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效果和疾病的控制效果。方法:為了進行本次研究主要對某一地區內200例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年齡將其一共分為四組,第一組是<18個月組,第二組是18個月~2歲組,第三組是3~4歲組,第四組是5~9歲組。每組患兒的數量均為50人。比較四組患兒的臨床表現情況和免疫情況。結果: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加,患兒發熱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在頭痛方面,<18個月組和5~9歲組的發病率較高,相比之下5~9歲組的頭痛人數更多。另外在腮腺腫痛、腮腺腫大天數頜下腺腫大、舌下腺腫大情況方面,<18個月組的情況相比其他組的情況嚴重。結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效果明顯,值得進一步應用推廣。
【關鍵詞】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2
引發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原因就是人體受到了腮腺炎病毒的侵入,從而產生了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1]。其中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特征為發熱、腮腺非化膿性腫痛等,如果不加以重視會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其中主要以神經系統為常見發病組織。另外對于人體的睪丸、卵巢等生殖腺也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2]。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一種選取了100例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年齡將其一共分為<18個月組,18個月~2歲組,3~4歲組,5~9歲組四組患者?;颊咴谛詣e方面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所有患兒進行血清檢測,并且保證所有患兒都符合本次研究調查,最后將相關血清樣本送往指定的地點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四組患兒的臨床表現情況和免疫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或是SPSS19.0軟件進行檢驗本次涉及數據,計量相關的資料所使用的工具為(),并且進行t檢驗,應用(%)表示計數,行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差異。
2 結果
2.1 四組患兒免疫情況比較 下表顯示了四組患兒在免疫情況方面的差異,發現3~4歲組的一劑次人數最多,5~9歲組在≥2劑次最多,詳情見表1。
2.2 臨床表現比較 觀察組在發熱、頭痛、腮腺腫痛、腮腺腫大天數、頜下腺腫大、舌下腺腫大情況均要優于對照組,詳情見表2。
3 討論
根據我國國家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流行性腮腺炎,每年爆發的比例占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20%左右。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加快了對2次劑的MMR疫苗逐漸納入到了免疫規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相關試劑的應用,流行性腮炎的發病率已經下降了28.02%左右[3]。近些年來,我國不斷提高疫苗的接種率,而且在各個省市當中,麻疹和風疹的發病特征也在逐漸改變。發病群體從小年齡組逐漸后移到大于15歲的大年齡組中,但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群體仍然主要發生在15歲以下的兒童中。北京市在2006年將2次劑的MMR疫苗納入到了免疫規劃中,上海市在2009年將2次劑的MMR疫苗納入到了免疫規劃中。但是在兩座城市當中,小于15歲的患兒發生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率仍然在80%以上[4],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腮腺炎疫苗的使用時間過短。為了進一步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效果,降低兒童患有流行性腮腺炎的幾率,必須要加強對MMR疫苗的推廣,在短時間內納入到免疫系統中。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齡組流行性腮腺炎的臨床表現和免疫情況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差別,腮腺腫痛、腮腺腫大天數、頜下腺腫大、舌下腺腫大等情況落實<18個月組的患兒發生情況較為嚴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關注和治療。
總而言之,加強流行性腮腺炎納入免疫規劃的速度是當前解決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措施,通過對流行性腮腺炎納入免疫規劃的措施,能夠進一步減少兒童患用該疾病的幾率,促進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值得進一步推廣發展。
參考文獻
許青,熊萍,房學強, 等.山東省兩劑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納入免疫規劃后流行性腮腺炎短期預防效果評價[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8,52(3):265-270.
丁亞興,田宏,孫靜, 等.天津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納入免疫規劃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11):2070-2073.
周榮軍,程慧健,譚楚生, 等.2011-2016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8,34(6):525-528,532.
孫健,朱紅,楊劍, 等.蕪湖地區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6,36(11):854-8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