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援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美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的重要一員,給予中國大量的援助。日本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勢力不斷擴張的情況下,美國從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逐步形成了“遏制日本,援助中國”的外交政策,從各個方面加強了對中國的援助:軍事方面,通過《租借法》加大了軍事物資的援助力度、整訓中國軍隊、組建“飛虎隊”;經濟方面,通過借款等一系列方式給予國民政府巨額經濟援助;政治方面,應中國的強烈抗議,美國宣布廢除在華特權,同時積極活動,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美國的戰時援助,增強了國民政府抗擊法西斯的實力,為打敗日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相持階段;美國援華;國民政府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3-0121-02
武漢會戰結束,抗日戰爭就此進入了相持階段。面對日本法西斯猛烈的進攻,國民政府應如何防御?采取了何種政策?國際上又給予國民政府何種支援?史學界歷來頗有研究,學者們從租借援助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究,獲得了較大成果。本文在前人的基礎上,從美國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對國民政府的軍事、經濟、政治三個方面進行簡要地探究。
一、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時期的中美關系
?。ㄒ唬﹪裾e極爭取國際援助的原因
七七事變后日本更加肆意的侵犯中國,然而國民黨軍隊剛強不屈抵制日軍的同時,也積極尋求國際的支援。日本在20世紀中期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國土近40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有6千萬,但資源緊缺。日本加快國民經濟軍事化發展的同時挑起九一八事變。中國雖然有超出日本7倍的人口,1142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資源豐饒。但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下,是一個生產力低、工業薄弱的農業大國,軍事工業很難開展,只能生產一些步兵裝備等小型兵器。中國與日本相比都比較落后,所以國民政府需要尋求國際的聲援。國民政府的持久消耗戰和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無疑都是正確的。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用十天時間侵占上海的計劃,日方損失兵力40 672人;武漢會戰共四個月,日軍死傷4萬多人[1]。這些會戰使日本兵力大損,攻勢作戰失敗。在戰爭中,國民政府的英勇鎮壓敵軍,愛國情緒高漲,促成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到來。但從整體角度來看,敵強我弱,中日兩國實力相差較大,國民政府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為了取得最后勝利,國民政府當局除了英勇抵抗外,也需要向國際積極爭取援助。
?。ǘ﹪裾畬嵤翱鄵未儭钡耐饨环结?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初期,國民政府實行“苦撐待變”的外交方針。國民政府在此對外政策上奉行“外求友,少樹敵”的策略。蔣介石認為美國可以對中日間的戰爭起到有效的影響,“美國是民主輿論國家,中日戰爭可以引起美國的正義感,而且羅斯??偨y也有解決遠東問題的想法?!盵2]所以國民政府把爭取援華制日的外交工作重心放到了美國。由于中國軍隊牽制住了日本向其他地區進攻,延遲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國開始改變對國民政府的態度,進行部分援助。
?。ㄈ┟绹鷩裾叩男纬?
美國也在國際形勢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改變了中立的態度,走向援華。1937年7月12日,國民政府私下打探美、英兩國有沒有想要出手解決中日危機的意愿,然而他們對此事反應不是很熱情,解決中日危機的想法不是很大。美國因實行孤立主義政策,致使美國對日的政策較為和緩。為了避免刺激日本,美國禁止向中國運送軍火,日本的侵略也變得更加瘋狂,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以及日本的南下擴張,對美國政府的威脅越來越大,也挫傷了美國的在華利益。美國為了保護本國利益,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國?;谌毡緝乳w提出“東亞新秩序”的內容,是對當時已有的東亞國際體系的破壞、既存華盛頓體系的挑戰,美國政府進一步看清當前的國際局勢,美國認為日本除了要推翻蔣介石的統治,扶持傀儡政權,繼而占領全中國之外,還有完成“大東亞共榮圈”稱霸全世界的意圖。因此,援助中國,遏制日本就成了美國對待東亞外交政策中一個主要的手段。
二、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援助
?。ㄒ唬┸娛略?
在相持階段初期,日本南進給美國帶來極大的威脅感。美國出于全球戰略的考慮,不想與日本在遠東形成兩股敵對勢力,但美國又擔心日本因征服中國在未來的美日大戰中占據優勢,因此美國政府在遠東地區的外交有著兩面性,即給中國一些援助又對日本妥協。美國考慮到日本的戰略及對美的威脅,開始在軍事方面協助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中國獲得了美國政府提供的軍事物資支援。1941年5月18日,第一批租借物資從紐約運送,這批物資共值一百多萬美元。7天后,美國同意支援價值近五千萬美元的軍事物資。1941年7月下旬,美國政府又同意了為中國航空隊提供人員和配備設施。
整訓中國軍隊。第一次緬甸戰役敗北之后,史迪威認為要想攻擊日本,就需要有一支素質較高的軍隊,這樣不僅有取得成功的希望,也可以保護正在中國建設的空軍機場。到1943年底,中國有30 000多官兵接受整訓,從裝備到軍械以及編制和美式軍隊一樣。中國軍隊的單兵和集團化作戰能力都得到極大的進步,對配合英美盟軍的軍事行動起了巨大作用。
美國志愿者赴華作戰是抗戰時期的寶貴援助之一,陳納德將軍組建的“飛虎隊”為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奉獻。自一戰第一次使用空中力量以來,空軍就已經成為輔助打擊地面的主要力量,在二戰中,空軍的作用也同樣重要。1941年8月1日,蔣介石宣布由陳納德擔任總指揮組建一支在中國西南進行空防的空軍單位,美國志愿飛行隊“飛虎隊”就這樣誕生了。盡管這支航空隊在短時間內解散,但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這支隊伍擊敗敵機300架,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的斗志,使中國的空軍隊伍有了一個輝煌的時期。
?。ǘ┙洕?
