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中俄飲食文化的異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傳統禮儀,而飲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無論你來自何方、男女老少,飲食永遠是人類經久不衰的話題。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差異、種族差異等眾多因素在內,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飲食文化包羅萬象、源遠流長。本文著重討論中俄兩國飲食起源、飲食習慣、飲食傳統和餐桌禮儀四個方面。
  關鍵詞:飲食起源;飲食習慣;飲食傳統;餐桌禮儀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3-0126-02
  一種文化的形成應具有一定的歷史積累,一般歷史往往就能造就一種飲食文化。飲食思想與文化共生共長,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不同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俗,最終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
  一、飲食文化起源
 ?。ㄒ唬┲袊嬍澄幕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經過不斷的沉淀與發展,中國人民探索出了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后代延續的美食,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而中國又被稱為“烹飪王國”,中國的烹飪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讓全世界為之震撼。
  遠古時期,人類主要食物來源為采集和狩獵;石器時代,人們創造了陶器,并把它作為烹飪工具,輔之以火加熱食物,使人類從吃生食轉化為吃熟食。從生食到熟食的轉變是人類發展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對西安半坡遺址的考古中發現,在6000年前,已經出現了盛水、盛食物的彩陶,而陶器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烹飪技術的一次飛躍;秦漢時期,烹飪技術日漸成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發展了同西域各國的關系,兩漢時期既引進了一些西方食品,又將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而南北朝作為中華民族大融合時期,也促進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一書中記載了當時許多地方不同民族的食品烹制方法,比如東北地區的“胡燴肉”“胡羹法”等;隋唐五代時期在食療方面有突出成就,比如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記載了一百多條針對不同癥狀的飲食療法;宋朝飲食文化空前繁榮,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詳實地記錄了京城汴梁酒肆等餐飲業的繁華;從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飲膳正要》到清袁枚所編寫《隨園食單》,更是將中國飲食文化推到了成熟階段。
  時至今日,中國飲食已形成諸多菜系,以及種類繁多的特色小吃。中國飲食不僅講究營養搭配,還突出色香味的視覺、嗅覺與味覺效果。
  (二)俄羅斯飲食文化起源
  俄羅斯作為橫跨歐亞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一百多個民族。雖然俄國領土大部分在亞洲,但作為傳統的歐洲國家,俄國人的飲食習慣應該是歐洲化為主導的。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以及受俄羅斯獨特地理位置的影響,今天的俄羅斯飲食文化別具一格。
  根據歐洲歷史學界的觀點,9世紀晚期東斯拉夫人在基輔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均源于基輔羅斯?;o羅斯時期是俄羅斯飲食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在莫斯科大公國與俄羅斯帝國前期,俄羅斯的飲食保留著傳統的歐洲飲食風格。
  18世紀后俄羅斯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彼得大帝強行改變了許多烹飪技法和生活習性,最突出的一點是從國外引進進口灶具、鐵鍋、盤子等。而當時俄羅斯也極力學習法國烹飪技法,許多外國菜肴傳到俄羅斯,經過創新,極大地豐富了俄羅斯的菜品。
  目前的俄羅斯已經與東亞的中國、韓朝、日本接境或隔海相望。在一定程度上,今日俄羅斯的飲食文化也受到東方飲食文化的影響。
  二、飲食文化差異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飲食文化取決于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等因素。下面筆者將對中俄的菜肴制作和飲品進行對比分析。
  中國菜肴烹飪技巧主要有煎、炸、烹、炒,而俄羅斯人的菜肴制作主要靠燉與烤。對比中國八大菜系“川、魯、粵、閩、蘇、浙、湘、徽”,俄羅斯的菜系就略遜一籌了,有些單調。但與其他西方國家的西餐相比,俄餐的制作工藝頗有講究,其中主食面包的花樣和飲酒、喝茶的功夫等,堪稱世界一流。俄羅斯人在烹飪時更注重對食材原汁原味的保護,把營養保留最大化。此技巧也反映出了俄羅斯人不矯揉造作、不追求復雜、純真的性格特點。
  中國的茶文化享譽全世界,茶文化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還體現在精神層面。中國的茶文化無人不知。中國人飲茶,講求一個“品”字,“品茶”不僅能甄別茶品質的優劣,又能培養自己的品格。
