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及干預要點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的原因,并提出對應的干預要點。方法:選取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處方100份,調查及統計抗茵藥物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原因。結果:給藥劑量不合理72.00%,選藥不合理14.00%,給藥方式不合理9.00%.聯合用藥不合理4.00%,其他原因1.00%。結論:抗茵藥物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主要有給藥劑量不合理、選藥不合理、給藥方式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等,需要積極開展對應干預措施,提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關鍵詞 抗茵藥物;不合理用藥;原因;干預措施
近年來,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情況更加嚴峻,容易引發耐藥菌株的出現,降低其抗感染效果等[1]。本文研究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以及對應干預要點。
資料與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0月選取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處方100份。
方法:對抗菌藥物100份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研究。
結果
分析和統計100份臨床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原因,見表1。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抗菌藥物臨床使用不合理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給藥劑量不合理、選藥不合理、給藥方式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和其他原因。對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首先,超劑量以及過低劑量應用抗菌藥物均不合理,超劑量使用抗菌藥物時會引發很多不良反應癥狀,而抗菌藥物的使用劑量不充足也會引發耐藥菌株出現,導致不能有效控制感染。其次,選藥不合理多是因為醫生的習慣性用藥,開藥時多集中于某些藥物,而沒有對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差別對待以及個體化用藥。再次,給藥方式不合理也會影響療效,比如,口服的片劑是依據治療需求所設計的,其于患者的胃液以及腸液等生理環境內釋放,如果給藥方式不正確則影響其藥效發揮。另外,聯合用藥不合理時會減弱或是過分增強藥效,可能會引發患者出現發熱、寒戰等不良反應,重復用藥時還可能降低藥效。
所以,需要對抗菌藥物用藥進行有效干預,進一步提升合理用藥,具體干預措施如下:①加強抗菌藥物的采購管理:藥學部協同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加強對抗菌藥物的采購管理。全面梳理抗菌藥物目錄,清退存在療效不確定、性價比差、安全隱患、耐藥嚴重和違規促銷的抗菌藥物品種。在抗菌藥物的應用過程中,統計調查抗菌藥物藥效,適時更新、替換藥物種類,保證抗菌效果。②構建臨床抗菌藥物用藥相關管理制度并進一步完善:臨床藥師開展專業咨詢與病房工作,全程給予用藥指導,每天參與臨床查房;及時與醫生溝通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并協商解決,糾正醫師在長期的醫療行為中形成的不合理習慣和不恰當的經驗性用藥。開展用藥咨詢服務,提供有關配伍禁忌、病原學、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等咨詢。各類抗菌藥物有其特殊的藥動學和藥效學特點,在使用時應根據PK/PD特點和患者生理因素合理安排給藥方式和給藥劑量。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β -內酰胺類等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應ld多次給藥。氟喹諾酮類和氨基糖苷類等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可1次/d給藥。不斷提升和醫生以及護理人員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進行有效干預以及制約。③加強相關監督力度:對抗菌藥物的用藥狀況實施定期的核查,促使醫生的用藥更加規范化,將患者作為服務的中心以及重心,防止盲目采用高價藥以及大劑量使用抗菌藥物的現象,對孕婦、兒童和一些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謹慎用藥,保證醫生以及藥師可以科學而合理的選取相關抗菌藥物。加強對醫生以及藥師的藥理知識和用藥規范相關培訓,對醫生以及藥師定期進行抗菌藥物相關知識講座、知識競賽、注意事項的培訓等,定期對醫生以及藥師進行抗菌藥物的知識考核,提高醫生以及藥師對抗菌藥物相關用藥知識及用藥禁忌的掌握[2,3]。④進行處方、醫囑點評與反饋,加強臨床藥師監督管理職能:臨床藥師是處方點評和醫囑點評的重要力量[4],臨床藥師每月定期抽查病歷,對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進行評價分析,撰寫分析報告,對不合理用藥提出干預及改進意見,及時反饋予臨床。另外,還應進一步對抗菌藥物加強審核以及監管力度,對抗菌藥物用藥處方需進行嚴密的核對,及時察覺不合理的用藥情況,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5-7]。⑤實施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中[8],對特殊使用級的抗菌藥物分類和使用管理有明確的規定。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需經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開具處方,且需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指定的專業技術人員會診同意后方可使用;嚴禁在門診治療中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等。⑥監測與分析抗菌藥物使用:臨床藥師監測藥品不良反應,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抗菌藥物是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藥物,也是發生不良反應最多的藥物。⑦加強合理用藥宣傳教育:在《藥訊》上開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不良反應及新藥介紹專欄,及時將藥學領域的最新信息提供給臨床醫師參考。 綜上所述,抗菌藥物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主要包含給藥劑量不合理、選藥不合理、給藥方式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等,應積極開展對應干預措施,促使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祝梅.臨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醫藥前沿,2017,7(17):218.
[2]楊立輝.臨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4):1933-1935.
[3]韋曲.臨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當代醫學,2016,22(15):130-131.
[4]徐國華,李慶,李良露,等.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21(8):120-121.
[5]金英錦.門診西藥房不合理用藥處方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9):47-49.
[6]韓群英,林亮君.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及其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6):228-229.
[7]吳麗娜.抗生素不合理用藥原因與應對措施分析[J].喬生保健指南,2016(24):211.
[8]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S].衛辦醫政發[2009] 38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