻€鎮社區矯正概要情況
靈寶市社區矯正的基本情況主要根據實際調查和走訪而來。其中主要通過陽平鎮、澗東區和澗西區三個鄉鎮地區的司法所的實證調查。具體情況如下:陽平鎮位于靈寶市西部,距離市區25公里,面積216.6平方公里,人口7.36萬,全鎮轄44個村民委員會。自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累計接收符合條件的矯正人員77人,成功解矯58人,目前在矯19人。澗東區位于靈寶市區,面積8.32平方公里,人口4.23萬,轄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384公頃,果園面積140.33公頃。自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累計接收符合條件的矯正人員104人,成功解矯66人,目前在矯38人。澗西區位于靈寶市區,面積11.22平方公里,人口8.34萬,是靈寶市建設的經濟新區。自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累計接收符合條件的矯正人員69人,成功解矯47人,目前在矯22人。
?。ǘ┤齻€鎮矯正對象的學歷情況分析
根據實地調查發現,三個區社區矯正人員的學歷層次總體較低,初高中畢業人數比例較大,學歷分布上學歷越高犯罪率越低。細化層次來看,陽平鎮距市區較遠,主要為山區,因為經濟條件落后,當地多數居民會優先選擇帶來經濟利益的方式,而上學顯然不是最佳選擇,所以學歷整體偏低,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的矯正人員比例為93.6%,矯正人員比重最大的是初中畢業及肄業生,高達56%;澗東區和澗西區都屬于市區,經濟相對較為發達,矯正人員學歷層次有所提高,不存在文盲現象,澗東區高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只占71.2%,澗西區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占87%,總體這兩個區具有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矯正人員比重有所增加,有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
?。ㄈ┤齻€鎮矯正對象的年齡情況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可見三個區犯罪人1960年以后出生以下犯罪人比例較大,主要犯罪人年齡段集中在1960年到1990出生的人群,達到總人數的78%,該年齡段屬于青壯年時期,1960年前出生矯正人員占總人數的4%,該年齡段處于老年期,對自己的情緒及其控制能力高于其他年齡人群,年齡大的人社會參與度低,矛盾引發率低,犯罪率較低,犯罪低發具有必然性。細化層次來看,陽平鎮矯正人員集中在1970-1990年出生的人群,占當地矯正總人數的88%,其中1990后出生的矯正人群占比達到30%,犯罪人年齡跨度大,農村山區相對比較封閉,此年齡段個人需要度高,農村經濟無法滿足需求,社會控制力弱,犯罪率較高,低齡化程度高;澗東區和澗西區的犯罪人員集中在1960-1980年出生之間,澗東區該年齡段矯正人員達86%,澗西區該年齡段矯正人員達80%,其中1990年后出生的人權在兩地人數所占比重都不大,其中澗東區占10%,澗西區占14%,相比較而言靠近城市或城市社區年齡弱化程度低,此年齡段屬于社會參與度高,容易引發犯罪。
二、靈寶市社區矯正工作的現實困境
社區矯正是司法行政機關在社會組織、居(村)委會等主體的支持協助下,在社區進行矯正的刑罰執行方式。社區服刑人員適用前需要經有關機關委托進行走訪調查、風險評估,以確保適合矯正;實施中需要定期向司法行政機關報到,并提交思想匯報,接受司法干警的監督管理和社工的心理輔導、管教幫扶,以確保矯正效果。靈寶市的社區矯正的調查評估和監督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現實問題。 ?。ㄒ唬┱{查評估的現實困境
1.調查評估率較低