美國對國民政府的經濟援助主要是通過貸款來實現的。經過國民政府的努力,和美國政府簽訂了一些合同,分別是《桐油借款》《華錫借款》《鎢砂借款》《中美第四次借款—金屬借款》及《平準金協定》和1942年3月31日簽訂了《中美五億美元借款》。太平洋戰爭后援助的五億美元,是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時期取得的一筆數額最大的借款。 珍珠港事件后發生后,為了使國民政府能夠有力的牽制住日軍,美國加大援華力度。中國軍民英勇作戰是蔣介石爭取美國援助的強大資本,美國政府做出了退讓,在1942年2月7日,受權財政部部長代表美國政府向中國提供五億美元貸款,這種經濟援助是沒有擔保、沒有利息、沒有指定用途、沒有任何附帶條件的一種貸款。中美雙方于1942年3月31日簽訂了《中美五億美元借款》??谷諔馉幭喑蛛A段,美國政府一共對華進行6次經濟援助,數額共6.7億美元[3],1942年初,美國向國民政府提供了5億美元借款。在這段時間內美國的經濟援助解決了國民政府的財政問題,壯大國民政府軍備物資。
?。ㄈ┱卧?
國民政府還積極地爭取廢除所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制約著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關系,不利于幾國的協同作戰。因此,廢除這些條約成為國民政府外交政策中的另一個基本點。1943年1月11日,中國與美國簽署了《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美國在華特權被廢除。表明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主權的國家,也具備了國家應有的特征。
羅斯福他相信中國的實力,中國是不可被戰勝的國家。在召開“阿卡迪亞”會議時擬定《聯合國家宣言》,象征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中重要的一員,已經具有四大國的地位,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和活動。1943年11月22日,召開開羅會議,世界上的大國在美國的支持和動員下也都認可了中國的大國地位。蔣介石第一次以第一大國的身份參加的戰時大國首腦會議。中國所確立的大國地位,在本質上看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浴血奮戰取得的成果,也與美國的幫助有關。
三、美國援助國民政府的作用
?。ㄒ唬┸娛略淖饔?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到來后,美國給予國民政府大量的軍事支援。美國在中國最艱難時刻伸出援助之手,這無疑是濟困扶危,促進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美國和國民政府進行軍事合作的同時,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即在歐洲戰場投入大部分美軍。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侯中國己經進行了十年之久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不但沒有投降,反而頑強抵制的斗志越來越高昂。在抗日戰爭持久戰中消耗巨大、騎虎難下的日本帝國主義不惜背城借一,踏上南進之路。但因日本沒有多余的兵力,導致日本和德國在中東會師的計劃破產。
?。ǘ┙洕淖饔?
美國的經濟援助無疑是一次雪中送炭,在中國最危難時刻借款給中國,使中國渡過危機。美國在經濟上的支援,對中、美兩國和世界進步都獻出自己的力量。首先有效地緩解了國民政府財政危機,穩定了戰時國民政府的經濟。國民政府將一部分外債作為擔保來發行內債,籌借更多的資金,成為堅持持久抗日戰爭的經濟基底,也有力地緩解了日趨嚴重的財政問題。其次通過給中國軍隊援助一些軍備物資來提高軍事實力,美國借貸給中國的資金,解決了國民政府軍事物資不足的問題。最后激勵中華民族廣大軍民的抗日熱情,也增強了國民政府的抗戰決心。胡適稱期間的借款對中國起到“打強心針之效能”[4]。
?。ㄈ┱卧淖饔?
廢除中國與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以及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這都是廣大人民群眾堅持反帝斗爭換來的結果,通過與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贏取大國位置,雖然在此時中國還沒有取得完全勝利,但套在中國身上近一個多世紀的枷鎖被解除,這是中國在抗戰史上的一塊豐碑。標志著中國以前失去的國家主權已經得到歸還,大國地位得到了世界的肯定。美國在政治上的援助,即增強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情和斗志,又使美國獲取中國輿論的贊揚。
參考文獻:
[1]張曉衛.抗戰時期的中美關系[D].濟南:山東大學,2008.12.
[2]張壽奇.論二戰時期美國對華政策[D].合肥:安徽大學,2010.32.
[3]陳永祥.宋子文與美援外交[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公司,2004:158.
[4]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中華民國史組.胡適任駐美大使期間往來電稿[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78:9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1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