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劉華一教授“對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經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來發病率持續升高,本病發病緩慢,常無明顯臨床癥狀,日久可導致肝炎、肝硬化的發生,并與代謝綜合征的發生關系密切,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天津市名中醫劉華一教授善用對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并列舉相關醫案,為中醫藥治療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藥;劉華一;對藥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6-0004-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病率逐年增高,西方人群的患病率為20% ~ 30%,而我國的患病率為11% ~ 15%[1],現已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2],同時是隱源性肝硬化的常見病因。本病屬于中醫學的“肝癖”、“脅痛”等范疇。天津市名中醫劉華一教授認為本病的核心病機為肝失疏泄,痰濁內阻,而治療關鍵是恢復肝臟疏泄功能,使氣、血、津液不失其常,現將其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常用對藥歸納總結,以饗同道。
  1 常用對藥
  1.1 枇杷葉-荷葉 枇杷葉苦,微寒,歸肺胃二經,可降肺胃逆氣;荷葉苦平,歸肝、脾、胃經,可升舉清陽,二藥配合,雖無直接疏肝作用,亦可通過升清降濁以條暢中焦氣機,郁滯得化,津液自行,則痰濁得散。薛生白在《濕熱病篇》中記載“脘中微悶,知饑不食,濕邪蒙繞三焦,宜藿香葉、薄荷葉、鮮荷葉、枇杷葉、佩蘭葉、蘆尖、冬瓜仁等味”,就是通過使用枇杷葉、荷葉等芳香逐穢之品化濕行氣。劉師常對脂肪肝中上二焦表現較重的患者使用本對藥,癥狀表現為頭身困重,惡心、納呆等,二藥用量皆為10 g-15 g。
  1.2 香附-旋覆花 香附辛,微苦,平,入肝、脾、三焦經,為行氣止痛之要藥;旋覆花苦、辛、咸,微溫,入肺、胃經,《本草匯言》指出:“旋覆花……微咸以軟堅散痞,性利下氣行痰水,實消伐之藥也”。肝氣從左升發,肺氣從右肅降,古人稱為“龍虎回環”。肝氣得以疏泄,有利于肺氣的肅降;肺氣正常的肅降,也利于肝氣的升發,故肝與肺為人身氣機的小循環[3]。劉師常用香附疏肝以升腹中清陽,旋覆花降肺以降胸中濁陰,一升一降,共同斡旋胸腹中氣機。此對藥善于治療脂肪肝患者中胸腹痞悶不舒者,服用此藥后,患者常出現噯氣、矢氣的現象,爾后胸腹痞悶等癥狀緩解。
  1.3 王不留行-路路通 路路通苦,平,歸肝、腎二經。祛風活絡,善通十二經氣血?!侗静菥V目拾遺》有“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經穴”一說。本品尚有利水之效,可用于瘀水互結之證;王不留行,苦,平,歸肝、胃二經,《本草新編》指出“王不留行,乃利藥也,其性甚急,下行而不上行者也……”闡明其苦泄宣通,善于通利血脈。劉師言此二藥皆入血分,合用善“搜剔絡脈中留瘀”,對于經過治療的脂肪肝患者,諸多癥狀已緩解,仍偶覺兩脅竄痛者尤為適宜。劉師特別強調,對于此型脂肪肝患者,當注意正氣的盛衰,提出“瘀血難去或與氣血不達病所有關”,氣虛者常加生黃芪30 g,血虛者常見當歸10 g,白芍15 g。
  1.4 玫瑰花-綠萼梅 《本草便讀》指出“凡花皆散”,皆為疏肝解郁的佳品。玫瑰花入肝、脾二經,《本草正義》認為其“香氣最濃,清而不濁,和而不猛,柔肝醒脾,流氣活血,宣通窒滯而絕無辛溫剛燥之弊”,善疏肝解郁,活血而不傷血;綠萼梅疏肝解郁,悅脾和胃,化痰而不傷津,善于治療梅核氣。二藥合用,芳香開郁而無傷氣血之弊。劉師指出,此對藥善于治療脂肪肝患者伴有情志不暢,特征性表現為咽部堵悶不適。本對藥常與半夏厚樸湯同用以疏肝解郁,行氣化痰。體質較弱的脂肪肝患者不耐攻伐,也可用此對藥進行治療。
  1.5 茯苓-桂枝 王孟英在《濕熱經緯》中指出:“過逸則脾滯,脾氣困滯而少健運,則飲停濕聚矣?!眲熣J為本段論述恰好與現代人過逸少動的生活方式十分相像。運動不足則陽氣難以調動,加之飲食肥甘厚味,壅滯脾胃之氣,使之難以生化氣血,反生痰濕?!督饏T要略》中“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指出此型治療原則為溫陽化飲。桂枝辛、甘溫,既可溫脾陽以助運水,又可溫腎陽逐寒邪助膀胱氣化,行水濕痰飲之邪[4]?!妒姥a齋醫書》認為“茯苓一味,為治痰之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劉師常苓桂同用,治療脂肪肝濕重而熱象不明顯者,常以舌苔水滑為應用要點,并指出不要拘泥于固定比例,水濕重者則重用茯苓以利水滲濕;陽氣郁滯者則重用桂枝以通陽化飲。