根據實踐調查情況可見,靈寶市三個鎮的部分法院等機關經常單純根據自身判斷直接宣判適用緩刑,判決給司法局執行,而根本不考慮審前調查評估,甚至在司法局經過調查走訪認為不適用緩刑的,依然執意進行緩刑宣判,這給后續矯正工作的實施帶來極大的困難。如黃某被靈寶市人民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兩年執行,緩刑期間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由于此案在判決前沒有進行調查評估,黃某也沒有得到全部存款戶的諒解,黃某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多次受到存款戶的圍堵,四處躲跑,極大影響了社區矯正的執行。調查評估對量刑和刑罰執行的科學化、精準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渡鐓^矯正實施辦法》的第4條規定,法院在不確定服刑人員是否適合進行社區矯正、社區矯正的過程中是否會對社區和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可以委托司法機關對該服刑人員矯正的實施進行調查評估和走訪,“可以”而不是“應當”的規定容易導致調查評估的隨意性。《社區矯正法》連續兩年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但目前調查評估的依據仍然是《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和本地的實施細則,法規位階較低,效力不高,條文不夠細化,調查取證的啟動程序及其調查評估的案件類型沒有明確規定,法律依據的欠缺成為社區矯正評估有效開展的制約因素。
2.調查評估認可度較低
根據實踐調查可見,靈寶市三個鎮的調查評估結果得到采信和認可的程度不高。如五畝鄉的劉某盜竊一案,經司法局調查評估后發現,劉某平時在村表現不好,經常與一些不務正業的人來往,有小偷小摸現象,而家人在外務工,無人對其監管,因此司法所的評估意見為劉某再犯罪的危險性較大,不具備使用社區矯正案件。但法院最后對劉某單處罰金,既沒有讓他服刑,也沒有讓他接受社區矯正,此后不久,劉某又因盜竊重新犯罪,由此,使得社區矯正的社會效果大大降低。事實上,靈寶市地處三省交界,山區較多,多數調查評估工作費時費力,做出的調查評估報告得不到采信,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也會給日后的監管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調查評估的規范化評判標準機制沒有建立起來,調查評估內容易受調查人員的主觀評價影響,引發評估效果無法認同等。根據調查可見,矯正人員中初、高中所占人數比重較大,調查評估過程的被調查人員城鎮社區主要為鄰居、近親屬,其法律意識相對淡薄,主觀性揣測度大,沒有客觀的調查評估測量,缺乏科學的調查數據和危險性評估分析,容易導致評估意見主觀性過強。
3.調查評估執行困難
社區矯正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公、檢、法、司等部門的共同協作配合,需要社區組織的共同參與。當前實踐中,基層司法機關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人員繁雜,除了法定的公務員之外,還有相當量的事業編制人員,而且多數沒有拿到執法證。司法所工作人員在進行案件評估時,身份尷尬,該亮證時無證,該執法時,因缺少強制執行力不敢執法。社區矯正機構強制權的欠缺導致調查評估人員無法全面開展評估工作,得不到相關部門和人員的配合,同時調查后的結果不容易得到采信。
?。ǘ┍O督管理的現實困境
1.匯報走訪流于形式
《社區矯正人員手冊》中對于服刑人員定時報到和司法局定期組織活動和走訪進行了明確規定。但是在實際中,矯正人員不管是務農還是自己找到了工作,都不太愿意鄰居、同事等身邊的人知曉其罪犯的身份,認為這樣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譽尊嚴和正常的生活工作,規定中的匯報、走訪等監管形式很容易暴露他們,而出于對矯正人員重新回歸社會、融入社會、回報社會的考慮,矯正執行機關也往往不想打亂其正常生活規律。因此,只要矯正人員不違規或者重新違法犯罪,在確保其行蹤的前提下,矯正機關監管時并不會過多介入其生活。根據資料顯示,靈寶市三個鎮年齡階段來說,主要屬于青壯年期,需要獲得滿足家庭及個人生活所需的資金,村鎮社區工作機會少,人員流動性大,監管過程中,面對個別社區服刑對象隨意缺席法定的矯正活動,司法行政機關十分被動,無法對其進行強制行為,嚴重影響了刑罰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2.集中學習和公益勞動虛置
