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當中的實踐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產業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新形勢的重要推動力?;ヂ摼W+教育的結合已經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不僅提升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自身的影響力,讓教育教學模式更加現代化,也為其他專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提供了新的借鑒。因此,對于互聯網+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培養的影響,其次介紹了互聯網+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最后介紹了互聯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旅游管理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30-01
一、互聯網+背景下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培養的影響
(一)形成了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旅游行業不斷向前發展,旅游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從當前旅游行業的發展態勢來看,互聯網+產業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結合,對于培養專業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創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ヂ摼W產業與旅游管理產業的結合,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渠道,這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和老師的交流,這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這對于互聯網產業和其他專業的結合提供了重要思路。
(二)改進師生關系
大學生作為互聯網新媒體的用戶,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接收信息的速度也更快。這就使得大學生嘗試使用多媒體終端來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資訊。新時代的學生已經擺脫了過去單純依靠書本獲取知識的時代?;ヂ摼W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了網絡全覆蓋的可能,讓學生能夠實現隨時隨地獲取上網資訊。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的使用,讓學生告別了書本獲取知識的限制。互聯網+教育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影響重大,能夠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師生之間的互動中來。老師也能夠更廣泛的了解學生們的思想,這對于創新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具有重要作用。
二、互聯網+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逃J焦袒?,缺少創新性
當前許多高校對于互聯網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互聯網和教育產業的結合還存在很多錯誤的認識。即便是一些采用互聯網+教育的學校,對于該創新的形式也存在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一些旅游院校雖然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但是其利用互聯網進行教育教學的水平遠不及其教學水平。另外,很多高校對于旅游管理專業更多的側重于實踐教育或者單純的進行理論教育。互聯網和旅游管理專業的結合能夠讓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ǘW生適應新型教育模式的能力差
眾所周知,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該時代背景下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信息,這對于擴寬學生學習的寬度具有重要幫助,但是這對于學生研究問題的深入程度是非常不利的。實現互聯網和教育產業的結合,學生處于一種相對松散的環境中,這對于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戰,也對學生的自律能力提出了重要的挑戰。
三、互聯網+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ㄒ唬┳龊脗鹘y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的轉變
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老師而言,在嘗試創建新型教育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做到教學模式轉變的流暢度?;ヂ摼W+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本身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意義,這對于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接觸社會實踐活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適應互聯網+教育這種教學模式,在搭建平臺后應該及時的進行網上留言,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回答,了解學生在接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后產生的心理上的反應,并且嘗試通過進行心理疏導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互聯網+教育這種創新的優勢,只有當學生能夠轉變學習心態,適應新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新新型教育模式,注重因材施教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互聯網+產業的教學模式,都需要教師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青年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興趣較強,教師可以嘗試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APP上搭建學習平臺的方式,為學生制定每天的學習任務,并且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濃度,增添學生學習的樂趣,老師還可以嘗試通過公眾號推薦相關的文章和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知識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一種相對輕松的環境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宇.互聯網技術成為旅游產業融合與新業態的主要驅動因素[J].旅游周刊,2015(4):2-3.
[2]張立生.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114-117.
作者簡介:
藍珊珊(1989年12月-),女,漢族,廣西博白人,本科,專任教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酒店、旅游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