  在俄羅斯,最著名的兩種飲品無疑是格瓦斯和伏特加,一種是飲料,而另一種是烈酒。據說俄羅斯人的一大生活樂趣就是喝伏特加。俄羅斯人酒量大得驚人,而且不喜歡低于40度的“淡酒”。伏特加在俄羅斯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和它的歷史積淀、地域環境是分不開的。俄羅斯地處高緯度,常年溫度不高,偶爾還有極寒天氣。烈酒伏特加有助于改善人體血液循環,使人體發熱,使它成為所有俄羅斯人餐桌以及街頭巷尾的摯愛。而且伏特加有一特點:即使將它放在北極的室外冷凍,也不會結成冰塊。因此,最懂的飲伏特加的俄羅斯人,總是先將該酒放在窗口,將它冰凍到結冰點,使瓶內的伏特加變為液態的“冰酒”,再拿進室內,開瓶享受烈酒的美味。
  除了飲酒之外,俄羅斯人也愛飲一種名叫“格瓦斯”的清涼飲料。它是俄羅斯民間最古老的發酵飲料,多以麥芽、面包屑及果汁為主原料配制而成。據說9世紀之前,格瓦斯是作為宮廷貴族的專用飲料,經過漫長的歲月,才傳到民間。格瓦斯作為俄羅斯飲料的代表,在百年前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進入中國東北。哈爾濱人管它叫“液體面包”。格瓦斯多氣、性質溫和,俄羅斯的小朋友都喜歡。
  此外,俄羅斯人也喜歡喝茶,由于古代中國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開發,茶已經輸出世界。俄羅斯人在茶余飯后偏愛加糖加檸檬的紅茶。
  三、飲食傳統
  不同的地域居住著不同的民族。這些民族代代相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飲食傳統。俄羅斯地廣人稀,許多地區處于寒溫帶及寒帶。而中國地處中緯度,橫跨寒溫帶、亞熱帶、熱帶地區。相比之下,中國沒有俄羅斯那樣寒風凜冽。這種自然的地理差異也造就了中國和俄羅斯的不同飲食文化。俄羅斯人在冰天雪地的環境里必須要攝入更多的熱量,才能維持身體所需。所以,如果您有幸去俄羅斯的話,千萬不要驚奇于高熱量的食物。例如,俄羅斯盛產世界著名的高純度黑巧克力、俄羅斯人常喝的咖啡也都是加了糖和奶精的;餐桌上的第三道菜必定是甜品(巧克力、冰淇淋、奶茶、蛋糕等)。他們對糖的依賴不僅僅是一種嗜好,早就成為生活習慣。   1.日常飲食傳統。在中國,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不盡相同。中國流傳這樣一句俗語:“南甜北咸、東酸西辣”。而如何選擇主食,南方人喜歡米,而北方人喜歡面。飲食方式上,中俄都是一日三餐。但中國人對每餐吃的食物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俄羅斯人是有自己的順序的。第一道菜:湯。在上湯之前會供應冷盤,中國稱為涼菜(通常是沙拉等)。湯多為蔬菜湯,紅菜湯最受歡迎。第二道菜:肉菜,以雞、魚為主,做法為腌制。第三道菜:甜品。俄羅斯的甜品必有奶酪和黃油。中國人吃飯時往往是最后喝湯。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應該飯前喝湯,這樣可以潤腸。所以俄羅斯的三道菜就體現了他們對養生保健的追求。
  2.待客飲食傳統。不管在哪個國家,禮尚往來都是生活交際的一部分。所以,了解如何與人打交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迎親送友的宴席上,中國人講究“上車餃子下車面”。餃子與面條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美食,餃子象征富貴與平安,面條象征長壽與順利。中國的餃子與面條現今已流傳至世界各地。俄羅斯人甚至發明了專有名詞(пельмени)來形容餃子,可見餃子在俄羅斯的受歡迎程度非同一般。俄羅斯人最看重的主食是面包。在俄羅斯流傳這樣一句諺語:“Безсолихлебнееда”(沒有鹽的面包不算食物)“Безхлебaнеобедают”(食不可無面包)。可見,面包在俄羅斯的地位相當之高。
  四、餐桌禮儀
  1.餐具使用禮儀。中式餐具和西式餐具有明顯不同。中國的筷子體現了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是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喝湯用湯匙,吃米飯用碗,喝飲品用杯。其中,杯的類型有好幾種:用玻璃杯喝啤酒,用小盅喝白酒,陶瓷杯用來喝水喝咖啡。在使用餐具時還需注意:使用筷子時不能指別人,切忌揮動筷子,切忌把筷子插在碗上等。
  俄式餐具主要是刀叉,比中式餐具要簡單。正確使用刀叉的方法是:左叉右刀。左手拿叉子夾住食物,右手用刀子把食物切成小塊兒,最后由叉子送入口中。切食物時要適量,吃多少切多少,以一口食用的量為宜。在正式的宴請中,每道菜要配有不同的刀叉,如果面前擺著多副刀叉,應從外向內依次使用。
  2.主客位置及食物擺放。在中國的酒席或餐桌上,主客座位次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擺放食物及茶壺也頗具講究。中國人認為,面對門的位置是最尊貴的位置;座次是“尚左尊東”。因此在宴請時,東家一定是對著門坐的。客人離主人越近,就越顯尊貴;左手邊的地位高于右手邊;在俄羅斯,餐桌禮儀與中國正好相反,右為尊、左為次。男女交叉就座,男士通常會為女士推開椅子,請其入座。中餐的擺放也需注意:擺菜的位置要適中,小菜要擺在個人餐具前面或桌子邊緣,間距要適當,讓所有客人吃到,大拼盤或招牌菜要擺在正中間,比如烤鴨、烤乳豬或砂鍋煲,菜肴要對稱擺放,講究造型藝術。根據民間習俗,尊崇“雞不獻頭、鴨不獻尾、魚不獻脊”,尤其是整條魚上桌時,應將魚腹朝向主賓,而不是魚脊,因魚腹刺少,肉嫩味美,朝向主賓,以表尊敬。俄餐的擺放順序與中餐大致相同,區別在于品種,第一道先上湯,食用過主菜后一般要上點心,待用餐結束后,需提供甜品和熱飲。
  3.食物殘余所蘊含的禮儀。拜訪親朋好友時,主人忙活半天,除了要帶上禮物之外,還需注意:在中國,主人會害怕客人沒有吃飽,所以會準備一些多余的食材。等用餐結束后,留下些殘羹剩飯,主人會覺得有面子,心里才踏實,覺得準備得不錯。
  而在俄羅斯人家,客人必須把盤子里的飯菜全部消滅掉,主人才會覺得自己做的菜很受歡迎,客人在自家過得很愉快。
  五、總結
  盡管中俄兩國飲食習慣存在差異,但差異是相對的,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不斷深入,兩國的飲食文化也在不斷地融合。研究中俄兩國飲食習慣的差異,有助于促進兩國關系友好發展,增進兩國的友誼。
  參考文獻:
  [1]張薇.中俄飲食文化差異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1).
  [2]敏.俄羅斯的飲茶文化[J].俄羅斯文藝,20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15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