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縣級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縣級圖書館;古籍保護制度;設計
  摘 要:文章介紹了南江縣圖書館的基本情況及南江縣圖書館古籍收藏情況,分析了南江縣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古籍保護的建議和可行性措施,旨在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館藏古籍文獻。
  中圖分類號:G258.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6-0096-02
  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幾千年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加強對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有利于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南江縣圖書館現存古籍線裝書2,000余冊、珍貴地方文獻774冊/幅/件。近年來,南江縣圖書館十分重視對館藏古籍文獻的保護、開發與利用,2015年籌措資金4萬余元將部分古籍線裝書進行了修復,2016年又將700余冊地方文獻珍品進行了編目和數字化加工,并及時將其發布到圖書館網站上,方便讀者查閱,2017年又對館藏的600余冊珍貴地方文獻進行了編目加工。
  1 南江縣圖書館基本情況
  南江縣圖書館始建于1979年,隸屬于南江縣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現有館舍兩處,一處位于南江鎮城北路77號,另一處位于南江鎮朝陽新區三古文化街。館舍面積約3,763平方米,共有閱覽座位400余個,設有綜合辦公室、文獻資料部、信息技術部、公共文化服務部、財務室等部室,目前有在編職工15人,館藏書籍37萬余冊/幅/件(其中古籍線裝書103種、1,107冊,珍貴地方文獻774冊/幅/件)。該館環境優雅,文化氛圍濃郁,是南江縣傳播先進文化、講好南江故事和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
  南江縣圖書館遵循公益性辦館主旨,秉承“服務一方群眾,打造書香品牌”的理念,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的戰略部署,南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工作,大力實施文化強縣戰略,為加快建設新南江提供了充分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條件。南江縣圖書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培育文化產業,廣泛開展文化活動,積極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了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5個分館,517個村級農家書屋,52個社區書屋,96個中小學圖書室和10個部門(機關)圖書室,先后開展了“書香南江,全民閱讀”“你選書,我買單”“流動圖書下基層”“圖書七進”等品牌活動。2012年3月,該館被四川省質監局批準為省級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2013年1月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單位,2016年被四川省圖書館學會評為四川省全民閱讀先進集體。
  2 南江縣圖書館古籍收藏情況
  截至2013年4月,南江縣圖書館共收藏線裝古籍103種,1,107冊。從刊刻時間上看,最早的古籍是清乾隆九年(1744)江西巡撫刻《欽定授時通考》78卷,板框16.5×22.5厘米,乾隆二年(1737)敇撰。其次是乾隆十一年(1746)益元堂刻《御撰資治通鑒明紀綱目》,板框13.5×24.5厘米,張廷玉撰。再次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錦江書院刻《白鵲堂詩文全集》,板框15×25厘米,彭端淑撰。
  從版本形式上看,主要有刻本、石印本、重刊本、??瘫尽⑿Qa本、排印本、鉛印本等。收藏最多的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成都官書局石印《資治通鑒》294卷,《通鑒目錄》30卷、146冊,板框12.5×19厘米,宋代司馬光撰,元代胡三省音注。其次是清中期壽考堂藏版《漢魏六朝百三家集》120卷、120冊,板框19.5×28.5厘米;道光十二年(1832)錦江書院刻《三蘇全集》212卷、80冊,板框16.5×24厘米,宋代蘇洵、蘇軾、蘇轍撰;光緒十一年(1885)上海同文書局石印版《康熙字典》42卷、80冊,板框11×17.5厘米,清代張玉書等撰。
  此外,南江縣圖書館還收藏有民國三十五年(1946)四川省立圖書館石印《老子義疏》6卷、6冊,板框19×32厘米,唐代成玄英注;民國三十六年(1947)成都興華印刷所石印《道德真經注》4卷、2冊,板框19×32厘米,唐代李榮注;民國十一年(1922)渭南嚴氏孝義家塾本《賁園詩鈔》5卷、1冊,板框16×27厘米,由當時渭南嚴遨著。
  3 南江縣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南江縣圖書館收藏的古籍主要以線裝古籍為主,由于館舍和古籍保護經費有限,館藏古籍采取密集架方式與其他圖書混合在一起保存,雖然前期已投入古籍保護經費4余萬元,但因沒有嚴格按照四川省古籍保護中心制定的古籍保護庫房條件和技術要求對館藏古籍進行有效保護,古籍保護工作與省中心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館藏古籍不但沒有專門的庫房進行恒溫恒濕保存,而且也沒有專門的古籍保護人員對其進行管理。二是沒有按照省古籍保護中心的要求對館藏古籍的索書號、冊數、存缺卷、裝幀形式、破損狀況、拍攝照片、量取尺寸等數據進行錄入,仍停留在傳統的紙質目錄管理狀態。三是沒有專門的古籍保護經費和古籍修復專業人員,因此無法實現對館藏古籍的修復及數字化加工等。
