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健康生活不要“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本刊編輯部

  人們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稱為三高癥。
  由于現代人飲食結構改變,運動量減少,精神壓力增加,三高癥已經成為我國中年以上人群的常見疾病。三高癥在早期時常毫無癥狀也無異常感覺,往往體檢才被發現。也恰恰是因為早期的癥狀不明顯,三高癥易被人們忽視。但是三高癥一旦發展到了晚期,往往并發很多嚴重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三高癥直接的危害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F代醫學研究發現: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是動脈硬化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原因。只要控制和預防三高癥,即可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三高癥是可以預防和消除的,及早發現和早期診斷非常重要。對于中老年人群,要定期做體檢,并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進行必要的預防工作,以便“防患于未然”。
  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經達到18.8%〔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逐年遞增,高血壓的患病人數將繼續增加〕,但是真正清楚自己血壓的人并不多,中國高血壓病流行病學特點主要是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以及知曉率低、服藥率低、控制率低。高血壓一般在短期內對人體影響不大(嚴重高血壓除外),診斷也比較容易,但是長期高血壓的病人,其并發癥卻是人類健康的超級殺手!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腎病、周圍動脈疾病、中風、左心室肥厚等都是其常見并發癥,其中以心、腦、腎的損害最為顯著。有統計顯示,高血壓者發生腦中風的概率是正常血壓者的7.76倍。
  中年以上人群,常出現以下癥狀者,應該去查一查血壓。有后腦疼痛,并伴有惡心、嘔吐感者;下蹲以后再起立時感到眩暈者;雙耳耳鳴,持續時間較長者;常常感到心悸氣短者;常見手指、腳趾或其他部位麻木者以及部分失眠患者。如果血壓輕度偏高,前期可以從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調節,并隨時去醫院進行體檢;嚴重者須采取藥物降壓措施。
  2005年《高血壓防治指南》提到:必須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結合的防治策略,從控制危險因素水平、早診早治和病人的規范化管理三個環節入手,構筑高血壓防治的全面戰線。努力提高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從以疾病為主導,轉向以健康為主導,從以醫療為重點,轉向以預防保健為重點,綜合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從而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和健康水平。從指南中我們可以看到,減少高血壓發生的關鍵措施在于預防。而預防的關鍵,就是我們要樹立起健康的意識和生活方式!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人群高血壓知曉率為60%,服藥率為40%,控制率達25%;2000年以上三者分別達到70%、59%和34%;與此同時,我國在2002年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人群上述三者只有30.2%、24.2%和6.1%。由此看來,我們還應該繼續擴大宣傳高血壓的預防!
  2005年《高血壓防治指南》還提到:血壓從110/75mmHg起,人群血壓水平升高與心血管病危險呈連續性正相關。正常高值血壓(120~139/80~89mmHg)者,也應改善生活方式以預防高血壓和心血管病的發生。我們的降壓目標是:普通高血壓者的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縮壓降至15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腎病的高血壓者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
  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高血壓的發生與個人因素密切相關。不良的飲食習慣主要包括:鹽攝入過多,能量攝取過多,鉀、鈣攝入不足;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煙酒過量、心理因素。如果能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積極參加體檢,可以預防或者控制高血壓的發生。
  糖尿病的危害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但是對于預防糖尿病以及對糖尿病的早期干預,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其中,糖耐量降低就是糖尿病的早期危險信號!
  糖耐量是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當人體糖耐量略有減低,大多數人可能并無明顯的不適感,所以許多人不重視,也不采取任何治療手段。但是,有關專家指出,糖耐量降低者雖然不等于已經患上糖尿病,但往往意味著胰島功能已經出現不正常,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出100倍。這部分人會出現三種結果:一種是患上糖尿病;另一種是維持現有狀態不變;還有一種是通過積極治療或飲食運動調理恢復正常。研究結果表明,糖耐量降低者若不積極治療干預,近67%的患者可轉變為糖尿病。這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也給那些平時認為自己身體健康的人當頭一棒――必須開始注意自身的健康了!
  醫院通常會對疑似糖尿病患者進行糖耐量測試,如果糖耐量試驗服糖后兩小時血糖介于7.8~11.1毫摩/升,表明機體糖耐量能力減低,也就是說身體對糖的吸收和利用比正常人差了。糖耐量減低無明顯不適感,但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40歲以上的人,應該定期做一次糖耐量檢查。一方面,如果健康出現問題了,我們可以進行早期干預,防微杜漸;另一方面,如果身體健康,我們也相當于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用為自己的身體擔驚受怕。因為一旦糖耐量異常演變為糖尿病,將無法逆轉。雖然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控制得很好,但是糖尿病卻無法從根本上治愈!
  此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人群也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這部分人群應該采取必要預防措施,如減輕體重、加強鍛煉等。
  高脂血癥是指體內脂質代謝紊亂,血液中一種或多種脂質成分異常增高,并引發一系列臨床病理變化的病癥。高脂血癥分成四類: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由于飲食因素、遺傳因素、運動量過少或者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高脂血癥在我國呈現出爆發的局面,甚至發生在兒童身上。
  高脂血癥的早期表現常有,體力勞動時有心慌、氣短和呼吸困難表現;上樓時易出現胸悶、心悸;經常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緩慢、持續工作能力下降。如果時常出現上述癥狀,建議查一下血脂。
  血脂增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其中大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附著在血管壁上,導致心肌梗塞、腦梗塞、腎動脈硬化等。高脂血癥高危的人群可以通過增加有氧運動、合理控制飲食、戒煙限酒、調節心情來預防,也可以通過醫生的幫助采取減肥、低鹽、低脂、低糖藥膳和中西藥物來治愈。
  很多老年人因為年齡增高,身體虛弱,代謝功能下降,容易患上“三高”,中年人大多數原因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導致“三高”,對于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采取適當的醫療手段降低“三高”。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三高”常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但是預防措施大體相同,簡單的概括就是:管住嘴,邁開腿。一旦飲食攝入平衡了,運動量增加了,體重自然就會下降,很大程度地降低“三高”發生率。
  為此,我們應該大力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廣泛建立起防治“三高”的統一戰線,讓人們從年輕時就樹立起健康的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健康水平。本期上工教室,我們重點為您解除“三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3109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