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高嶺醉風情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塞罕壩,一個充滿蒙族風情的名字,被稱之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绷鬟B其中,不禁令人對大自然充滿了敬畏。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比眽蔚拇蟛菰咸旄咴频膲衙篮徒k麗斑斕的雅致,博大寬廣與端莊秀美,一直牽引著我的夢,我們用自駕的車轍,丈量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場,用手中的相機,傳遞這里動人的聲音。
流光溢彩 風光無限
壩上是地理的專屬名詞,泛指冀北張家口承德兩市以北,地勢陡然升高形成的百多公里的高原草甸,豎起了通向內蒙古草原的階梯。塞罕壩,就坐落在壩上東北部的圍場縣。
圍場的來歷非凡,清帝國建立后,尤其是到了康熙朝國泰民安,居安思危的康熙帝,看著自己的八旗鐵騎日漸松散,于是下令,每年的秋季來到圍場行圍打獵,史稱“木蘭秋獼”。此時的八旗兵,金戈鐵馬接受康熙帝的檢閱,行圍打獵重現祖宗排兵布陣的輝煌,一個皇家的演兵場,一個皇家的行獵場,粉墨重彩的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始耀C場,自然非比尋常,雖時過境遷,但歷史遺跡比比皆是,雖斗轉星移,可草原風光依然那么美麗,隨著旅游熱的升溫,塞罕壩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我們一行也在這個酷熱天駕車到此一游,領略這無限風光的美景。
塞罕壩,“南拱京師,北控漠北,山川險峻,里程適中”,在我國的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與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和多倫縣的部分地區組成;南、東分別與河北省御道口牧場和圍場縣的四個鄉相連。按地形分壩上、壩下兩部分:壩上是內蒙古高原南緣,以丘陵、曼甸為主,海拔1500~1940米:壩下是陰山山脈與大興安嶺余脈交匯處,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500米。壩內是灤河、遼河的發源地之一。林區氣候寒冷,冬長,春秋短,夏季不明顯,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塞罕壩地區在距今三百多年前曾生長著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自1962年林業部在塞罕壩組建機械林場的幾十年來,塞罕壩用兩代人的青春和汗水,營造起萬頃林海,加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濃郁的滿蒙民族風情,形成了國家一級旅游資源,1993年5月經原林業部批準,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基礎上建立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這是華北地區面積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木蘭圍場一帶的壩上,又名賽罕壩,以機械林場和紅山軍馬場為中心,地處多個氣候帶中央,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集森林、草原、湖泊、濕地、峽谷為一體,物種豐富,景色宜人,非常適合旅游、攝影,又是各種影視劇的天然外景基地。如今,塞罕壩有林地面積106萬畝,森林覆蓋率75.2%,樹種主要為落葉松、樟子松、白樺、云杉等。林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自生維管植物81科、312屬、659種:有野生動物一百余種,珍稀動物有豹、鹿、天鵝、黑琴雞、細鱗魚等。
2007年8月1日,河北塞罕壩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景點有:塞罕塔、月亮湖、七星湖(假鼠婦草濕地公園)、泰豐湖、治沙示范區、木蘭秋獼文化園、灤河源頭、金蓮映日觀賞園、亮兵臺風景區、白樺林、尚海紀念林、大梨樹溝等。
不是江南 勝似江南
