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P2P網絡借貸異化的消解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當今P2P網絡借貸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并伴隨著大量的問題出現。文章以異化理論為基礎從互聯網技術的層面出發探討了P2P網絡借貸活動中出現的異化現象。在此基礎之上就如何消解我國P2P網絡借貸中出現的異化現象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異化;對策
  一、P2P網絡借貸的異化現象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互聯網技術作為新的一種社會生產方式不斷改變著金融業的發展和變革,金融借貸行業逐步向P2P網絡借貸發展,并出現了異化現象,其中表現為借貸目的的異化,借貸行為的異化以及借貸平臺的異化。
 ?。ㄒ唬┊惢碚?
  對于異化理論的研究,馬克思異化理論從人的類本質角度討論異化的現象。在P2P借貸中人的異化已經達到深度的層次,人不在是作為主體的人所存在,人已經異化為物,具體來說人已經異化為衡量價值的資本或者利息而存在,借貸人作為借貸后還款的保證,人本身就已作為貨幣在借貸活動中的中介,人的本質異化為貨幣,在P2P網絡借貸中更是如此。馬爾庫塞從技術的兩面性提出了技術異化的觀點,人類在互聯網技術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失去了反抗意識、批判能力,在P2P網絡借貸中人失去了反抗能力與批判維度,喪失了人作為借貸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ǘ┗ヂ摼W技術下P2P網絡借貸的現象
  互聯網技術一方面提高生產效率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需要,另外一方面也助長了P2P網絡借貸中的異化現象。在P2P網絡借貸中互聯網技術所特有的特質開放性,快捷性,資源共享性,加劇網絡借貸關系的異化。在借貸行為上特別是對于人的借貸思維方式、借貸心理狀態、借貸行為方式等方面產生了全新的影響。其中,網絡技術的虛擬性在網絡借貸模式中降低了借貸參與者對于借貸關系的價值認知。網絡技術使得信息傳遞的快捷性加速了網貸關系的發生。互聯網技術的終端覆蓋范圍普及無窮的擴大了參與借貸的時間和空間的廣度,將不確定因素,不可控因素進一步的擴大也直接加劇了借貸關系異化的現象。
  二、互聯網技術下借貸參與者的異化
 ?。ㄒ唬┏鼋枵叩漠惢?
  在出借方依靠互聯網技術線上獲取出借信息的過程中,由于人本身的認知局限性造成了對借貸方的認知錯覺和對信息來源的判斷不全面則影響著出借方的行為異化。其中互聯網技術在對出借方的理性認知上發揮著消極的作用。比如,互聯網技術能夠使得借貸方為了便于借款成功可能采取一些虛假信息的錄入,提升自身的資產狀況。出借方基于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不能真實的認識分辨信息客體,做出本不應該做出的出借行為?;ヂ摼W技術所體現出來的信息快捷高效的特點影響著出借人的判斷基準,互聯網技術從而反過來主導影響出借人出借行為。人已經不能控制人的行為,而是由借貸場景制約著出借者人借貸行為。
 ?。ǘ┙栀J者的異化
  在P2P網絡借貸時代下,借貸關系轉變為線上虛擬平臺的模擬現實的模式,免除了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從而喪失了人的主觀判斷力,只能通過線上信息平臺的信息決定控制人的行為。本身借貸是為了實現合理的生產生活需求,超出償還能力的借貸本身就違背了借貸的初衷,過度借貸導致了借貸者的借貸行為的異化。借貸者不再關注借貸行為的功能效應,不再把滿足生產生活作為借貸的唯一依據,而是把能夠借貸的數目多少,借貸的頻次多少作為借貸目的即過度借貸來滿足自身的其他需求,其中也不乏具有騙貸主觀意識的參與者或者獲取非法暴利的借貸者出現。借貸行為的主體-借貸者對借貸行為的認知都已經出現偏差必然導致借貸行為的異化。
  (三)平臺的異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平臺的功能不斷增加由簡單的信息中介演變為信息審查,監督,資金結算,客戶實時情況跟蹤等。但在互聯網平臺的層出不窮之際各平臺為了爭奪用戶,獲取最大利益的目的之下就發生了異化。它不在是成為審查,收集信息的主體,而是借貸需求的制造者,為了完成平臺的最大利益,他們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布不確定的借貸條件,大量的虛假信息和借貸成功的圖片刺激著借貸參與者的熱情,讓借貸行為走向了人的對立面,人是喪失了對借貸行為的主觀判斷,而是由虛假的心里借貸欲望所奴役和控制。
  三、P2P網絡借貸異化的成因
 ?。ㄒ唬┲饔^原因
  互聯網技術下的借貸行為異化,表現為借貸主體行為的異化,而行為的異化往往是由借貸目的異化決定的。借貸主體目的的異化,隨著人對各種占有欲望的不斷攀升,網絡市場的進一步教育之下,人對借貸目的的辨別能力缺失,平臺的對象性功能異化,作為借貸主體的人已經喪失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能力,被虛假的心里借貸需求所控制。
  (二)客觀原因