  4 縣級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可行性措施
  4.1 推動古籍保護工作的觀念創新和方法創新
  古籍保護工作可與精準脫貧工作相結合,讓社會組織參與古籍保護,發揮他們在人才技術方面的優勢,對館藏古籍進行修復和數字化,讓古籍文獻“活”起來??h級圖書館可通過組織館藏珍品古籍展覽活動,讓社會各界人士了解圖書館珍藏的古籍,從而使社會各界人士關心、關注古籍保護工作。
  4.2 從多方面入手解決古籍與普通圖書混合保存的問題
  要想解決好古籍與普通圖書混合保存的問題,圖書館應盡快將古籍文獻從密集架書庫中移出,專門存放在符合恒溫恒濕要求的古籍書柜進行重點保存;相關負責人可向當地文化主管部門和分管領導反映館藏古籍保護的現狀,最大限度地爭取縣財政的專項經費支持;邀請當地古籍保護中心專家或安排專門的古籍保護工作人員對館藏古籍進行整理,徹底解決古籍與普通圖書混合保存的問題。   4.3 古籍保護經費應做到??顚S?
  為加大古籍保護工作力度,縣級圖書館應成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聘請相關專家對館藏珍貴古籍版本進行定級,制訂切實可行的古籍保護方案,為古籍保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時,縣級圖書館應將古籍保護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專款專用,以滿足古籍保護工作的經費需求??h級圖書館應依據《公共圖書館法》的相關內容向當地財政申請古籍保護專項經費,確保古籍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豆矆D書館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圖書館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公共圖書館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大對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的投入,將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并及時、足額撥付。
  4.4 注重古籍人才隊伍建設
  古籍保護與整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長期事業,圖書館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該項事業的有序推進做保障。古籍保護、整理和修復工作涵蓋多學科知識,技術含量高,對從業人員自身文化修養要求較高,縣級圖書館要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人才培訓,建立適應圖書館古籍保護工作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梯隊,把專業人才補充到圖書館古籍保護和整理的人才隊伍中。為了提高古籍保護工作水平,縣級圖書館可以采取“請進來,派出去”的方法培養古籍修復和保護人才,還可向上一級的古籍保護中心申請業務指導和培訓古籍保護專業人才的機會,加大古籍人才培養力度,構建古籍保護專門人才保障體系,有效緩解古籍保護人才的匱乏問題。另外,縣級圖書館應制訂古籍保護人員培訓計劃,讓古籍保護工作者學習并掌握古籍基本知識,并在今后的古籍保護工作中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和標準,科學、規范地開展古籍保護工作。
  4.5 加大館藏古籍修復工作力度
  很多縣級公共圖書館目前仍缺乏古籍保護方面的專門人才,缺少古籍復制與修補技術人才,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對館藏古籍進行修復是無法完成的。因此,筆者認為縣級圖書館可以委托專門的文獻修復中心對館藏古籍進行全面整理、修復。為了更好地開展館藏古籍修復工作,圖書館可制定館藏古籍文獻中短期修復規劃,分階段實施比較容易獲得地方財政的支持,從而加大館藏古籍修復工作力度。
  5 結語
  古籍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且是前人留給后代的瑰寶,縣級圖書館只有充分認識古籍保護工作的意義,改善古籍保護的硬件環境,加強古籍保護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加大經費投入并制定完善的古籍保護制度,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輝煌文明,讓更多的人享受前人創造的輝煌成果,實現文明的傳遞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何先進,譚發祥,尹愛中.藏文古籍保護的探索與實踐:以四川省圖書館為例[J].數字與縮微影像,2017(4):4-7.
  [2] 郭向東,段小虎.我國西部少數民族文獻保護的制度設計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2):20-26.
  [3] 阿呷婷瀘.彝族文獻歷史價值、保護現狀與制度設計[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8(5):27-30.
  (編校:馬懷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134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