汽車沿著山路向上盤旋,暑氣漸消涼風襲來,越往上越覺得涼爽。當我們看到浩瀚草原的時候,燥熱已經甩在了后面。天藍了,云白了,肺腑吸納的全是草木清香,地廣了、人稀了,看到的盡是在草地上的牛羊。成為旅游勝地的塞罕壩草原,已由政府拔款讓當地農民圍欄種草、退耕還林、圈舍飼養、草牧同步。修養生息后的草原,把自己的精華和大美毫無保留的呈獻。
草原微風掀綠浪,綠浪送風裹清涼。面對廣袤的草原讓人感覺到人類的渺小,面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這涼,是天造就,這涼,是地奉獻,這涼,是人追尋。
車窗外,白云繚繞,片片云朵猶如草原上的羊群在空中游蕩;連綿不斷的群山,都被白樺樹、云杉、樟子松、落葉松密密實實地覆蓋;山嶺道旁,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野百合、金蓮花、干枝梅、燈籠花、野菊花……那些不知名的花兒,爭芳斗艷,姹紫嫣紅;有鳥兒不時從山林中飛出,野兔從草叢中竄上了公路;清澈的溪水從山澗汩汩流淌出來,唱著歡快的歌兒流向遠方。
終于到達了草原,因為下過雨,塞罕壩草原上薄霧繚繞、晨曦初露中的山村;波光瀲滟、倒影如畫的湖泊;藍天白云下一望無際、繁花綠草的草場:悠然自得、閃爍著緞光釉彩的畜群;草原邊緣莽莽蒼蒼、郁郁蔥蔥的林?!@里每一個畫面都是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清純得不摻一絲塵埃的樂曲,讓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盛夏的塞罕壩,沒有秋日的色彩繽紛,卻像一個清涼的綠色世界。無邊無際的森林,隨著岡巒起伏,猶如大海的波濤。林中婆娑多姿的落葉松、宛如高塔的云杉樹、秀美挺拔的鉆天楊,好像一排排整齊威武的綠色衛士,抵擋著塞外的風沙。林間草地,百花爭妍,白的風鈴草、橙的金蓮花、黃的山野菊、藍的風信子……還有很多紅的、粉的、紫色的,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或含苞、或綻放,從腳下鋪到天邊,直至與天相接。所有的言語在此都顯得蒼白無力,深深的吸口氣,讓淡淡的花香洗禮久居都市而透不過氣的心靈,讓艷麗的色彩刺激鋼筋水泥里快要麻木的視覺神經……
一覽無余的草原就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織錦,各色的花朵五光十色爭奇斗艷,穗狀的白,戴瓣的紫,成串的紅,盛開的黃,含苞的青,綻蕾的綠,開放的花大氣,含羞的蕾妖嬈,就連草穗兒都搖曳得多姿多彩,在百花叢中彰顯別樣情調。這鮮花組成的色彩,沁香裹綠招蜂引蝶,各展千秋婀娜多姿。草原在視線里延伸,織錦向遠方鋪蓋,那微聳突起的山巒坡地上,開滿了黃燦燦的油菜花,就像草原鑲上了金絲帶。色彩在這里得到了詮釋,找到了展示的舞臺。
蒙古駿馬 愜意馳騁
7月中旬的塞罕壩,藍天白云,遍地野花,策馬馳騁草原,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我們騎馬上了拍《還珠格格》外景地的高坡,親身體驗“踏花歸來馬蹄香”的意境,體會草原騎馬的浪漫感受。騎在馬上欣賞美麗的壩上草原,它沒有內蒙草原一望無際的遼闊。但當我騎馬翻過一道山梁站在高處,眼前豁然開朗,腳下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原,成群的羊兒在悠閑的吃草,遠處又是連綿的綠色的山坡,湛藍的天空中掛著幾朵白云,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浮想聯翩。走了四十多分鐘決定返回,掉轉馬頭只輕輕一打馬兒立刻奔馳起來。第一次騎馬的我終于找到了飛翔和在夢中的感覺,領會了康熙皇帝當年“立馬一望,天開地坼,千峰萬峰俱在足下”的豪情,甚是美哉。
溫馨提示:據牽馬的師傅介紹。騎馬可以選擇軍馬,軍馬訓練有素、沉著
冷靜、自制力好,大多不會因為騎手飛揚的紅紗巾而受驚。如果騎牧民家的牧馬,一定要謹慎,切不可讓衣裾飛揚,著裝也不要太過耀眼,以免驚馬。不過,在塞罕壩騎馬,不必驚慌于落馬,當地牧民常說“騎馬濕透鞋,摔倒草來救”,顯然塞罕壩草深葉茂,摔倒也會被草托住,不致受傷。
心曠神怡 白云飄蕩
有人說,塞罕壩是云的故鄉。湛藍湛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云,和青藏高原的藍天白云一樣美。
