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怎樣才能“走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深度學習怎樣才能“走深”?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射線、直線和角》一課教學,聚焦“深度學習”開展,具體策略是:從特色引入,深度學習的添加劑;構建學習共同體,深度學習的活性劑;發揮教師作用,深度學習的催化劑。
關鍵詞:深度學習 走深 例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44-01
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強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挖掘出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主動探究,產生認知沖突,通過和同伴交流,比較和反思,進而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有策略及時地更新自己的認知結構,以統整的眼光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有所獲,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梢娫谛W數學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勢在必行。那么怎樣才能促使深度學習走得“更深”呢?筆者在執教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射線、直線和角》一課時,便聚焦“深度學習”開展教學?,F擷取幾個片段進行解讀,談談筆者的實踐與思考。
1.特色引入,深度學習的添加劑
認識射線: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術,變,你看到了什么?(看屋頂);
學生:一個紅點。
教師:這個點從哪里射出來的?請你們用手指一指;
學生:(學生指著老師手中的激光筆)是從激光筆射出來的;
教師:從激光筆射出,射向屋頂,你看到了什么圖形?
學生:線段;
教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條光線從這出發,在沒有任何障礙物阻擋的情況下,它可能射向哪里?
學生1:射向空中;
學生2:射向宇宙…………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宇宙、外太空、沒有盡頭……
師結合課件動態演示沒有任何阻礙的情況下,這條光線會從激光筆射出,穿過屋頂,射向空中,射向浩瀚的宇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朐O計得巧妙,能夠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參與動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猜謎語”游戲引入線段,在猜謎語的過程中讓學生回憶起線段的特點。游戲導入就如同添加劑為“溫故知新”這個環節添加了活力,學生根據謎面猜出線段后,接著要求他們畫一條線段,對比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后面學習射線和直線作鋪墊。也逐漸引導學生從單純地回顧線段的知識過渡到能通過對比不同的線段得出線段的特點。
2.構建學習共同體,深度學習的活性劑。
這里所說的“學習共同體”是指每一個人的差異得以交響的共同體。每一個人通過親力親為的探究,形成與自我共生的眾多異質的他者的關系,從而構成了自我參與其中的共同體。學生由于各自生活背景的不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存在差異,對于同一知識,有的知道的淺一點,有的知道的深一點。在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習者可以通過請教同伴、傾聽、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等方式來主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共同體的創建,使得擁有不同知識經驗的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已知的機會,促使學生的學習由淺層學習自然過渡為深度學習。
例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會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他們經歷:獨立畫射線——展示、評價射線——比較射線——總結射線的特點——提問反思。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先獨立思考,接著可以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畫法和想法,最后全班交流,從獨白世界走向對話世界,在交流中不斷提升自己對射線的認識。再例如體悟三線內在關聯這個環節,孩子們先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接著根據個人意愿匯報不同的內容,最后由班上其他同學繼續補充完善。
在這幾個環節中,孩子們的思維經歷不斷的碰撞和反思,最終也使得數學學習從表層學習自然過渡到深度學習,學生的認知結構也在不斷完善。
3.發揮教師作用,深度學習的催化劑。
教師:那我們再來看看1號射線和2號射線,我們能不能說1號射線比2號射線短?
學生:不能;
教師:能說說理由嗎?
學生:因為1號射線和2號射線都表示我們在紙上畫出的部分,射線是可以無限延長的,都是無限長的。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在把脈學生認知起點的基礎上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作用。當學生觀點有誤而其他同學無法指正和補充時,教師要適時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巧妙地糾正。當學生因認知水平局限而困惑不解時,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適當點撥引導,指點迷津。當學生對于某一問題的研究不夠透徹時,教師要多加指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本節課中,由于執教者的引導,學生的探究過程顯得井然有序,學生的探究是逐步深入的,完整地完成了整節課的數學學習活動。其中在探究射線的特點時,教師在學生對比得出射線的特點后,找準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質缺點”,進行追問深化:能不能說1號射線比2號射線短?教師這一追問,一語驚醒夢中人,讓學生開始反思射線的特點,再一次深化鞏固射線是無限長的這一特點,可以說新知在學生既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根深蒂固地建構起來。
總之,要想使學生取得數學學習的最佳效果,只有立足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淺層學習逐步走向深度學習,才能讓學生愛上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參考文獻
[1]佐藤學著,鐘啟泉譯.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建.興趣:數學教學的金鑰匙[J].甘肅教育,2019(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