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態設計理念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培養策略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生態設計理念以生態理念為基礎,不僅是現代生態學的基礎與依據,而且也是保護環境的最佳設計思維方式。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綠色、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人們的追求目標。生態文明不僅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且也是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需求。作為環境設計專業,不僅要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發展相同步,而且更適合生態文明進步及其發展需求。
  關鍵詞:生態設計理念;環境設計教學;策略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國家現代化建設方案也逐漸得到完善,人們也越來越提倡生態設計理念。在此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不僅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而且生態文明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環境設計專業只有借助生態建設理念,才能夠提高培養人才的素質。同時,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這些問題對環境設計專業發展形成了一定不利影響,因此,只有對這些問題予以科學合理的解決,才能夠最大限度提高該專業人才的技能水平。
  一、生態設計理念內涵分析
  生態設計理念以生態理念為基礎,不僅是現代生態學的基礎與依據,而且也是保護環境的最佳設計思維方式。生態設計理念不僅協調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同時,生態設計理念還將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作為重點,最大限度促進社會文化活動?!吧鷳B”一詞最初源于古希臘。然而,隨著現代社會學科的完善與發展,生態的內涵也逐漸擴大,自然界主體及其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也隸屬生態概念之中。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生態設計理念不僅要考慮各設計要素之間的關系,而且還要對各個系統之間的運行情況予以綜合考慮,使其社會效益能夠最大化。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生態設計理念的基礎。
  二、生態設計理念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培養現狀及培養策略分析
  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綠色、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人們的追求目標。如何提高學生的生態設計理念也逐漸成為相關高校的辦學理念。
  (一)應用分析
  首先,樹立人們的生態意識。人們的生活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由相關理論決定。因此,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以生態理念為基礎,才能夠有效保證其設計行為不受不利因素的影響,也才能夠在相關設計中有效體現生態理念。教師只有讓學生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觀念,讓學生對生態理念有正確的認識,并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對生態價值的理解,并且在設計作品中有機融入生態文明的設計理念,進一步讓學生領悟到生態設計理念的重要性。其次,實施生態實踐教學。環境設計專業不僅要培養社會實際所需的人才,而且還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只有這樣,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才能夠得到有效保障。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滲透生態設計理念,而且應讓學生作品中融入現代生態元素。第三,認真感知生態環境。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教學流程與環境,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是培訓學生自主性的前提與基礎。教師只有充分借助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對課堂教學氛圍予以營造,才能夠對環境的外在表現及功能實現最大限度的完善,也才能夠使環保節能技術達到科學化。同時,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生態案例的教學,而且應將案例教學與理論及實踐教學予以合理融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生態設計理念有真正的感知。
 ?。ǘ┡囵B現狀分析
  國家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對現代化建設方案予以完善,而且更應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這樣,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也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不僅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且也是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需求。高校教育在社會發展與進步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由此可知,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只有將生態設計理念有機融入教學之中,環境設計專業才能夠與社會發展相同步。高校環境設計從專業不僅包含了藝術、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等相關學科內容,而且環境策劃與管理也是該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高校環境設計從專業屬于綜合性學科。
 ?。ㄈ┡囵B策略分析
  首先,增設生態設計課程。如果要實現有限的教學培養,就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體系。設置環境設計專業的相關高校,只有依據當前社會發展現狀,對教學實踐予以科學合理的設置該專業,并將生態理念有機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中融入生態設計理念,不是簡單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分析、探討生態設計的相關問題,也不是讓學生懂得生態保護以及生態設計的重要性,而是將生態設計以專業課程的形式固定在學校教學之中。只有這樣,生態設計課程才能夠真正的成為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相關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僅在教學設計等環節中有機的體現生態設計的內涵,而且會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不僅要向注重生態環境策劃及設計方法等方面予以側重,而且應引入生態設計法規等方面內容。只有這樣,生態設計理念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環境設計教學之中。
  其次,積極感知生態環境。教師在實施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只有借助科學的認知對教學實踐予以指導,才能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同時,教師也必須轉變學生片面注重設計效果的不正確想法,使學生能夠對生態設計有正確的認識,進而使學生對生態理念有科學的認知。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專業設計素養,必須要把環境感知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教師還要將生態理念適時融入到教學之中,不僅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且要讓學生能夠借助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環境設計效果予以正確評價。這樣,學生設計的作品才能夠兼具生態性與藝術性,也才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第三,完善環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在實施環境設計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對環境的外在表現以及功能等方面予以科學感知,而且還要讓學生對設計中材料、工藝以及技術等予以認真分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得良好的設計效果。部分教師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模式,進而導致學生很難讓不同學科之間予以融合,設計效果也就相對較差;也有部分教師沒有對設計中的材料、技術以及工藝等教學內容予以足夠重視,而只注重環境設計效果,也就會導致學生設計比較片面。如果學校及相關教師能夠完善環境設計教學程序,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環境設計是多學科交叉的特點,讓學生科學認識生態周期的特點,并能夠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那么學生就能夠設計出飽含節能減排、美化環境以及保護生態等內容的設計效果。
  第四,科學實施實踐教學。環境設計教學融入生態設計理念后,只有對環境設計方案予以論證與優化,才能夠使其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予以有效指導,而且還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關于生態設計方面的案例。環境設計專業教師要對生態案例予以選擇和整合,這樣,學生設計的方案,才能夠與當前環境設計的生態需求相符合。同時,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對設計方案的目的予以交流、設計的意見及靈感予以分析,應創設良好的教學討論氛圍。這樣,學生的實踐設計方案才能夠得到更好地完善。
  三、結語
  隨著國家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環保觀念的增強,環境設計專業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同時,環境設計對人們的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也越來越顯著。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社會生態文明的發展。在此背景下,作為環境設計專業,不僅要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發展相同步,而且更適合生態文明進步及其發展需求。高校在培養環境設計相關人才過程中,不僅自身要有科學合理的生態理念,對課程教學體系予以完善,而且要讓學生積極感知生態環境的變化;不僅要增加生態設計課程教學環節,而且更要增強學生的生態發展的時代理念。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夠提高學生生態設計水平,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的現代化應用型環境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凌.探討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生態設計理念的培養路徑[J].戲劇之家,2016(18).
  [2] 高薪茹,張斐然.生態設計理念——藝術設計教育人才培養的綠色指揮棒[J].藝術教育,2015(11).
  [3] 郭晶,徐釗.論生態設計理念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5(04).
  [4] 李玲.生態設計理念在高校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技風,2017(26):212.
  作者簡介:夏婷(1990.10- ),女,漢族,天津人,天津天獅學院,教師,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836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