 ?。?)借貸分部范圍和層次擴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借貸的主體和借貸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最初的私人借貸,銀行借貸,逐步變化為網絡借貸。首先從借貸主體來說,互聯網開放性的特質將不具有資格的借貸人引入了P2P借貸范疇里,擴大了借貸需求。互聯網技術的開放性使得各類平臺繁多,借貸信息層出不窮。從借貸人群分析,P2P網絡借貸中具有償還能力這一風控條件被弱化,在平臺參與借貸的人群已成為全民參與,借貸范圍大大擴大。在從空間分布范圍分析現在在互聯網P2P網絡借貸的活動中已經沒有了地域的約束,只要終端信息能夠到達的地方,借貸活動就能開展?;ヂ摼W技術開放性的特質已大大弱化了借貸參與者年齡層次分布,弱化了借貸雙方的收入層次分布,也打破了借貸交易行為的時間,空間分布。
 ?。?)借貸不確定性增強
  互聯網技術的快捷性讓借貸信息的泛濫勢必造成借貸因素的不確定性增加。首先,從參與借貸動機的不確定性分析,互聯網技術快捷性能夠將借貸意識快速滲透到互聯網使用者,而這些接受借貸信息的人群存在沖動借貸的行為,沒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和借貸價值的思考,必將產生不確定的借貸和違約的后果。其次,互聯網技術的快捷性能夠將不同借貸需求的人參與其中,借貸主體參與者不斷擴大,而現在借貸主體的認知已不再是為了簡單的必須的借貸需求,有些成為了一種不勞而獲得一種方式,所以借貸主體在本質上也發生了不確定性。最后,互聯網的快捷性在信息的傳輸和讀取過程中由于信息是以文字或者圖片的方式表達,借貸參與者的信息真偽則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從而信息傳遞的準確性也會產生偏差出現信息傳達的不確定性。   四、P2P網絡借貸異化的消解辦法
 ?。ㄒ唬┨岣呷说闹黧w認知水平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過度宣傳,把P2P借貸很容易獲取金錢的思想植入人們思想意識里,人自身的真實需求與虛假需求混淆,造就了P2P網貸反作用人的現實情況。P2P網貸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生活中為了滿足即時性的消費或者其他欲望時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能夠很好的完成融資操作。比如現在社會發生過的校園貸,套路貸,循環貸等,就是由于學生群體和社會青年不斷助長的消費欲望不能得到滿足從而尋求更加方便快捷的P2P網貸。回歸借貸參與者的需求本質,參與者應該按照自身實際需求進行借貸活動,不受互聯網技術的干擾。對于網絡借貸人群要不為互聯網技術所左右,充分評判自身的借貸意愿,不能因為網絡借貸快捷而違背真實借貸目的,對借貸行為要有全面的認知。所以生活中我們合理的把控“需求”,才能防止人被互聯網技術所統治,失去了人的主體創造性和認知水平。
 ?。ǘ┫饣ヂ摼W技術對借貸行為的異化
  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借貸行為異化是由于借貸目的的異化所造成的。所以消解借貸行為的異化從本質上要消解借貸主體對于目的的異化。第一,互聯網要利用其覆蓋面的廣泛性對大眾進行正確借貸目的的教育,充分宣傳借貸的利弊,并對違規借貸的后果和危害性大力宣傳。第二,利用互聯網技術所產生的大數據對借貸者的信息收集披露,對違規借貸的借貸者限制其借貸資格,并上傳相關征信系統使其借貸在多平臺受限。第三,互聯網技術需要提高自身的防偽能力,減小別有用心借貸者的可乘空間,加強信息采集要素的標準來還原借貸雙方的真實“形象”從而消解借貸目的異化達到消解借貸行為異化的目的。所以,消解借貸關系的泛濫,要讓借貸目的回歸人本質的需求,真正實現借貸行為與實現自身生產生活相協調統一。
  (三)消解互聯網技術對人主體性的異化
  互聯網技術造成的人的異化是對馬克思異化概念內涵的延伸。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本質上是人能動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人在此過程中創造出的P2P網貸產品走向便捷化。但是,人們越是廣泛地應用P2P借貸產品時,對其依賴性就越強,思想意識本能的選擇P2P網貸。人在互聯網技術之中喪失了自我真實目的而異化,這種異化現象不是科技本身的異化,而歸根到底是通過科學技術對人的統治而產生的人的異化。即互聯網技術反過來控制人,作為主體的人走向了受技術控制的客體,本該是客體的互聯網技術也異化為主體,主客體之間在生產的過程中雙向異化。只有當參與者真正實現了主觀意識,借貸參與者主體的目的和行為一致,才能消解P2P網絡借貸的異化。
  參考文獻
  [1] 陳少雷.馬克思異化理論及其現代意義[M].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0.
  [2]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 陳凡.技術與哲學研究[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06.
  [4] 馮果,蔣莎莎.論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的異化及其監管[J].法商研究,2013(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06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