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傳播視角下的《中央日報·醫學周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世紀30年代,《中央日報》與丙寅醫學社合辦的《中央日報·醫學周刊》以專業的傳播主體、通俗易懂的傳播內容以及靈活的傳播方式成為民國時期傳播衛生知識的重要刊物。本文以《中央日報·醫學周刊》為研究對象,對其傳播內容及傳播策略進行細致的梳理,發現其“健康”觀念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中國醫學衛生的進步以及國民健康意識的養成,為中國的近代化發展,特別是醫藥衛生宣傳提供了方向。
關鍵詞:《中央日報·醫學周刊》;健康傳播;衛生知識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5-0066-04
1928年創刊于上海的《中央日報》是反映中國近代生活的一份重要報紙。作為民國時期重要的主流刊物,曾先后創辦多種專業性副刊,涉及戲劇、婦女、地政、文史、工業、教育等多個領域,不僅種類多樣,且具有濃厚的學術色彩?!吨醒肴請蟆めt學周刊》作為當時重要的副刊之一,創刊于1933年6月18日,始稱《醫學周刊》,1936年7月5日改名為《醫學》,每周日出版,是抗戰前《中央日報》連續出版的一個重要副刊。本文將以《中央日報·醫學周刊》(以下簡稱《醫學周刊》)為研究對象,初探民國時期主流報刊的健康傳播。
一、研究緣起及文獻綜述
健康傳播作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受到了廣泛關注。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著名學者羅杰斯提出,他指出健康傳播是一種將醫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大眾的健康知識,并通過態度和行為改變,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地提高一個社區或國家生活質量和健康水準為目的的行為[1]。健康作為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問題,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民國時期戰亂及自然災害的頻繁爆發,使健康問題尤為嚴重?!夺t學周刊》在其發刊小言中提到:丙寅醫學社南京諸社員在《中央日報》發行《醫學周刊》,其目的是將丙寅醫學社在華北的精神與毅力移植一部分到中央,秉其社會服務的精神灌輸民眾醫學衛生常識?!吨醒肴請蟆繁局耙詫W衛為根本,以事業為前提,以民眾為對象”的創刊宗旨創辦《醫學周刊》,站在民眾的立場上,為民眾開喉舌,推進現代世界各國醫學衛生事業新態勢,使《醫學周刊》成為民國時期傳播衛生常識的重要傳播平臺[2]。
由于《中央日報》的特殊性質,在以往的報刊史研究中,《中央日報》并不為人重視。筆者對其相關文獻進行閱讀和研究發現,盡管《中央日報》正刊的意識形態問題較為突出,但其副刊卻并未如此?!吨醒肴請蟆犯笨茖W副刊、教育副刊、文學副刊以及社會調查等多個領域,但大多數副刊都以介紹新知識和傳播學術為主,周刊質量并不亞于同時期的《申報》《大公報》等。目前學界對《中央日報》副刊的研究多集中在婦女副刊、文學副刊等方面,如宋晨露從女性與國家的視角出發,通過對《中央日報》副刊《婦女生活》和《婦女周刊》進行對比,探究抗戰時期婦女的話語表達[3];張武軍從多維革命視野出發,對1928年《中央日報》文藝副刊進行研究,既對革命文學譜系進行了重新梳理,也重新探究了歷史語境下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和“摩登性”[4]。然而對《醫學周刊》的研究頗為少見?!夺t學周刊》作為《中央日報》重要的醫學刊物,從健康傳播的角度出發對其所刊載的文章進行研究,對探究民國時期醫學衛生工作的發展及媒體的社會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央日報·醫學周刊》的傳播內容
鴉片戰爭以來,隨著對外商貿的活躍、人員流動的日益頻繁,以及國內的戰亂不斷,傳染病的肆虐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大重要問題。民國時期堪稱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頻度和強度較為嚴重的時期,疫病的頻繁爆發,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困擾。針對社會廣泛出現的健康問題,《中央日報》作為一個具有強大注意力資源的媒體平臺,對健康議題進行設置和傳播成為當時的重要任務。
(一)開展防疫宣傳