當同伴們去漂流時,我隨便找一塊地方小憩,座駕停在林蔭,我躺在草地上,仰看湛藍的天,輕瞄飄拂的云,風景如畫人在畫中,欣賞這美麗的風景,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不時有野蜂嗡嗡面頰旁,蚱蜢蹦跳在身旁邊,白色、黑色、褐色的蝴蝶在臉前繚繞,人以本能的融入自然。而云兒有時離人很近,就漂浮在人的頭頂,天低云淡,似乎伸手可得;有時又離的很遠,掛在天邊,只能舉目遠眺;有時滿天薄布,絲絲縷縷;有時在天一方,團團朵朵?;驖嵃兹缑?、或紅彤如火,或輕薄如紗、或厚重如山,似山峰,如波浪,千形百態,時走時停,讓人心曠神怡、渾然忘我。
張望著眼前美麗而又遼闊的大草原,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渺小得就像腳下的一粒沙塵,心靈里只有對大自然的敬畏。大自然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我們為什么要生出無盡的欲望,貪婪地攫取,而不想給予創造和呵護呢?保護好草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雍容恬靜 美在心間
塞罕壩的植被覆蓋率高達98%,森林占1/3,湖泊淖塘比比皆是,延伸的濕地可見蒲草蘆葦水烏翻飛。這里南探京津,北接內蒙草原,一條蜿蜓曲折的景區公路隱藏其中,串起了森林、草原、湖泊和相關景點。這里盡可自由行走,處處是景,層層如畫,鳥鳴聲聲,暗香陣陣。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林蔭下草花繁盛密不見土,林木墨綠,小草黃綠,花開嬌媚,清風送爽。
草原上有許多湖泊河流,靜靜地流淌。這些河,戰馬曾飲過水、將士曾洗過征塵,默默滋潤著草原沃野,那河流的源頭上是“灤河源”,如今它奔流入津,成為天津的水源地。
泰豐湖是我們這次整個行程中最美的一片水域。它雍容自在、恬靜閑適、倒影著婆娑樹姿令人留戀,站在靜逸的湖水邊。我們靜逸駐足,甚至不愿意大聲的喘氣,生怕擾亂了那份清新寧靜。特別是在這雨后的黃昏,牧馬人默默的尾隨著馬群移動,馬兒們優雅的步入湖邊一處低洼地,安詳的享用那清冽的湖水,它們的身影與湖岸邊的樹、草、浮萍形成和諧的一體,輕輕的鼻息,淡淡的吹皺了一小片鏡面,那樹影、草影便隨之微微的顫動著。馬兒喝足了,移動著俊美的步子,牧馬人仍然是默不作聲、不疾不徐的跟隨在它們的身后,那一汪湖水隨之就再次恢復到原來那鏡面狀態。
塞罕壩最大的濕地公園是七星湖公園。當我們來到公園入口處,就被它的美麗所折服。像北斗七星般分布的七個大大小小的湖泊,連綴它們的是沼澤草地。為了便于游人觀光,這里修筑了很好的棧道。在沼澤表面浮動鋪設了木板,當我們走在上面,木板會晃動、傾斜,這些都是純自然的移動,需要小心,以及不能體重過高,否則會有沉下去的危險,這樣的提示牌在沼澤地有許多塊。
在這片沼澤地,第一次近距離的欣賞金蓮花,還聽說了塞罕壩的故事。2001年,國家派出科考隊專門沿河北沙化線路探尋沙塵暴的成因,不想,竟意外發現了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那里林海翻浪、綠意清涼,天然湖泊倒影如畫、湖畔野花鋪地,雖值盛夏,卻有著“爽氣迎人面,秋色愜性靈”的透徹,這就是被人們遺忘了許久的塞罕壩。
塞外黃花 金釘釘地
塞罕壩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最漂亮的首推沼澤地里連片綻放的金蓮花,隨風搖擺,滿眼金黃。金蓮花,想當年就受到康熙帝的青睞,他信口吟出“塞外黃花恰似金釘釘地”,大學士紀曉嵐馬上應答“京城白塔猶如銀鉆鉆天”君臣的景聯巧對留下了千古佳話。連一向中規中矩的先生也忍不住偷摘了一朵,讓我夾在書中,帶了回家。
金蓮花幾乎為塞罕壩所獨有,每年七八月份塞罕壩如萬點金星落地,四野一片金黃,如織如錦,漫野鋪去,頗為壯觀。金蓮花味微苦,性潤涼,既可入藥,亦可制茶。入藥可清心明目、祛火潤肺、止咳驅痰。制茶與冰糖相配則甘苦綿連、清洌爽喉、余味悠長,被稱為“塞外第一茗?!?
此外,塞罕壩上的白蘑品種繁多,有大如蒲扇的“天合板”,有小如榆錢的龍耳蘑,有茵香濃郁的雞爪蘑,有清雅味純的小草蘑,有狀如傘蓋的常態蘑,也有形如團丸的異形蘑。壩上白蘑既可做鹵,亦可做餡;既可調湯,又可配菜,為塞外一絕。本刊第6期《山菜之王如意菜》(P68)介紹的蕨菜,與壩上白蘑齊名,都是塞罕壩菜譜里的上品。每年端午節前后,在蕨菜的幼芽還如同一個晶瑩嫩綠的碧玉如意時將其采回,用熱水及時燙過,或腌漬,或曬干,可長期保存,涼拌、煮湯或炒食均有不同的美味。
塞罕壩的銀絲面和貓耳面為清宮御用食品,可惜此行我們沒有吃到。蕎麥和莜麥還可以烙成餅、蒸成窩子、搓成魚子、制成炒面,或與其他麥類合成混合面食,均味美異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36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