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玩,從種植區開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大社會是我們的生活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秉承著這樣的理念,我們本著幼兒與教師的共同學習種植、共同感受種植的趣味,將種植區變成了既是幼兒接觸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教育場所,又是享受親身體驗自然的快樂的自然場所。
  關鍵詞:大自然;植物;種植;探索
  現在的孩子們遠離大自然,很難能夠在生活中很直觀的看到植物的生長過程,見到的只是市場里賣的成品蔬菜。為了能夠讓幼兒更加真實的看到各種植物的生長過程及體驗與積累種植經驗。我們通過幼兒參與種植區的創設、參與種植蔬菜與植物、進行記錄、觀察生長等活動來讓幼兒從被動到主動的參與到種植活動中。還通過搜集廢舊材料、開展種植實驗、種植容器創意、開展系列活動、關注表征記錄等多方面來培養幼兒成為種植小達人及種植區的小主人。
  一、從工具開始
  在種植區投放容器的過程中,我們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為播種種子而搜集各種各樣的種植容器,首先我們從家園入手,讓家長幫助幼兒先從家里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廢舊材料:例如:紙質的、玻璃瓶的、塑料瓶的、甚至還有小海螺、薯片桶等生活中各種廢舊材料。幼兒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開始嘗試將自己帶來的小植物種植在了各種各樣的容器里。剛開始我們的種植區好看極了,各種容器大大小小都有。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有的容器里的植物漲勢很好,有的容器里的植物卻干枯死掉了。由此老師和孩子發現其實很多容器并不適宜進行種植使用。那什么樣的容器適合進行種植,且材料又特別適合裝飾呢?老師和小朋友馬上就選擇什么樣的容器進行種植展開了討論。最終我們得出了結論:植物需要陽光、水、和空氣,所以不透氣的容器、不夠堅硬的容器是不能選擇的,而且大大小小的容器擺放起來也不美觀。所以老師和幼兒就統一了種植容器,一起搜集了各種各樣的塑料瓶子作為我們的種植的容器之一。在后期我們的種植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老師的有意引導。孩子和家長又對種植得塑料瓶子進行了的改良,將塑料瓶子進行剪裁,把瓶子頭倒插在瓶身里,放入沙子和土壤。還有的幼兒和爸爸媽媽將塑料瓶子進行裁剪做成各種小動物的樣子,然后把各種的豆子都種植在了塑料瓶里。種植容器的創意,讓廢舊瓶子都變成了精美的種植容器,自然吸引著孩子們不斷地關注、探索和呵護著這些植物寶寶。
  為了觀察和照顧小植物,師幼共同搜集了種植所需要的各種工具:如尺子、棉花棒、剪刀、噴水壺、冰糕棍等。然后將這些小工具投放到了種植區的小筐里,這樣就更加方便了幼兒一日活動中照顧及觀察植物寶寶的生長進行測量、給植物寶寶洗澡、剪掉枯黃的葉子、給植物寶寶量身高。
  在我們班中PVC管的多種應用也是我們班特色之一。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把它鮮活的運用到了每個活動區里,在搭建區我們把它變成水管進行搭建、在戶外我們把它變成了戶外器械供幼兒鉆爬、在美工區我們把管子進行了連接變成了作品展架。通過師幼的共同努力,我們最終將管子安家在了種植區。老師和幼兒將大小不一樣的管子拼插在一起,搭成了大的管子之家,在家園的共同協助下,管子之家進入了緊張的施工中。幼兒用各種丙烯顏料進行涂色裝飾,最后展現在班級里的就是這個漂亮的植物寶寶的管子之家了?,F在它已然成為我們班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種植景觀。
  二、從實驗開始
  對于實驗,孩子們可能還很陌生。但把實驗變成了小游戲,對孩子們來說可能就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我們與孩子們一起進行了猜想,什么蔬菜的幼苗長的最快呢?
