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的提升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旅游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因而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日趨迫切。正因為如此,高校要充分認識新時代旅游業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正視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存在的問題,通過優化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等環節著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素質,進而促進旅游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永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旅游管理;從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5-0132-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旅游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正所謂“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1],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能力,是高校在優化人才培養、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高校要以旅游業的發展趨勢為導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找準定位,通過優化專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從業能力,使之具備從事旅游服務工作的人文素質,進而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成長為旅游業發展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從業能力
  所謂從業能力,“是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活動、完成職業責任所必須具備的技術和能力”[2]。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從業能力是核心競爭力,關系到職業發展前途。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
   第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善于與游客溝通不僅是從事旅游服務工作重要的工具和途徑,而且是其專業能力和人文素質的表現。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要通過導游實務與技巧課程教會學生如何與游客交流,要注意語氣自然流暢,在語速上保持勻速表達,任何時候都要心平氣和、禮貌有加。其次,要在旅游接待禮儀課程中教會學生恰當地使用身體語言,避免出現機械的客套和被動應付的狀況,使游客感覺到一種比較自然的但又出自真心誠意的禮遇。再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通過旅游體驗實習學會表達時機和表達對象,即根據需要的服務項目、游覽的地點、游客的身份、游客的心理狀態等具體情況采用適當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盡可能避免因溝通失誤帶來經濟損失。
  第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的實質就在于善于想游客之所想,將自己置身于游客的處境中,這就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學會觀察游客的身份、外貌、語言,以此了解其心理狀態、喜好、興趣,進而判明其服務需求。不僅如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還要在定崗實習過程中學會觀察游客的情緒,要注意通過游客的行為、動作、儀態等無聲的語言來揣度客人細微的心理,做到使游客感覺導游的服務無處不在、游覽活動輕松自如,感到自己被尊重,能夠時時能體會到導游的服務。
  第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記憶能力。記憶力是認知能力之一,也是旅游從業者獲得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能力。在旅游服務過程中,由于服務工作的復雜性,極大地考驗著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記憶力,特別是對于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學生而言,在頂崗實習過程中不僅要牢記游客的姓名、身份、外貌、禁忌、偏好、特殊要求,而且要注意觀察游客的情緒變化,進而為游客提供針對性的服務。由此可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注重提升自己的記憶能力,時刻牢記旅游專業知識及業務技能,為游客提供專業、精準的服務。
   由此可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適應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必須在大學期間著力提升自身從業素質。
   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高校為適應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需要,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通過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著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通過觀察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表現可以看出,其從業能力依舊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不強,主要表現為不善于同游客溝通、交際能力存在明顯欠缺。以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6級旅行社管理方向學生為例,2018年秋季學期開學后,這些學生按照人才培養方案開始為期半年的專業綜合實習。在專業綜合實習過程中發現,由于在校學習期間對于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學習的不夠,這些學生不知道如何與游客溝通,在旅行社接待崗位的學生面對游客的咨詢時茫然無措、答非所問,游客多問一句都覺得不耐煩甚至暴跳如雷;在計調崗位的學生自以為是,安排人員和線路時以偏概全、固執己見。這些問題不僅說明了這些學生沒有完成從學生到旅游服務者的角色轉變,而且充分暴露了專業培養過程中的不足,這是未來專業培養方案調整、優化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第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待提升,主要表現為觀察能力不夠。2018年春季學期開學后,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2015級酒店管理方向學生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到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實習。眾所周知,在五星級酒店工作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但是這些學生不知如何觀察顧客的外表、言談舉止,“看見佛光就以為取得了真經”[3],不會從細節中研判顧客的身份,因而無法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還有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自以為是,無視游客和單位的整體利益,盲目追求“我個性、我快樂”。
  第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缺乏敬業精神,主要表現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缺乏工作積極性,“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2018年秋季學期開學后,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2015級旅游管理專業景區管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方向的學生按照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到杭州宋城景區進行專業綜合實習。在專業綜合實習過程中發現,景區管理、旅行社管理方向的學生缺乏工作積極性,工作態度明顯成問題——有的學生對待游客愛答不理、有的學生視崗位職責如無物工作期間脫崗打游戲、有的學生對景區講解任務敷衍了事。這些現象并非個例,目前已經在全行業形成蔓延之勢,為數不少的旅游企業明確表示“以后再也不收實習生了”[4],不僅影響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有序進行,而且損害了旅游企業的利益、破壞了旅游業的整體形象。   由此可見,要使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盡快進入角色,必須在專業培養過程中著力提升其從業能力。
  三、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從業能力的思路
  對于新時代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從業能力是生存之需、價值之求。因此,高校要從新時代旅游業發展需要出發,以培養學生的從業能力為重點,努力提升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以旅游服務本領為核心的就業競爭力得到真正提升。
  第一,高校要積極優化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環節,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加大對學生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力度,使學生有能力、有信心勝任旅游服務工作。2018年秋季學期開學后,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以提升學生的旅游服務技能為重點,打造以吉林導游、導游實務、旅行社經營與管理、計調實務為代表的一批實用性強的專業課程,并將專業實踐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真正做到了“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實現專業課教學與旅游行業無縫對接,形成了以實踐為中心、立體開放的專業培養體系。
  第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細化實踐環節,將從業能力的培養融入認識性實習、體驗性實習、專業綜合實習過程中。在實踐中,長春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充分利用就業實習基地的教育資源,通過聘請行業導師采取“學徒制”的方式一對一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讓學生不僅有機會深入工作第一線、盡快熟悉旅游行業,而且使學生既學得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為走進職場、實現自我、服務游客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要積極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在實踐中,長春大學旅游學院以學生求職就業為導向,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載體積極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在講授第五章第三節《遵守公民道德準則》的時候,以2018年最新修訂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為依據,結合旅游行業的特點,運用大國工匠精神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教育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為什么要這樣做、應該怎樣做”[5],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行業規范、遵守職業紀律,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嚴格照章辦事,讓學生在學習了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之后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品質的自覺性,達到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精神和嚴謹求實作風的目的。
  在旅游業提檔升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從業能力不僅關系到旅游業未來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正因為如此,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必須深刻認識提高學生從業能力的重要性,從行業發展需要和學情實際出發,扎實開展專業技能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使之為新時代旅游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26.
  [2]王寶桐.證券期貨從業道德簡明教程[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180.
  [3]楊泉良,許占權.教師從業要求與繼續教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130.
  [4]章劍鋒,呂迎春.大學生社會生存訓練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7:119.
  [5]汪福秀,張洪峰,曾昭海.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6: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84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