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栽種最佳時間及栽植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果樹栽種時間選擇,在我國北方一般習慣于春節后,但實踐證明果樹秋栽更勝于春栽。有經驗的果農總結為:“秋植果樹先長根,春植果樹先發芽”,是有道理的。
目前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很多果農都沒有秋季種植果樹的意識和習慣,其實除了那些容易受到低溫凍害而死亡的果樹之外,秋末冬初才是果實栽植的最佳季節呢,要知道秋季可是果樹根系生長的第二次生長高峰。
一、秋栽果樹優點
1.秋末冬初,由于氣溫呈逐步下降趨勢,果樹栽植后水分蒸騰作用逐步減弱,更有利苗木成活。又由于地溫比氣溫下降慢,即使期秋末冬初栽植,根系的生理活動仍在繼續進行,根系在移栽時所受的損傷極易愈合,短時間就可以全面恢復,正常吸取和積累營養,為果樹樹體次年開春以后的正常生長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2.秋末冬初氣溫較低,樹葉已落,樹液很少流動,樹體基本停止生長,不會大量的消耗養分。此時移栽,受傷的果樹根系所吸收的有限的營養物質,無需大量的供給輸入樹體,而主要用于供應根部傷口愈合的需要,同時也能積累一些養分。漫長的一個冬季,正是果樹根系受傷愈合的最好時機。待到次年春暖花開之時,果樹根部的傷口已經完全愈合,即可及時投入正常的吸取輸送工作,為樹體提供輸送源源不斷的營養物質。
3.苗木質量可靠。秋植果苗均系正在圃地生長的苗木,新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不會出現春植苗木因下茬育苗需要而提前起苗假植或起苗后待售情況,有效避免了因長期保管不善而致使苗木成活力降低甚至死亡的狀況,也好起苗、栽種。
4.省時省工秋季由于土壤濕度大、墑情好、氣溫低、水分蒸發量小、需水少,可節省澆水次數
二、果樹秋栽技術
1.選用優質壯苗。選擇生長健壯,干、枝粗壯且無病蟲害,春、夏梢占70%以上的好苗,未發生早期落葉的當年優質嫁接苗。苗高1~1.5米,基徑1厘米左右,根系必須完整。起苗時盡量少傷根系,多留須根,這樣有利于根系的恢復,使根系盡早發揮功能作用,需要運輸的苗木,苗根應蘸泥漿,包裝好再運輸,常綠果樹苗最好帶土移栽。不栽帶病苗、瘦弱苗、老化苗。
2.栽植穴規格。挖0.8.--1厘米見方的栽植坑。挖穴時表土、心土要分開堆放,每穴施入土雜肥10公斤左右,肥料與表土混勻后,一半回填穴中,另一半留于穴邊,待栽樹時封填。
3.栽植時間。對常綠果樹如柑、橘、柚、枇杷等應選在9月下旬至10月底栽植。落葉果樹如梅、李、杏、梨、棗可稍后栽,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栽植時最好選擇陰天進行。常綠果樹應盡量提前早栽,以利及早成活,恢復樹勢,避免可能發生的凍害。
4.栽植方法。栽植前應短剪部分弱小枝,對過長的主、側根進行適當修剪,既方便栽植,又可促其多發新根。對常綠果樹苗應摘去下部樹葉的30%~50%,以減少水分蒸騰,緩解因起苗傷根后對水分供需失衡的矛盾。如果園地經過大穴或抽槽整地,或填埋秸稈增肥的,必須待土壤沉實后再栽,否則因土壤沉落而扯斷苗根或根土分離影響成活。適當淺栽,目前果苗定植中值得注意的是,栽植過深,如砧木全部埋入土里,就不能有效發揮砧木的優勢和作用,栽植深度仍以原根頸部平地面為宜。苗木定植后應立即澆足定根水,應慢慢澆,避免沖倒樹苗,最后蓋上一層松土,土要高出地面10厘米,果樹的嫁接口要高出土面2~3厘米,以防接口埋入土中后,引起霉變腐爛。
5.加強栽后管理。苗木栽植后,有條件的最好覆蓋地膜,這樣可以保墑防寒,提高地溫,加快根系愈合速度,延長根系生長時間。如果不覆蓋地膜,必須在苗干上包草或苗木基部培土,土堆高度30~40厘米,進行保濕防寒。入冬前要對苗木進行定干,剪去苗木上部不充實的部分,定干高度要因果樹品種而異,果樹一般定干高度為70~80厘米。剪口處涂抹鉛油,防止水分蒸發而抽干。翌年春季,清明后扒開土堆或揭開地膜,澆1次催芽水,澆水后要及時中耕松土和覆膜,以利于保墑和提高地溫,促進苗木發芽成活
當然,對于容易受到低溫凍害而死亡的果樹是不適合秋季栽植的,因此在種植果樹前,一定要了解該果樹的習性,栽植時要掌握有關種植技術的方方面面,提高果樹管理技術,提高果樹成活率也就不成問題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4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