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的方法實踐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的方法實踐。方法:隨機選取我院急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2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行改良急診分流模式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81例:傳統急診分流模式)與實驗組(81例:改良急診分流模式),比較兩組患者急診診療情況以及患者對急診診療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輔助檢查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患者急診臨床診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結論:改進急診分流管理模式可有效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提升患者對急診醫護人員診療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急診;滯留時間;縮短方法
  急診屬于醫院前沿窗口,急危重癥患者入院后及時給予早期救治對縮短患者住院診療時間、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義,急診滯留時間指患者進入急診后急診輔助檢查時間、急診搶救診療時間至離開急診轉至??撇》克钑r間[1]。急診滯留時間過長可降低醫院急診診療效率,造成急診醫護資源占用,從而降低醫院急診應急能力,在延緩患者病情的同時可提升醫患矛盾發生率[2]。我國衛生部門明確規定急診科患者滯留時間應控制在72h以內,本次研究比較我院急診2018年1月-2018年12月81例行傳統急診分流模式患者與81例行改良急診分流模式患者輔助檢查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以及患者急診臨床診療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2例患者按照是否行改良急診分流模式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81例患者給予改良急診分流模式:男(41例)女(40例)比例為41:40,年齡在42~82歲,中位年齡為(73.12±1.12)歲。對照組81例患者給予傳統急診分流模式:男(45例)女(36例)比例為5:4,年齡在40~84歲,中位年齡為(73.11±1.14)歲。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會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撥打120急救熱線,由院內急救中心派遣急救車接診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送至急診實施急診診療,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急診接收的81例患者給予傳統急診分流模式,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診接收的81例患者給予改良急診分流模式。排除標準:(1)排除入院急診搶救無效死亡個體。(2)排除入院后不配合臨床診療個體。
  1.3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急診給予傳統模式診療,患者進入急診后醫師給予患者全面檢查,根據檢查結果下醫囑,護理人員遵循醫囑實施輔助治療,聯系患者家屬,逐漸完善患者基本信息,并密切關注、記錄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1.3.2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急診傳統診療模式的基礎上實施多改良急診分流模式:(1)改進急診流程:創建急診分診以及急診綠色通道,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史、臨床癥狀快速分診并通知急診醫生、??漆t生,對于病情危重患者通知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急危重癥患者開通綠色通道送入急診室搶救,非急危重癥患者轉入普通門診;急診區分為候診區與等候區,并在候診區與等候區放置座位、增設電子顯示屏,及時更新信息,從而保證急診患者有序糾正。(2)優化急診科人力資源管理:急診科醫護人員入職前均行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后入職,入職后對不同等級的急診醫護人員定期實施技能考核培訓,從而使急診護理人員及醫師不斷提升專業技能,使科室醫護人員工作流程趨于合理,從而提升急診醫護人員工作效率,縮短競爭患者急診滯留時間。(3)加強流程管理:急診患者送至急診科后,急診醫師應在5分鐘內完成查體、各項生命體針觀察,患者進入急診科后10分鐘內護理人員開放靜脈通道,完成采血、生化檢查、心電圖檢查,進入急診后30分鐘完成CT相關輔助檢查,對于需要行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前與患者家屬進行談話,對于無手術指癥的患者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并辦理相關住院手續。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輔助檢查時間、急診滯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等相關診療數據,輔助檢查時間即患者進入急診科至醫護人員實施輔助檢查耗時、急診滯留時間即患者進入急診科至出急診科耗時、平均住院即患者入院至出院時間。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急診臨床診療滿意度,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口頭詢問患者對急診診療滿意度,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1.5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計軟件包,結果中以()表示的相關計量數據,兩樣本均數間用t 檢驗,結果中以(%)表示的相關計數數據,兩樣本百分數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相關診療數據,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各項急診耗時均少于對照組。
  2.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對急診臨床診療滿意度,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患者對急診臨床診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3討論
  近些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我國居民對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逐漸擴大,急危重癥患者病情危重,疾病發展快,若為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危及個體生命,因此提升急診科醫護工作效率就顯得十分重要[3]。急診接診患者滯留一方面與急診量,病床相對不足有關,急診接診過程中醫護處理糾紛、投訴可導致急診患者就診延長,破壞急診秩序。除此之外,急診醫護人員分級管理制度不到位,可增加醫患糾紛發生率,急診傳統診療模式中患者入院后,患者需完成掛號、取藥等相關流程后再進行分診,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急診輔助檢查時間,增加了急診科與患者、患者家屬之間的矛盾[4]。急診診療模式改良后,急診醫護人員入職前先行崗前培訓,培訓合格后上崗,患者入院后需在10分鐘內完成基礎護理,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急診醫療優勢資源,提高了急診患者入院診療連續性。急診診療與醫院人力資源管理與急診診療流程具有密切的聯系,改良急診診療模式即明確急診醫護人員工作職責,提升急診醫護人員職業技能,占在患者的角度出發,優化急危重癥患者入院糾正流程,以縮短患者急診糾正耗時,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遏制患者病情發展,降低患者死亡率,減少醫患矛盾發生率。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輔助檢查時間為(5.21±0.32)min、急診滯留時間為(17.62±0.42)min、平均住院時間為(5.52±0.75)天,實驗組患者相關急診診療耗時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短。除此之外,實驗組患者對急診改良模式滿意度為96.30%,對照組患者對傳統急診改模式滿意度為87.65%,由此可見,急診診療模式改良后患者對急診診療滿意度明顯提升,急診患者滯留時間明顯縮短,住院時間也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急診患者實施改良急癥診療模式對縮短患者急診滯留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關偉群,劉偉,陶麗英,等.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的方法實踐[J].護理學報,2014,15(14):21-22,23.
  [2]楊建娣,沈秀蘭,張蘇芬,等.多學科協作分流模式對縮短急診患者滯留時間的應用實踐[J].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2017,10(4):258-260.
  [3]鄭永先,付斌,劉玉仁,等.PDCA循環縮短腦出血患者急診綠色通道滯留時間的應用價值[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6):683-685.
  [4]田少志,林碎釵,林碧,等.縮短急診搶救室患者滯留時間的實踐與探討[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5):693-6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4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