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丁家閘魏晉墓壁畫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康小花
25年前,甘肅省博物館與酒泉地區文化教局在酒泉市果園鄉丁家閘挖掘出一座彩繪壁畫墓,這就是一經發現就震驚學術界的酒泉丁家閘魏晉墓。墓地四周是一片汪灰色的開闊平地,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和間或隆起的小土丘。誰能想象在這樣一片沉悶的土地下蘊藏著一個動人心魄的藝術寶庫。
一座小屋,一扇鐵門,一位碩大威武的“鐵將軍”,既分割又溝通著兩個迥異世界。進了小屋,沿著一條昏暗的隧道往下走,來到一座磚砌的拱形門口,貓腰鉆過洞門,真是別有洞天!這里遠離世事囂塵,東王公、西王母統率著天馬、靈狐、神鹿、羽人等眾多仙人神獸,幸福而祥和地度過了千年時光。
墓室用青磚干砌而成,結構堅固,造型美觀,是力學與美學完美結合的典范。一個低矮的拱門連接前后兩室,前室形似庭院,覆斗頂,墻和頂上抹了一層薄薄的草泥,再上一層是黃中發白的泥皮,使滿室生輝的正是黃白泥皮上的壁畫。后室規模較小,青磚的頂和墻渾然一體,形成一個大的拱形,相當于臥室。墓主人在這里沉睡了很久。墓主人渴望死后依然過生前奢華的生活,因而墓室構建中有庭院、臥室。墓室中井然有序地擺放著許多陶制用具,壁上也畫滿歌舞升平、車馬出行以及掛滿雞鴨魚肉的庖廚等場景。墓室地面的方磚上壓有魏晉時期流行的云紋等圖案。
丁家閘魏晉墓最動人心魄、最具藝術成就的是前室壁畫。墓室從頂到底共分五層,每一層都用紅褐色的寬帶分隔。第一層是一幅蓮花藻井。第二層為天極,空無一物。據說天極之幸福祥和超乎人們的想象,自然為畫筆所描繪不出;又說不同的人設想的天極不同,空著即留想象空間給不同的觀者,一如電影的“零蛋表演”,任你馳騁想象!真是一種高妙的藝術處理手法。第三層是天上生活,繪有祥瑞仙人,圣賢故事等。畫面分成四幅,各幅布局相近,頂部中間倒懸龍首,仰天張嘴大笑,兩邊欽云繚繞且具有向四周擴散的動感;底部神山林立,仙水悠悠;中部繪主體事物,各種祥禽瑞獸點綴其間。東壁東王公袖手端坐,發髻高聳,神情威嚴,上方太陽如明鏡一般,金烏在其間飛翔。西壁西王母雍容華貴,近身一位小侍女小心謹慎地為王母撐起華蓋。王母頭頂圓月高懸,其內中蟾蜍肥碩,與頂部龍首相望。另有九尾靈狐,三足鳥乘云御風奔騰飛舞于王母座前。南壁神鹿馳騁,羽人廣袖舒展,自由飛翔,右下腳繪有“湯王狩獵,網開三面”的故事。北壁且稱為“天馬行空”圖吧。幾條弧線與直線簡單組合,精當地刻畫出馬的矯健體態。在一片欽云中,天馬疾速奔馳,馬尾與馬鬃向后延展,馬鬃伸展成三個銳利的三角形,似欲拔根而去,極盡夸張地描繪了天馬飛奔之神速和挾雷霆御長風而破廣宇的非凡氣度。第四層是人間生活。西壁精彩細致地描繪了墓主人宴飲作樂和眷屬出行的場面。墓主人跪坐榻上,神態傲然,近旁侍者一派狐假虎威的神氣。墓主人的前方,一幅歌舞升平、生趣盎然的場景:麗人翩翩起舞,童子翻騰起伏于云梯(或梯狀道具);后面一排伶人,前面的男子胡須上翹,神情莊重,似是陶醉其中,后面三位女子且歌且彈撥、吹奏、擊拍樂器,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墓主人身后是眷屬出行圖,四輛馬車有序前進,中間一位年長侍女指揮若定。宴樂、出行圖是“人間生活”重點描繪的部分,以顯示主人的顯赫地位和奢華生活。其他各壁分別描繪了采桑、庖廚、屠宰、耕種、打碾、運輸等眾多勞動場面,生動地再現了十六國時期河西偏安,男耕女織的社會生活。畫中還有眾多靈氣生動的家禽畜獸,或動或靜:威風凜凜、相持不下的一對公雞,疲憊前行的老牛,機敏守望的狗……一派農業社會的典型景象。第五層是地下部分,依稀可見一些樹木、房舍。
據《酒泉文物精粹》記載,后室亦有壁畫,分三層,較為簡略。第一層繪欽云,第二、三層分別繪有方扇、拂塵、絲束、絹帛等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享用的東西。但我看到的只是裸露在外的干壘磚墻。
在藝術風格上,丁家閘墓室壁畫與魏晉時期莫高窟壁畫,甚至與整個魏晉時期的文學藝術交相輝映。它自由、奔放,富于絢麗燦爛的想象,極善于抓取瞬間的且具有典型意義的情態。宗白華說:“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边@在丁家閘魏晉墓壁畫中有突出表現。較之隋唐等各代,這一時期壁畫的內容、表現手法等尚未形成定式,信手拈來,輕松自如,縱手放意無心而得,沒有刻意的技術追求而臻于藝術的純真境界。這也許正是丁家閘魏晉墓壁畫讓人們驚嘆、折服的原因所在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092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