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樟子松嫁接紅松優勢及技術要點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紅松是經濟林樹種中相對重要的一種,其實際應用價值高。但是,紅松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而且生長時間長。近些年來,天然紅松數量越來越少,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需求。通過樟子松嫁接紅松技術,有助于將紅松生長緩慢、環境要求高等問題解決。
  關鍵詞:技術要點;優勢;紅松;樟子松
  紅松是我國相對性著名的珍貴木本油料之一,其作為經濟林樹種中的一種,其自身具有較高熱量,而且營養充足,功效包括降低甘油三酯、膽固醇及血脂等,含油量占大約是65%-80%,其又被稱為油料之王。紅松樹干粗壯,而且挺拔、高聳。天然的紅松林是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形成的,其不僅古老,而且珍貴,因此又被稱為“第三紀森林”。紅松具有較強的喜光性,所以大部分生長于氣候濕潤、土壤肥沃優厚、氣候良好的地區。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多人開始研究紅松生長規律。樟子松特點包括耐干旱、抗貧瘠等。本文主要針對樟子松嫁接紅松的優勢及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一、簡析樟子松嫁接紅松的優點
  1.有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減少生長周期。樟子松的優點有很多,包括耐風沙、耐貧瘠、抗旱等,而且其具有較強的綜合適應能力,屬于速生型樹種,其能夠在短時間內育苗,而且造林成本低。而紅松自身生長較慢,在選擇嫁接砧木時,應盡可能的對具備較強適應能力、生長速度快等樹種進行選擇,而且砧木應具備較高的紅松親和性,從而保證嫁接成活率。從某種角度分析,紅松與樟子松屬于同屬,其與嫁接砧木要求相符。樟子松嫁接紅松,若傷口愈合明顯,那么則會提高其成活率,高達95%以上。紅松嫁接后,生長速度加快,相比于天然紅松,其生長速度提高2倍,從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成林速度。
  2.有助于紅松產量的提高,增加紅松種植地域范圍。樟子松嫁接紅松技術應用后,相比于嫁接前,紅松果實產量提高明顯,并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紅松對自身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而且對于鹽堿地、貧瘠土壤和氣候寒冷等地區來講,紅松正常生長難度增加,將樟子松視為砧木,在樟子松成功嫁接紅松后,有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根據上述內容可知,通過將紅松嫁接至樟子松,可提高紅松使用價值、經濟效益,而且在生態效益方面相對突出,將兩者聯合在一起,對發展林業具有重要作用。
  二、樟子松嫁接紅松技術要點
  無性繁殖中,相對主要的一種方法是嫁接,樟子松嫁接紅松技術中,母本砧木為樟子松,接穗為良好的紅松,將兩者嫁接在一起,有助于紅松實用性提高。
  1.合理選擇林地。林地選擇過程中,應盡可能的選擇粉沙壤土、立地條件良好、半陰坡或者半陽坡,坡度應低于20°,將樹木高度控制在0.5m-0.6m,選擇粗壯、健康的人工林。通常情況,適宜密度為每公頃2500株。
  2.收集接穗。接穗收集前,首先,在特定區域內,評估錐體的質量,種子仁率,種子收集,固體層厚度,冠寬,千粒重,雄性和雌性的數量,對結實、粗壯、能力強及生長形狀良好的單株進行選擇,并將其視為母樹用于接穗。因為母樹樹干內膛及中下方枝條生長相對弱小,則不建議接穗,采集接穗過程中,應選擇粗壯、生長健康的一年的枝條,盡量采用樹干中上位置外圍第2-3蓬枝條,枝條長度應處于15cm-30cm間,粗度調控為大約8mm,以母樹大小為依據,將枝條數量控制在10-50個,要想避免枝條對母樹生長的影響,則需要合理控制枝條數量,并按照順序編號。未嫁接前,將貯藏接穗工作做好,并放置冰窖中保存。
  3.合理選擇砧木。于苗圃地更換嫁接采用的樟子松砧木或者在造林地進行定植,嫁接前1-2年,對生長健康、粗壯及無病蟲害的砧木進行選擇,通常選擇2年生苗木換床,對于造林地,則選擇3年造林苗。苗木樹齡、高度分別是3-6a和40cm-50cm,該類苗木應粗壯。提示苗圃地更換嫡傳提高嫁接效率,使其高達90%-97%,盡管上山定植成活率超過85%,原因如下:苗圃土壤肥沃、水質良好等。
  4.嫁接時間的選擇。據有關資料顯示,春季、秋季是嫁接紅松的主要季節,其中嫁接成活率較最高的季節是春季,在春季,樹木的液體流速更快,這將加速生長速度并幫助移植植物更好地生長。
  5.嫁接方法。選擇健康,完整,未發芽,粗壯,不風干,不脫水的枝條,將頂部約9-10厘米切割下來,并將其作為接穗處理,只留下頂部8-10針。拔掉其他針頭。通常情況下,中央分支的頂部是用紅松嫁接的,而第一輪到第三輪的上端,根據核心形成層附著方法的嫁接,可以提高嫁接的成功率。詳細操作如下:就厚度而言,砧木基本上與接穗相同,并且右側被切割并留在針葉下方約0.5cm處,并且削面的長度通常控制為6厘米-7厘米,逐漸切開核心,然后平行切割髓質心臟,縱向切割一半接穗,使其呈楔形,最后一次性完成。在嫁接后期間,應在短時間內完成,以防止明膠流出量減少。首先,將楔形接穗接枝在砧木的切割表面上,然后通過塑料條將砧木和接穗緊緊地系在一起。目的是有效地結合紅松的形成層和樟子松的砧木,以確保連接位置不受風的影響并且不透水,僅需要將飽滿頂芽露出即可。
  6.嫁接后管理。完成嫁接后,要想確保植株水分充足,則需要將水一次性灌好。經大約90日接穗頂芽開始緩慢萌芽,在此期間,將砧木主枝及局部側枝頂芽剪掉,并在傷口位置涂抹鉛油。30天后,開始第一次松綁,若已經確診為死株后,則全面解綁;繼續30日后,進行第二次松解,剪斷長度應在接枝高度以上,剪斷內容包括側芽、頂芽,要想避免對接枝成活及越冬造成影響,嚴禁將紅松接穗保留下來,1次性剪掉營養枝,完成嫁接并成活后,同接穗生長量相比,砧木側枝生長量更高,為了加快接穗主枝生長速度,則需要于每年春季修剪1次,并對接穗生長造成影響的側枝頂芽全部剪除,確保接穗長期處于主枝位置。對于冬季的嫁接苗,則很容易受到風沙的影響,確保土壤內部水分充足、營養均衡,而這一做法的前提是化凍前、結凍前一次性將水澆透。
  三、結語
  紅松自身生長速度較慢、種子產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且對環境要求相對嚴格,與不斷增長的需求不符,采用樟子松嫁接紅松方式有助于將上述問題解決,獲取更高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推動林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耀, 張惠, 張林媚. 樟子松嫁接紅松生長特性的影響因素[J]. 安徽農業科學, 2017, 45(1):153-154.
  [2] 李鋒. 基于不同砧木的紅松異砧嫁接苗技術分析[J]. 種子科技, 2017, 35(3):103-103.
  [3] 戰俊東. 不同嫁接方法與整地方式對紅松育苗和造林效果分析[J]. 防護林科技, 2017(1):66-68.
  [4] 寧廣亮, 侯淑豐, 關宇琳,等. 紅松芽接技術的研究[J]. 農村科學實驗, 2017(8):51-5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19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