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有效課堂促進深度學習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什么是深度學習?通過對課堂教學問題的分析與思考,找出解決的方案策略,以規劃有效的體育課堂,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一、深度學習與有效課堂
深度學習是針對傳統應試教育中的膚淺學習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將知識融入現有的知識結構,并能遷移到新的情境中。這與學習遷移中的正向遷移相類似,就是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和變換運用于新的情境。簡單地說,深度學習就是學生能將新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促使學生深度學習?這就需要我們以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為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形成有效的課堂就需要滿足:(1)合理安排教學任務與教學計劃,以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為基礎,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2)教學方法和手段科學有效,教學組織高效有序;(3)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4)學生有知識的收獲或者身體技能的提高,唯有這樣才能形成有效課堂,幫助學生高效深度學習。
二、教學現象
在一節腳內側傳球的課堂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現象:
1.整堂課主要以學生的練習為主,但是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自主練習,而且多數學生是在以錯誤的方式進行練習,沒有有效練習,經過一堂課的學習沒有實質性的提高。
2.整堂課練習方式與組織形式單一,以至于學生后期的練習積極性不高
3.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都是以教師講,學生練習為主
三、問題診斷
針對第一種現象,主要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為了追求高密度的課堂,重點關注了學生的練習時間與次數,故采取了教師講解示范后就讓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的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并沒有進行針對重點以及難點采取有效的練習方法和措施進行突破性練習,由于是巡視指導,使教師將大把的時間浪費在了解決個別學生的問題上,并不能很好地發現學生的普遍錯誤,從而導致教師不能高效地實現課堂教學,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進步。同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充分地考慮學生當前發展狀態與教學設計的教學內容和練習方法是否相適應,學生的身體素質條件是否能完成當前安排的教學任務,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否能理解教學內容,這些都是是否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前提。
現象二產生的原因與現象一有一定的聯系,一旦教學設計與學生狀態不相適應,就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雖然每次練習的內容不同,但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身體機能不夠,不能很好地理解每一項練習內容,因此,在他們眼里,每一項練習內容都是一樣的,這就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有由于每個練習的內容所采用的練習方法相一致,導致整堂課顯得很死板,雖然學生都在動,但是這僅僅是學生的動,而不是高效、高密度的有效練習,對學生的技能學習沒有促進作用,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
出現現象三是由于教師沒有真正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把課堂的主角交給學生,還是傳統地要求學生按照教師所謂的標準去練習,這些都不是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應該是由教師去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習和理解,然后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通過練習獲得的體驗與經驗能運用于生活中,這才是我們課堂上所要實現的最終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收獲。
四、解決方法與策略
1.認真研究教材與學生
課堂教學的三要素是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師,因此形成一堂有效的課堂少不了對教材以及學生的認真研究,以及將兩者的良好結合。認真研究教材,要體會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以及教材中對教學內容重難點和針對重難點的教學建議和方法認真思考和學習,并且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加以修改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對于學生,我們要充分了解他們當前的技能與學習認知水平和當前身體各方面機能的發展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2.提高教師自身能力,確保自身深度學習
教師同樣作為課堂教學的三要素之一顯示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作為教師自身,也應當不斷提高自己,多向優秀教師討教和學習,提高對教材的解讀和把握能力,去學習一些新的教學思想理念與方法,而且不能淺表地知道這些方法理念,而是要真正地去解讀他們,思考設計者設計的意圖,以及在執行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優缺點,對于有點進行思考和整理,缺點則進行改造,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特點加以運用,將一些新的理念方法整合進自身的知識結構,并且能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3.豐富課堂練習形式,提高課堂趣味性
對于新的事物,人們總是充滿了興趣,在課堂教學上也不例外,如果課堂上能采取多種多樣不同的練習方式,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和練習內容的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采用有趣味性的練習內容,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趣味性和保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促進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注重學生主體地位,避免表面學習
教學的主體應當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是教師去指導并且引導學生去完成教學任務,在此過程中,我們應當放棄為學生設定一個標準后讓每一個學生去達到這個標準的陳舊教學理念,而是要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理解和體會,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身的行為或者動作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動作,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能加以運用,只有達到了學以致用,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深度學習,將新學的知識和技能融入現有的知識結構。
五、結論
深度學習要求的是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技能,能把掌握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各種生活情景中,而不是單一的一種知識技能對應一種情景的淺表學習。然后要推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必不可少的是我們教師要設計和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只有有效課堂才能給予學生高效、高質量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探索的能力,真正地完成深度學習,達到掌握運用知識技能的能力。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南麻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