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從“走心”的批注開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體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币虼?,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賦予學生感知文本的能力和方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進行“走心”的批注閱讀,就是實現學生自主解讀文本,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一、以生為本,激發學生批注閱讀的積極性
  有許多家長反映,孩子讀書就像水過地皮濕,只是看個熱鬧,讀過之后沒有印象,也有老師反饋,學生讀過文章后沒有弄懂文章要表達什么,囫圇吞棗,讀過就忘。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老師事無巨細地分析,學生走耳不走心……面對這樣的閱讀現狀,調動學生批注閱讀的積極性,教給學生批注閱讀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激發學生批注閱讀的積極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感悟、體驗文章的內涵,尊重個體的閱讀感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找準批注的切入點
  良好閱讀效果的實現離不開必要的批注方法。首先,批注必須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其次,詩有詩眼,文有文心,要依據文本的主題,通過深入探究,形成自己的觀點。如果脫離了主題,學生在課文重點、難點外兜圈圈,就會造成學生閱讀目標的偏離,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結合課文的主題和重、難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1.探究文本的疑惑點
  從學生疑難處尋找進行批注閱讀的專題。如《花瓣飄香》一課,學生提出:乍看這個題目以為是寫花的,讀了文章發現其實是寫人的,為什么贊揚一個懂事小女孩的課文,卻要以“花瓣飄香”為題目呢?把來自學生的問題作為研讀的中心,閱讀教學才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
  2.探尋文本的矛盾點
  從課文中的矛盾點確立探究的主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如教學《狼和鹿》,通過初讀課文,學生發現:凱巴伯森林的前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什么人們捕殺的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反而成了“禍首”呢?尋著這樣的一條線索,讓學生進行批注閱讀,定能發現矛盾的真正原因,文字背后呈現的情境定能深深印在學生的心田。
  3.探索文本的內涵點
  課文中有許多語意雙關或者含義深刻的語句,這也是很好的切入點。《金子》一課,在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都出現的“金子”一詞,同樣的詞語,但所蘊含的寓意卻是不一樣的?!盀槭裁词遣煌哪兀俊币龑W生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研讀、批注,能串聯統領全文,對課文的理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探求文本的空白點
  文本中有許多空白點留給讀者拓展想象。如《軍神》一文,發現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而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則是一個空白,讓學生以此為切入點,批注人物的內心世界,來體會劉伯承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
  教師根據文本的不同類型,抓住一兩個能引領全文的中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關鍵處進行批注,有的放矢,讓學生更好地把握閱讀的真諦,提高閱讀的能力與效率。
  三、以文為本,培養學生養成批注閱讀的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注閱讀的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與理解課文的內容。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批注方法,養成良好的批注習慣,成了語文老師又一項重要的任務。
  1.理解式的批注
  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的內容、體裁都比較豐富,在閱讀同一篇課文時,不同的學生理解與認識也不相同。當學生發現自己能夠理解或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時,閱讀過程中會更加積極主動,這是他們自主思考的結果,能夠體現出其特有的思想。比如,在教學《東方之珠》一文時,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時,針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批注,例:“浪平沙細、陽光和煦的淺水灣,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銅鑼灣是全港三大鬧市口之一?!钡?
  2.評價式的批注
  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作為文本信息的加工者與接受者,會根據個人的理解與感悟,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語言文字、遣詞造句、寫作特點、文章結構等進行評價。例如,在教學《天鵝的故事》時,課文中兩次出現了俄羅斯老人杰斯潘的獵槍,分別為“我看到墻上掛著一支獵槍”和“雙手端著上了子彈的獵槍”,這里讓學生對獵槍出現的地方進行評價。有的學生一開始也會認為老人喜歡打獵,做出“這僅是一位愛打獵的老人”的評價,此時,老師適當地進行點撥:“既然老人這么喜歡打獵,獵槍為什么會被掛了起來呢?”學生通過再次閱讀,發現老人被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所感動,從此,再也沒有打過獵,從而學生才真正理解“為什么將獵槍掛在墻上”,由此對文本做出正確而深刻的評價。
  3.抒情式的批注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可以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其產生一定的思想教育作用,也能打動學生的內心,引起他們的深刻感悟,抒發其情感。例如,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時,對徐悲鴻刻苦學畫進行了描寫,體現了徐悲鴻不知疲倦、潛心提高畫技的刻苦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為國爭光的可貴精神。
  4.感悟式的批注
  閱讀課文時,學生會遇到部分能夠激發其思維的語言文字,或者是有特色的內容,通過深入分析,會產生一些感悟。比如,教學《荷花》時,讓學生閱讀描寫荷花外形的句子,并批注個人感悟,提示學生可以從修辭方法、品詞析句等方面做批注。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文中描寫荷葉和荷花外形的內容,從這些內容中感受到荷葉多而茂盛,生命力頑強,荷花清新美麗,體會作者贊美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走心”的批注閱讀讓學生找到了讀書的樂趣,擁有了自主思考、獨立表達的能力?!白咝摹钡呐⑹菍W生與文本的心靈對話,是學生情感的真實流淌,是生命的輕舞飛揚……批注,讓閱讀更有活力,讓語文課堂充溢著濃濃的語文味!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8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