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鈦板在頸椎單開門術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討對頸椎單開門術患者選擇微型鈦板進行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6月收治的92例頸椎單開門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固定方式;對照組(46例):選擇傳統縫線懸吊固定方法進行干預;觀察組(46例):選擇微型鈦板固定方法進行干預;對比應用結果。結果:同對照組頸椎單開門術患者術后12個月JOA評分以及AS評分對比,觀察組前者無明顯差異(P>0.05);后者呈現出明顯提升(P<0.05)。結論:頸椎單開門術患者在接受固定手術期間,微型鈦板固定術的實施,同傳統縫線懸吊固定手術方法進行比較,其對于患者AS評分的提升可以獲得顯著效果,從而對于頸椎單開門術患者癥狀的改善以及病情的康復加快,奠定基礎。
【關鍵詞】微型鈦板;頸椎單開門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臨床針對頸椎管狹窄癥、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以及后縱韌帶骨化癥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頸椎單開門術獲得廣泛應用,其對于患者脊髓神經功能的改善可以獲得顯著效果[1]。以往在進行手術固定期間,主要選擇縫線懸吊固定方法展開,但是難以獲得顯著固定效果,對此有必要確定最佳固定方法[2]。本次研究將針對頸椎單開門術患者明確最佳固定方法,以此說明微型鈦板固定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6月收治的92例頸椎單開門術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抽簽法分組后明確固定方式;對照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齡分布范圍為53歲~76歲,平均年齡為(65.59±2.35)歲;觀察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分布范圍為55歲~77歲,平均年齡為(65.63±2.39)歲;觀察對比兩組頸椎單開門術患者的性別、年齡,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于所有患者在準備實施頸椎單開門手術之前,麻醉方法采取全身麻醉方法進行手術配合,協助患者進行俯臥位的采取,在患者屈頸位,針對頭部利用頭架固定,之后對患者展開縱向切口的制作(在患者棘突連線后正中位置展開),將患者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切開后,于中線位置將患者項韌帶切開,對頭夾肌間隙進行分離,將患者減壓節段棘突進行有效暴露,將患者兩側關節突以及椎板進行暴露。針對C7棘突遠端展開截除操作[3]。對于對照組,需要在C3~7棘突基底部位置完成打孔。首先在患者C3~7門軸側椎板位置以及側塊關節交界位置,利用三關節咬骨鉗完成V形槽的制作。之后在患者C3~7開門側椎板以及側塊關節交界位置,將全層椎板磨透,之后將開門側C2以及T1椎板間黃韌帶切開,將椎板逐個掀起,此外,將椎板邊緣黃韌帶以及硬膜囊上方粘連帶進行有效清除。對小關節內側緣增生骨贅進行修整,將硬膜囊進行充分暴露,控制約為12mm的開門椎板間距,直至獲得滿意椎管擴大效果[4]。對于對照組,需要合理掀起C3~7椎板,并且在同節段棘突基底部孔道位置將10號絲線穿入,控制13mm開門,并且于患者門軸側椎旁肌以及小關節囊位置進行固定。對于觀察組,合理進行對應鈦釘以及鈦板的選擇,并且在患者棘突根部以及側塊位置進行固定。手術期間,需要將棘間韌帶以及椎板間黃韌帶完整性進行保留,以對開門整體完整做出保證。對于兩組患者均依據常規完成傷口沖洗,對于止血的徹底性做出保證,并且準備明膠海綿于硬膜外進行放置,將切口逐層關閉,準備引流管對患者留置[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頸椎單開門術患者術后12個月JOA評分(日本骨科協會評估治療分數)以及AS(頑固性軸性癥狀)評分。
1.4 判斷標準 對于兩組頸椎單開門術患者的人體功能障礙,選擇JOA完成評定,分數越高,證明功能障礙越輕微。對于AS評分,主要于頸后部僵硬、頸后部疼痛、肩部僵硬以及肩部疼痛幾方面展開,分數越高,證明癥狀表現越輕微。
1.5 統計學方法 對于兩組自頸椎單開門術患者的手術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展開評定,計量資料(JOA評分以及AS評分)以 表示,行t檢驗,結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同對照組頸椎單開門術患者術后12個月JOA評分以及AS評分對比,觀察組前者無明顯差異(P>0.05);后者呈現出明顯提升(P<0.05)。
3 討論
臨床針對頸椎單開門術患者在實施固定治療期間,微型鈦板固定術的實施,呈現出較好生物相容性、操作便捷、良好任性、固定牢固以及強度良好等系列優點,其應用后,可以避免呈現出椎板原位還納的現象,表現出顯著的應用效果。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同對照組頸椎單開門術患者術后12個月JOA評分以及AS評分對比,觀察組前者無明顯差異;后者呈現出明顯提升,進一步說明微型鈦板固定術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頸椎單開門術患者在接受固定手術期間,微型鈦板固定術的實施,同傳統縫線懸吊固定手術方法進行比較,其對于患者AS評分的提升可以獲得顯著效果,最終顯著促進頸椎單開門術患者癥狀的改善以及病情的康復加快。
參考文獻
劉衛祥.保留與非保留單側肌肉韌帶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減壓術聯合微型鈦板固定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療效比較[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8,35(08):727-730.
張心宇,李興海,袁林.微型鈦板固定對頸椎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中C5神經根麻痹及再關門的影響[J].頸腰痛雜志,2018,39(03):358-360.
楊峰,移平,唐向盛,等.微型鈦板在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7,25(09):25-29.
張超,蘇敦鵬,韓增武,等.頸椎后路單開門加微型鈦板內固定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0):201-202.
劉利,劉振武,江麗強.帶線錨釘與微鈦板固定對頸椎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后門軸側椎板骨愈合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9):2138-21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