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卵石上健步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健步走已經成為老年人日常鍛煉的重要內容之一,遍布于各地的 “鵝卵石”小徑,更成了很多中老年人健步行走的場所,那么,健步走究竟要如何實施才能取得效果呢?
鵝卵石健步走的功效
健步走不但具有提高神經系統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增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保持精神愉悅的保健作用,還有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乳腺癌、糖尿病、脂肪肝、骨質疏松的功效,并改善腰背疼痛,幫助入睡。因為人的腳心有許多穴位,在鵝卵石上健步走,能更直接地刺激腳心穴位,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保持或恢復平衡,達到保健治療的功效。
鵝卵石健步走動作標準化
首先,步子應邁得大而快,步距最好達50~70厘米,15~20分鐘走完1公里。
其次,要注意走路的姿勢,邁步時腳跟先著地,要雄健有力,身體重心由腳后跟轉移到腳趾,再邁第二步,邁步時要用力甩腿。
最后,還要注重手臂隨邁步自然前后擺動,肘部彎曲,盡量貼近身體,以挺出胸部。
鵝卵石健步走時應注意
● 循序漸進才叫好開始時,可把步伐邁得小一點,只是速度稍快,并注意正確的姿勢,此時,腳會比較疼,不宜勉強走很長時間。鍛煉一段時間后,逐漸加大步伐,循序漸進地延長鍛煉時間。
● 運動強度把握好一般60來歲的人,每天走1公里就可以了。行走后,可用心率來衡量是否超負荷,只要心率在每分鐘130次以下,沒有出現過度的心慌氣急,就不必有顧慮。
● 運動時間安排好早晨鵝卵石較涼,受涼易引起關節疼痛,應盡量選擇午后或傍晚鵝卵石較溫暖時走。
● 精力集中不能少老年人走路時更要將精力集中在路面,不要分散精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 一腳踏地支撐好老年人的運動器官逐步老化,走健身步時,不要雙腳同時騰空,始終保持一只腳踏在實地上支撐身體,減少震動對身體的傷害。
● 鍛煉以后洗洗腳鍛煉后用熱水洗洗腳,這樣能改善微循環。
不適宜鵝卵石健步走的6類人
1. 足部有損傷未痊愈者如足部有脹痛、拉傷、扭傷、骨折的患者,不宜進行走鵝卵石健身。
2. 曾患過足跟疼、腳趾腱鞘炎和腱鞘囊腫等走路怕摩擦的人這些人走路都需要穿有軟墊的鞋以減少摩擦,所以更不宜走鵝卵石,否則可能會加重病痛。
3. 足部有感染或傷口的人暴露在外的石頭上沾有灰塵和各種細菌,所以腳部有外傷的人要避免赤腳行走,以防病菌從傷口進入,引起感染。對腳部已有感染的人,像足癬,本身就會導致皮膚破損,如果光腳在石頭上走,很可能會造成細菌感染。
4. 患有寒涼性疾病的人如關節炎和脈管炎等,血管彈性差,受冷刺激后會加劇血管痙攣,使血流更加緩慢,因此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不適合赤腳接觸冰涼的石子。
5. 患有骨質疏松的人骨質疏松會使跟骨硬度減低,如在堅硬的石頭上行走,很容易造成損傷。
6. 有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人骨關節退行性病變則以骨質增生為主,還包括軟組織退化(如韌帶、關節囊的松弛)和軟骨退化,走得時間太久,會加劇磨損,造成膝關節腫脹和疼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32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