社區服刑人員進行集中學習教育和公益勞動是社區矯正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每一次公益勞動都有詳細記錄,這是他們矯正的一部分。基層司法所調查中工作人員談到,他們很少組織整個街道的矯正對象進行公益勞動,這一部分主要由社區進行組織。但如果在組織活動中或社區服刑人員在參加集中活動前或活動后的途中受到人身損害,作為組織活動的司法局或司法所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這些都沒有具體的規定,司法行政機關承擔著一定的風險。
3.托管、漏管現象嚴重
《河南社區矯正工作實施細則(試行)》中將社保部門作為矯正人員的就業問題的負責部門。但是在實踐中,矯正人員基本上是在家務農或者自己找工作。個別矯正人員家處深山或者省界處,導致手機信號不好甚至跨省,按照規定屬于脫區,需給予警告。還有些矯正人員經人介紹在臨市縣得到一些待遇良好的工作,但是按照規定也屬于脫區脫管。司法所如果嚴格按照規定對其處理,一方面不利于矯正人員融入社會,一方面還會激起矯正對象的不滿以及反抗情緒。因此基層司法所會默許這些矯正人員的違規情況,在期限內由矯正人員自己安排時間,不論矯正對象的類別,默認按照最低限度對其監管。實踐中相關機關銜接規范不足導致托管、漏管嚴重?!渡鐓^矯正實施辦法》中規定,被判處緩刑人員進行社區矯正的地點是在其居住地,但是并沒有對“居住地”進行明確認證,因此各地甚至各部門都會出現分歧。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很多外地的農村人并沒有辦居住證的意識,偏偏又跑到外地去打工,然而社區矯正的時候,司法局以他們沒有居住證、當地并非經常居住地為由,要求他們回戶籍地進行矯正,而戶籍地又以他們在外地打工無法監管為由要求他們去打工地進行矯正,這樣的分歧也在社區矯正工作的銜接上給基層執行機關帶來了困難和風險。
4.違反監管后處罰難度大 服刑人員的處罰措施匱乏無法滿足矯正實踐需要。我國法律及規章對社區矯正的實施情況做出了規定,但是在社區矯正的實踐過程中,對矯正人員出現違規行為后的處罰僅有警告、治安管理處罰、撤銷緩刑、撤銷假釋、收監執行五種,而這五種處罰措施對于被判處管制類矯正人員三次警告后再違規,缺乏相應的強制措施,在給予警告處分后,矯正機關便無計可施,雖然可以提請公安機關處罰,但是究竟能否處罰矯正機關心理也沒底,一旦沒有處理,這對于矯正機關的威嚴是一種極大的傷害,社區矯正執法的嚴肅性、權威性、時效性蕩然無存,后續管理極其困難。
三、靈寶市社區矯正困境的路徑解析
社區矯正制度既是對服刑人員尊嚴的尊重,又滿足了服刑人員結束刑期回歸社會的需求。實踐中各地本土情況的差異,社區矯正在各地實施工作中由于存在問題參差不齊,解決方法也各有不同。靈寶市社區矯正工作基于主要問題就在于調查評估和監督管理的不足,具體的可以此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困境路徑解析
調查評估是社區矯正關口前移一項舉措,能夠有效提高風險預見性,嚴把矯正入口關,不僅可以加強及規范各司法機關工作的相互銜接,又可以促使服刑人員更加自覺主動地接受社區矯正,這是在司法行政機關給予良好的評估意見及決定機關(公、檢、法、監獄)確定使用喚醒的情形下產生的良好效果。調查評估是社區矯正順利開展的前提[1]。
1.明確規定調查評估的案件范圍,突出調查評估的強制性
應盡快出臺《社區矯正法》,并在立法中將“可以”改為“應當”,實施強制性規定,把社區矯正自主選擇上升為必經程序,解決啟動程序的隨意性。正如有學者建議,對擬判處管制、宣告緩刑、決定或批準監外執行及裁定假釋的被告人、罪犯均應當進行社區矯正調查評估[2]。
2.規范調查評估標準
評估標準規范化有利于法制統一及矯正工作開展,矯正采用主觀和客觀測評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觀方面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和社區狀況,并將引發犯罪的有關情形和需求側重調查,即強調犯罪原因的調查;客觀方面主要對再犯可能性、悔罪表現等設置科學性的量化測評[3]。同時,委托機關應當認真審查調查評估意見,對評估意見不采信的應說明理由。
3.明確規定矯正人員的執法權,加強評估執法隊伍建設