  1.6 決明子-虎杖 決明子甘、苦、咸,微寒,歸肝、大腸二經,苦能降泄,咸能軟堅,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⒄瓤?,微寒,歸肝、膽、肺經,既可清利肝膽濕熱,又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兼可瀉熱通便。二者同用,可導濕熱毒邪從大便排出,而無苦寒敗胃之弊。劉師指出:脂肪肝患者肝氣疏泄不利,痰濕濁毒不化,下流于腸道常致大便黏滯不暢或溏而不爽,當遵循《溫病條辨》中濕溫病的治療原則,即“濕溫病大便溏為邪未盡,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糞燥為無濕矣”,通過此對藥以通腑泄濁,給濕熱之邪以出路,此時萬萬不可見大便溏予止瀉之品。而對于脾虛濕滯所致的大便不成形,本對藥并不適宜。
  1.7 牡蠣-天花粉 劉師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發展到一定程度會伴隨肝纖維化的發生,而此階段正由氣分發展為血分。血分之瘀阻與氣分之痰結相搏,日久則生癥瘕,單用行氣活血之方難以建功,當結合軟堅散結之法。牡蠣咸,微寒,主入肝膽二經,歷代本草皆認為其具有軟堅散結之功?!侗静菥V目》認為其“化痰軟堅,清熱除濕”;《名醫別錄》謂之能“下水,止煩渴,散頸下核、止癰腫”;《本草備要》亦指出“咸以軟堅化痰,消瘰疬結核,老血疝瘕”。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本草匯言》認為天花粉可“開郁結、降痰火”;《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天花粉……又善通行經絡……疔癰初起者,與連翹、山甲并用即消”均體現天花粉散結之功。二藥配伍,出自柴胡桂枝干姜湯,用于治療“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的證候。劉師常用本對藥治療痰濕結聚難化者或痰瘀互結者,而這部分患者的肝硬度檢測值常超出正常值上限。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8歲,2016年9月5日初診。主訴:右脅肋部脹痛不適3月,腹部彩超:脂肪肝(中-重度),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64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78U/L,谷氨酰氨基轉肽酶455 U/L,總膽紅素45.4 mmol/L,直接膽紅素21.2 mmol/L?,F癥:右脅肋脹痛,夜間明顯,夜寐欠安,口苦口干,頭暈,咽部堵悶,大便黏滯不暢。舌暗紅苔黃膩,脈滑數。中醫診斷為脅痛,辨證為少陽濕熱挾瘀證,處方:柴胡15 g,黃芩12 g,法半夏10 g,竹茹10 g,綠萼梅10 g,玫瑰花10 g,茵陳15 g,丹參15 g,厚樸15 g,決明子15 g,虎杖30 g,桃仁1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患者服藥半月后脅肋脹痛減輕,大便較前通暢,偶覺夜間竄痛,失眠多夢。原方去厚樸、決明子、桃仁,加當歸10 g,王不留行15 g,路路通15 g,服藥1月后癥狀明顯緩解,復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82 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19 U/L,谷氨酰氨基轉肽酶412 U/L,膽紅素恢復正常。
  3 結語
  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尚未得到廣大患者重視,但因其并發癥較多、較復雜,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隱患。劉華一教授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同時,針對生化檢測指標及影像學檢查,善用對藥標本并治,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Wang Y,Li YY,Nie YQ,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Exp Ther Med,2013,6:77-84.
  [2]常成,薛博瑜.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體質分類及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1):93-95.
  [3]李昱芃;劉華一.“通陽法”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的應用[J].現代中醫藥,2013,(2).
  [4]周萍,江瓊,葉學成.桂枝配伍機理及應用探討[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3):218-219.
  
 ?。ㄊ崭迦掌冢?018-1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419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