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預期與現實之間差距的加大,引發了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中外合作辦學的大學生由于特殊的教學模式、管理方式表現出更加多元化的心理壓力。文章研究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并結合心理危機成因進一步探索如何構建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的機制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中外合作辦學;心理危機防范;快速反應機制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對大學生要求的提高,學生的就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實現自我價值壓力也在無形中增大,導致學生的心理危機越來越嚴重。由于中外合作辦學特殊的管理模式、培養要求、收費標準等,使得大學生產生了特殊的心理現狀。因此,研究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探索并構建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
(一)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聯合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目標的教育機構,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是指國家支持的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領域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文章所調查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即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辦學機構,屬于全日制學歷教育。
?。ǘ┬睦砦C
心理學家認為心理危機是一種面對突發事件產生的心理不平衡狀態,結合中外合作辦學實際,文章認為心理危機是指當對象受到某些刺激事件時,由于所建立起來的心理屏障無法應對這些影響或挑戰,導致該個體應對這些心理變化時措手不及由此產生的高度緊張、心理不平衡狀態。
?。ㄈ┲型夂献鬓k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危機主要表現
大學生陷入心理危機狀態會產生一定的消極表現和反應,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情緒方面。學生經歷了環境前后較大的差異變化或者不能處理好在生活、學習活動中與老師同學的矛盾,則會產生人際關系的緊張感從而產生不良情緒。主要表現出害怕、沮喪、易怒、緊張不安等。二是認知方面。常出現有較強的物質優越感及精神挫敗感、自卑感,及不能把思想從危機事件上轉移等現象。三是行為方面。無法專心投入學習或工作中;經常回避他人,喜歡單獨相處,不易信任他人;思維情感上無法控制自己。四是生理方面,主要產生食欲下降、頭痛、失眠、做惡夢等生理反應。
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
與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相比,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管理、培養計劃、培養目標較為特殊,使得學生群體產生了特殊的心理危機成因。
?。ㄒ唬┥硪蛩?
由于家庭、社會教育的影響,大學生生理發育基本成熟,但部分學生缺乏適應生活環境、人際交往的能力,一旦受挫可能產生無所適從感,從而導致心理危機。另外,大學生身體患有嚴重疾病,如果治療周期長,治療效果差,則會使學生胡思亂想,導致心理上的折磨與痛苦。
(二)心理因素
大學是大學生發展自我、展現自我的關鍵時期,如果預期與實際不相符,則會產生產生迷茫、困惑的感覺。
(三)環境因素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一般采取外語教學、外語作業、外語考試的形式,使學生產生了比其他高校學生更為復雜的學習壓力。其次,中外合作辦學昂貴的學費使得學生家長對孩子產生更強烈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感。但是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特殊的教學、考核模式使學生意識到實現家長的期望與現實之間有較大的差距,從而產生更大的心理落差。另外,學生不僅要完成升學的角色轉換,還要適應中外教育差異的變化,甚至要適應社會對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的異樣看法,因此形成了較大的環境適應壓力。
三、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的建設
心理危機防范可以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而快速反應機制則可以扼制危機的惡化。因此,建立適應中外合作辦學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能減緩危機的發生及危機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危害。
?。ㄒ唬┐髮W生心理危機防范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
除了建立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院心理健康輔導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靈護航員組成的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外,高校還需建立中外不同校區、中外教老師線上線下聯動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從而對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有較準確的定位與明確的職責分工。
?。?)建立心理危機防范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首先,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心理危機教育,加強學生心理危機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其次,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會到國外留學,因此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題教育班會活動、英語配音大賽、英文演講比賽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著重加強對大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提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3)定期普查 、及時匯報
為掌握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的在校學習、就業、升學、出國等壓力,定期邀請外教老師參與學生心理訪談、心理調查問卷,同時通過三微一端平臺以及班干部的跟蹤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一旦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迅速調查并及時制止心理危機的蔓延。
(二)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快速反應機制
?。?)搭建快速性和高效性的快速反應通道
搭建快速獲取心理危機信息、識別心理危機類型、準確定位心理危機解決辦法的工作隊伍。通過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明確工作職責,準確定位心理輔導方法。各個層級的心理工作人員要有心理咨詢師證、受過專業的培訓,以保證危機發生時能快速、有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措施。
?。?)建立專業化和人性化的快速反應行動隊伍
①建立中外教老師合作、家校合作、校醫合作模式,體現工作的專業性。輔導員要加強與外教老師的溝通交流,對學生及時做好語言學習壓力的心理輔導;學校和家庭建立經常性和有效性的聯系,保障危機發生時親朋好友提供的支持鼓勵能夠對危機的解除提供強有力幫助。另一方面,建立校醫合作模式,開通校醫和心理專科醫院的轉介綠色通道,使危機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及時的評估和治療。 ?、趯π睦砦C學生采取長期的跟蹤和回訪,體現工作的人性化。對解除心理危機的學生,通過定期的心理回訪、學生干部的觀察對其進行關注和心理引導,直至學生完全恢復。
?。?)建立完整性和責任性的快速反應機制
①加強對同類心理危機對象的疏導工作,體現工作的完整性。除了指導、治療心理危機對象本人外,還要對同類心理危機人員進行后期的干預及防范,避免他們會受到危機對象本人的沖擊和影響,造成心理危機進一步惡化。
②建立心理危機宣傳應對機制,體現工作的責任性。心理危機個案的發生,容易會誘發同類學生對心理危機者產生認同感,從而采取觀察并模仿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應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通過官方渠道向廣大學生宣傳已采取的解決辦法,讓全體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正面力量以及關懷與責任。
四、結語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由于特殊的教學模式、管理方式表現出更加多元化的心理壓力。我們應該把握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來守住大學生心理危機防線。一旦心理危機爆發,要通過快速和高效的反應通道、專業和人性化的行動隊伍、完整和有責任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采取解決辦法,引導大學生順利度過心理危機的困難時期,從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 方敬永.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危機探索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 劉喆.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綜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3):85.
[3] 林金輝.中外合作辦學的規模、質量、效益及其相互關系[J].教育研究,2016(07):39-43.
[4] 崔麗娜.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9.
[5] 廖盈.大學生心理危機表現以及應對策略淺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6).
[6] 胡月.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及干預對策[J].青年與社會:下,2014(09):45-46.
[7] 趙珂.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多樣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23):198-199.
[8] 張曉潔.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研究——以韓山師范學院旅游管理與烹飪學院心理健康工作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229-230.
基金項目:文章系課題項目: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研究,項目編號:FMPA18003。
作者簡介:黃敏鳳(1991.02- ),女,漢族,福建廈門人,助教,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思政輔導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合作辦學思想政治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0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