通過《社區矯正法》賦予矯正工作人員的執法權,以便于順利開展調查評估工作,并及時獲得委托機關對評估結果的認可。實踐中提高調查評估人員的素養,對于調查評估人員選擇具有一定法學、社會學及測評技術人員負責調查工作,靈寶市經濟不是特別發達,但是任何工作的推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實踐中盡可能引進具有相關職業能力的調查人員介入調查評估。
(二)健全監督管理保障機制
社區矯正本質上屬于刑罰執行活動,監督管理是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基礎。矯正人員由于矯正場所的開放性,會受到諸多犯罪因素的影響,嚴格規范的監督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矯正的目標,監督管理機制的完善有利于實現社區矯正的社會效能。
1.明確矯正活動中的風險責任,確立司法行政機關的刑罰主體地位
社區矯正規定應明確矯正人員進行日常學習相關問題,明確規定可能出現各種傷害行為的風險責任,以便避免出現責任推諉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匯報走訪活動和學習教育活動落到實處。同時,應明確規定司法機關監外刑罰執行權的職責和權力,明確賦予其行政強制執法權,避免對于違規矯正人員無計可施的尷尬場面,從法律層面確保社區矯正工作順利開展。
2.明確矯正工作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完善部門、地區之間的銜接制度
社區矯正工作在制度和實際層面雖然是由司法機關執行的,但是并不是只有司法機關才有責任和義務,其他部門的協同工作也應該在法律層面給予規定??捎墒∫患壐鞑块T共同下發文件制定管理規范措施,市縣一級根據省級文件制定更為詳細的工作職責制度,避免出現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權責不清的問題。由于法律及相關規范的匱乏,社區矯正的服刑人員自由度極高,單靠電話來確定其去向極難對其進行監管和及時矯正,矯正效果根本無法保證。地區之間的銜接制度應進行完善,避免出現脫管、漏管的現象。另外在公、檢、法、監獄和社區矯正實施機關之間的銜接也需優化完善,確保矯正工作及時、圓滿地施行。
3.增加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約束機制
在矯正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服刑人員增加適合的管制約束,比如,公安機關應對被警告的服刑人員進行合理的治安處罰,而違規的管制類服刑人員在收到警告處分后一周內必須每日到司法所報到并接受教育,態度不好,悔過意識不強的可延長學習時限,管制類矯正人員如不按此規定,可根據《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在此警告該服刑人員,并通過公安機關對其進行治安處罰,對于多次處理仍然我行我素的矯正人員不僅要加大處罰力度,還要取消該矯正人員進行社區矯正的資格,將其收監服刑。為了維護正常的矯正秩序,實現社區矯正減少和預防犯罪的目標,社區矯正機構還應當具有強制權。賦予矯正機構對服刑人員人身自由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便于實施對違規人員的懲戒,即對具有較強社會危險性的社區服刑人員實施準監禁,限制違規人員一定時間段的活動[4]。
參考文獻:
[1]賈蕭竹.當代社區矯正工作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
[2]李川.從特殊預防到風險管控:社區矯正之理論嬗變與進路選擇[J].法律科學,2012(3).
[3]鄒志強.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制度的實證化研究[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6(5).
[4]翟中東.我國社區矯正立法需要解決的四個問題[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76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