  老師和小朋友為了知道實驗的結果就將小麥種子和苔菜種子一起種了下去。一天、兩天、三天,不用老師說,孩子們就已經知道實驗的結果了。他們通過自己親手種植發現了結果,原來小麥和苔菜長得比較快,它們發出的芽也不一樣,原來種植植物是一件這么有趣的事情。
  對于剛種下時的蔬菜孩子難以區分的菠菜、茼蒿。于是我們就通過每天的觀察、去查閱資料讓孩子們知道它們的不同之處。蒙臺梭利說過“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在根莖植物旁邊投放了放大鏡,小朋友可以自主的觀察水生植物的根是怎么生長的,那孩子們的提問:為什么它不會淹死呢?就讓他們自己來發現其中的奧秘吧。由此,孩子們知道了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環境下的不同成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個實驗游戲吧,我們的收獲也遠比付出的多!
  三、從創意開始
  創意來源于生活、創意來源于小朋友的想象力,種植區又再一次成為了創意靈感迸發的樂園。
  將植物種植在了大泡沫紙箱中,給植物寶寶建了一個溫暖的家。小朋友們在充分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植物寶寶的家變得更加有創意。
  我們班的孩子還和老師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了管子之家設計大賽,為了更好的給植物寶寶建設一個更加漂亮更加堅固的家。我們把管子設計成了兩層的樓房,每一層都用各種顏色進行了分區,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了管子的涂色、設計、繪畫工作。讓植物角與美工角進行了巧妙的對接。讓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意與想象力。
  在學期初3-4月的時候正是油菜花開花的季節,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種上了油菜、香菜、韭菜,大自然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美麗極了,而我們的教室里也是黃黃的油菜花開滿了。孩子們再也不用到南方看油菜花了,我們的教室里充滿了藝術的氣息。
  而到了5-6月油菜花衰敗以后,我們又種植了辣椒、小番茄、絲瓜,讓我們的菜園子又一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而在大管子的周圍,還放置了許多的粗管子,讓整個種植區成為了管子的世界,我們班也同時將管子特色扎根到了活動區的各個角落。讓生活中的管子真正的活了起來。
  在一日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植物寶寶的寫生、一起討論、一起發現植物的變化、一起照顧它們。種植區也在孩子的眼里成為了他們心中美麗的地方,在設計與發揮創意中幼兒感受了美、發現了美、創造了美,也收獲了的成功。
  四、從記錄開始
  關注植物的生長變化,做植物生長記錄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的種植記錄采用了表格的形式。幼兒的記錄本封面進行了個性化設計,用漂亮的圓點圖案進行裝飾,突出幼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特點。我們老師也階段性參與幼兒的經驗分享活動,幫助幼兒整理、提升經驗,還可以根據幼兒記錄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指導,提升幼兒的記錄經驗。
  我們在植物區給孩子們投放了記錄表讓幼兒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繪畫上了自己為植物寶寶做的事情,記錄了植物的變化。通過交流與對比觀察,引導幼兒知道可以用更多的方法進行記錄。
  五、從家園開始
  “媽媽,你看,我們種下的韭菜已經長的那么高了。”
  我們戶外種植活動也讓祖輩家長、年輕家長都參與了進來,一起松土、種種子。討論怎樣引導幼兒進行種植活動。有些家長還主動讓幼兒帶家里的蔬菜到植物區種植。
  在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種下一棵小樹,感受著種植帶來的快樂。玩是我們創設種植區的初衷,因為玩是孩子最喜歡的事情。我們的種植區從玩開始,在一次一次與植物玩耍過程中,老師讓孩子感知了大自然的神奇奧秘,讓孩子擁有了一顆關心動植物的心,具備了一雙觀察的慧眼。在種植的過程中我們也充分動用了家長資源,讓他們和幼兒一起參與其中,一起來感受植物一點一滴的生長。讓我們一起玩轉種植區吧。
  參考文獻:
  [1]畢淑珍.幼兒種植體驗田讓幼兒回歸自然課堂[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8).
  [2]何征.談大班幼兒種植活動中的自主學習[J]. 未來英才, 2017(24).
  [3]王麗.大班幼兒種植活動中科學探究的指導策略[J]. 好家長, 2017(3).
  作者簡介:梁桂冰(1988-),女,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12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