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輔舒良聯合舒利迭治療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療效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輔舒良聯合舒利迭治療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療效觀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2015年01月~2017年01月48例患有過敏性鼻炎伴哮喘的患者,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給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50ug治療,每天1次,每測鼻孔2噴,聯合沙美特羅替卡松50/250ug每次1吸,每天2次吸入,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月、3月觀察第一秒呼氣容積(FEV1)、1秒率(FEV1/FVC)、用力呼氣75%-25%肺活量(MEF25-75%)、哮喘控制測試量表(ACT)評定及過敏性鼻炎癥狀評分的差異。結果:輔舒良松鼻噴霧劑聯合舒利迭干粉劑治療過敏性鼻炎合并過敏性哮喘,在改善FEV1、FEV1/FVC、MEF25-75%、哮喘控制測試量表評定及過敏性鼻炎癥狀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輔舒良聯合舒利迭治療過敏性鼻炎合并過敏性哮喘,可以提高鼻炎患者生存質量,使得哮喘得到良好控制。
【關鍵詞】 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輔舒良鼻噴霧劑;舒利迭干粉劑;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81-01
過敏性鼻炎與過敏性哮喘是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兩者在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免疫病理等諸多方面的密切聯系,被譽為“同一個氣道的同一種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只進行單一疾病的治療往往效果欠佳。本文就過敏性鼻炎與過敏性哮喘患者進行聯合治療,觀察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5年01月~2017年0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臨床診斷過敏性鼻炎合并過敏性哮喘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男女之比為1.28:1?;純耗挲g在13歲~53歲,平均年齡(33±1.4)歲,病程0.5月~45年。入組患者均符合過敏性哮喘及過敏性鼻炎的診斷標準[1][2]。
1.2 方法 對48例患有過敏性鼻炎伴哮喘的患者給予輔舒良鼻噴霧劑50ug治療,每天1次,每測鼻孔2噴;舒利迭干粉劑50/250ug,每次1吸,每天2次吸入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月、3月觀察肺功能第一秒呼氣容積(FEV1)、1秒率(FEV1/FVC)、用力呼氣75%-25%肺活量(MEF25-75%)、哮喘控制測試量表(ACT)評定及過敏性鼻炎癥狀評分的差異。
1.3 觀察指標 采用ACT評分哮喘控制測試量表進行評定,總分為25分,評分<20分為哮喘未控制,評分為20-24分為控制良好,評分為25分為哮喘完全控制。
采用過敏性鼻炎癥狀分級評分:每天患者噴嚏連續<9個,流涕<4次/天,有意識吸氣時感覺鼻子堵塞,間斷性出現鼻癢,評為1分;每天噴嚏連續10-14個,流涕為5-9次,間歇性鼻子堵塞或者左右鼻交替堵塞,鼻癢可以忍受,評為2分;所述癥狀情況超過2分標準的,評定為3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包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各年齡組間FEV1、FEV1/FVC、MEF25-75、ACT評分、鼻炎癥狀評分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進行F檢驗。
2 結果
輔舒良松鼻噴霧劑聯合舒利迭干粉劑治療過敏性鼻炎合并過敏性哮喘,在改善FEV1、FEV1/FVC、MEF25-75%、哮喘控制測試量表評定及過敏性鼻炎癥狀評分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的共同點在于鼻腔和支氣管的黏膜均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和肥大細胞活化,其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過程也非常相似,而且都存在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內皮細胞和假復層上皮細胞活化,以及上皮細胞損害和氣道結構的改變,當有過敏原觸發時兩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有文獻報道,支氣管哮喘和變應性鼻炎常合并存在,58%-93%的哮喘患者同時患有變應性鼻炎,20-40%的變應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3]。本研究就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進行肺功能等測試,發現其FEV1、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經給予合理使用輔舒良聯合舒利迭治療其改善顯著,但MEF25-75%改善不明顯,說明過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其小氣道損害較難恢復,這可能與患者病程較長,小氣道重塑有關。
本文通過輔舒良聯合舒利迭治療過敏性鼻炎合并過敏性哮喘3個月的觀察,其ACT評分及鼻炎癥狀評分在治療前后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聯合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過敏性鼻炎對于患者生存質量及哮喘控制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故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不但要控制哮喘癥狀,同時要改善過敏性鼻炎癥狀對患者的影響。輔舒良鼻噴霧劑,能有效的抑制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降低患者鼻黏膜高反應性,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鼻癢、流涕、噴嚏等癥狀,同時也是ARIA推薦的治療變應性鼻炎和治療粘膜“最輕持續炎癥反應”的一線藥物。舒利迭為復方制劑,其組分為沙美特羅(以昔萘酸鹽形式)和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羅是一種長效β2受體激動劑,具有擴張支氣管的作用,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細胞,具有高親脂性,能完全被細胞膜吸收而發揮對支氣管持久的舒張作用,并有抑制呼吸道高反應和炎性介質釋放的作用。氟替卡松可較好的消除呼吸道慢性炎性反應,有效抑制呼吸道中免疫細胞的活動及減少炎性物質分泌。這兩類藥物聯合應用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更具協同效應。同時也是GINA方案推薦使用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聯合治療中最具代表性的藥物之一。我科門診就診的變應性鼻炎合并支氣管哮喘的患者較為常見,過敏性鼻炎癥狀改善而哮喘癥狀改善不理想也是我們遇到的常見問題,對于聯合治療的現狀并不樂觀,需要我們進一步認識及加大宣教力度,力求做到對于“同一氣道,同一疾病”[3]的共同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診斷、治療和管理方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3):177-185.
[2] 中華醫學會耳鼻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6):67-68.
[3] 張金華、周怡、變應性鼻炎與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改變.臨床肺科雜志 2012.3 3(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15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