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農業物聯網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物聯網在農業機械生產領域的技術應用,不僅是當前農業產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物聯網實現集群化建設的重要實踐。物聯網通過管理平臺的建設,利用傳感、通訊、遠程操控等技術,對農機灌溉、翻地、播種等機械進行精細化的控制,將設備的管理統一于物網系統內,整合設備性能,通過智能化分析,對農業生產狀況進行動態監測與管理,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內在需求,從而提升農業生產的實際效率,解放更多的勞動力。
  關鍵詞:示范產業;4s管理系統;風險預防
  自物聯網研發以來,已經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物聯網的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但在實際網絡架設過程中,由于區域經濟形勢、人口規模、產業需求、成本投入以及技術應用等條件的限制,物聯網與農業產業的發展形勢存在落差。
  一、 物聯網在農業領域實行機械化管理面臨的實踐問題
  1.農業地域與產業領域發展不匹配
  從農業地域的角度出發,農業物聯網示范工程的推行,使得地方政府陸續建設起了東北黑龍江大型農墾精準種植、北京設施花卉蔬菜生產、天津設施水產養殖、上海農產品物流、安徽大田農情監測為主的工程應用典型。但在試點工程以外的區域,物聯網的概念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由于網絡架設成本、農業主體認知以及機械化規模等方面的問題,使得物聯網的實際推行進程緩慢,產品與技術的應用在中部、西部地區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尤其在農業機械應用領域,農業的投資回報相較于養殖業有所不足,因此物聯網多被應用于水產、畜牧業等附加價值相對較高的產業中,發展規模不均衡。
  2.技術應用的實踐性不強
  物聯網的農業機械技術涵蓋了智能芯片、傳感、移動通信、射頻識別以及定位技術等范疇。現階段,國內農業設備使用的物聯網在核心技術的研究方面存在滯后情況,尤其是智能傳感方面,在設計、生產、實踐應用方面與國外最新技術相差較大,高端農業氣器械以進口為主。在新興技術產業鏈的發展與建設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技術實踐數據作為支撐,保證研發的獨立,對于物聯網的農業器械生產來說,依賴進口的風險較大。物聯網需要技術鏈、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如果缺乏實踐性強的核心技術,只能通過進口設備來填補,會造成產業鏈的上下銜接問題,增加機械的生產、使用風險。高端農業器械被壟斷,還會增加物聯網領域的信息泄露風險,機械生產受外部干預,喪失物聯網的部分控制權。
  3.市場環境相對復雜,核心競爭力有所不足
  現階段,國內農業領域的物聯網還處于基礎建設階段,核心技術的獨立研發水平相對較低,產業發展沒有形成相對穩定、具備伸縮性的鏈條,農業領域對物聯網理念的理解與認識水平不高,需要各部門協同合作,降低物聯網體系運行產生的技術風險與生產風險?,F階段,試點項目的建設并不代表物聯網可以真正的形成產業集群化規模,物聯網機械生產的商業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與此同時,針對農業市場發展環境相對復雜、商業管理系統存在漏洞、以分散經營模式為農業市場的主導、經營者的專業素質不高、農業機械的運用規模小等問題,提升農業生產者對物聯網的認識,是當前推行物聯網建設的首要任務。
  二、農業領域物聯網技術平臺建設對農機應用的具體影響
  1.動態的建設4s管理系統,更好的滿足農業生產技術需求
  不同區域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存在差異,因此農機的使用與管理方面不確定性較強。從自然環境角度出發,地區降雨、大風、溫差、水文以及地質、土壤等條件都會對農作物的生產、產量等帶來影響,對農機的性能需求也各有不同。使用物聯網對農機設備的性能、數量、位置等信息進行追蹤與確認,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整體水平,同時,以物聯網為基礎的4s管理體系,能夠最大化的發揮農機效率。4s管理系統將整機銷售、農機售后、零配件以及生產信息反饋作為一個整體,為農機的銷售與后續產品服務提供保障。該種經營模式充分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優勢,對農機產品的營銷設計、運輸工作、使用情況、機械回收等環節進行動態管理,更好的服務于農業機械生產。
  2.突出示范產業的帶動作用,推進物聯網的集群化發展
  政府應以現有的技術開發區、現代農業發展區、農業技術園與大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為基礎,結合物聯網的技術優勢,按照園區的分布、技術關聯程度等條件,依托于城市群或農業產業發達的地區,建設一批技術應用實踐性強、機械化水平高、可復制性較強的產業集群,完善物聯網供應產業鏈。與此同時,對示范基地的成果進行宣傳、展示,發揮試點園區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工商資本等資金支持,為核心技術的獨立研發提供保障。培育起以傳感設備、自動化機械、性能精準的農機產品、信息服務系統以及遠程控制等為基礎的技術產品,實現農業產業的內聯與外通,推進物聯網在農機生產、管理領域的集群化建設進程。
  3.構建農業生產風險預防與應急機制
  目前我國農業方面的科技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農業科技水平也在逐漸的提升,然而我國在進行農業生產過程中依舊不是很穩定,常常因為自然災害的出現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阻礙作用,致使農業經濟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為低下。因此在進行全面推廣使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過程中實現與物聯網技術加以有機的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環境分析,創建出自然災害方面的應急預警系統,實現對災害的全方位預防。目前我國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由于遭受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相對較大,特別是在受到惡劣天氣方面的影響。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對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可以在惡劣天氣發生之前進行相應的預警,為農民留有充足的時間做出相應的應對準備,有效地提升應對各類天氣狀況方面的水平。
  三、結語
  物聯網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的步伐,也為農業生產、管理系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之一,物聯網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轉型,通過更加精細化的農機生產、管理技術,構建了4s系統,保證農機的銷售、運輸、使用、回收一體化管理效率,同時,物聯網在農用機械領域的實踐應用,也為信息產業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健,王婧,康平,etal.我國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7(9).
  [2]陳建金,鄒慶祎,林芷鋅.光通信技術在農業物聯網中的應用研究與分析[J].南方農機,2017(3).
  [3]韓子鑫,齊瑞鋒,楊文挺.智慧農業發展中物聯網技術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3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