民國前的自然災害和社會動蕩所造成的疫病并未得到根治,20世紀初期的軍閥混戰更加劇了疫病的爆發。據記載,從1912年到1948年的36年間,共發生疫情114次,平均每年發生3.08次,是近代以來瘟疫爆發頻率最高的一個時期[5]。疫病高頻率的爆發成為威脅民眾生命健康的首要因素,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紛紛建立衛生防疫機構,以期改善民眾健康問題。然而由于民眾缺乏相應的醫學知識,對疾病的預防、傳染途徑、防治等全然不知,使其蔓延更加迅速?!吨醒肴請蟆纷鳛楫敃r主流刊物,開展防疫宣傳自然成為重中之重?!夺t學周刊》安排了大量版面對流行范圍廣、危害性大的傳染病,如性病、麻風、瘧疾、梅毒、麻疹、猩紅熱等,從誘因、病癥、預防、治療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通過衛生知識的傳播,引導受眾正確認識疾病并知曉如何預防、治療等內容,從而減少死亡。以天花為例,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危害極大。在近代,我國天花頻繁發生,每年因患天花死亡者數以萬計,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央日報·醫學周刊》先后用《種痘之反應》(1933年9月10日,第13期;1933年9月17日,第14期)、《預防接種》(1933年9月10日,第13期)、《種痘常識》(1935年4月14日,第91期)等文章介紹與天花的有關常識及防治措施,號召民眾正確認識健康知識。
(二)普及基礎衛生知識
流行性傳染病是導致民國時期我國人口死亡率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普通疾病得不到及時救治是導致我國國民身體素質低下的另一原因。因此《醫學周刊》除開展防疫宣傳外,也十分注重對普通疾病知識的介紹?!夺t學周刊》在普及基礎衛生知識方面,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引導民眾對“病”的清晰認識。例如,1934年12月30日有關《凍瘡》的文章指出,根據接受有關詢問凍瘡的函件甚多,因而《凍瘡》一文從原因、病理、病因、預防及治理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了介紹,將有關凍瘡的基礎知識進行闡釋,以滿足受眾對凍瘡知識的信息需求[6]?!夺t學周刊》一直基于社會需求,倡導預防與治療并重,對基礎衛生知識進行詳細的解讀,使讀者對病因及防治都有大致的了解。其次,是通過介紹基礎衛生知識,培養公眾衛生意識,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衛生習慣。例如,1934年1月21日《口腔衛生常識》中,從牙齒的構造及乳牙的生長等方面介紹牙齒的相關知識,意在通過對牙齒的介紹引導民眾了解口腔衛生知識,培養公眾衛生意識,引導公眾養成按時刷牙的衛生習慣[7]。 (三)關注特殊人群健康
《醫學周刊》除對基礎衛生知識介紹及引導公眾培養衛生意識外,對特殊人群的健康問題也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20世紀30年代,由于醫學知識的普及率低,婦女懷孕如何養胎、接生技術不佳等導致婦女衛生問題極易受到關注。另外,據記載,在中國每年死亡人數1 200萬中,學齡前兒童死亡人數占120萬有余。婦女體質的特殊性和孩童生命的脆弱性,使婦嬰衛生和兒童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顯得尤為重要?;诂F實需求,《醫學周刊》對于婦嬰衛生和兒童衛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大量連載文章對兒童衛生教育、兒童常見病癥護理、預防以及孕婦衛生等內容進行了細致的描述和指導。在《孕婦衛生常識》等系列文章中,從受胎的微象、懷胎期間、男女胎鑒定、胎期的衛生、飲食、衣著、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對孕婦懷胎期間各種生產、生活、衛生等事項進行詳細介紹[8]。同時《醫學周刊》也多次針對兒童衛生問題發文指導,如在《兒童食物的選擇問題》一文中對兒童在食物方面的選擇以及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指導;在《兒童的眼和耳鼻喉的衛生》中就兒童視力的保護、耳鼻喉間的關系和傳染病預防以及預防方法做了細致的解釋等。
(四)介紹國際先進衛生事業
國家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對先進地區衛生事業發展的學習和借鑒。西方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成為國內先進知識分子的重點學習對象,《醫學周刊》創刊之初,就以《世界公共衛生行政之新趨勢》一文,從公共衛生演進的三個階段入手,介紹目前衛生行政的新趨向、免費醫療事業的進展以及我國今后努力的新途徑等。文中以前蘇聯為例,指出前蘇聯實行實惠于民的衛生行政政策,其目的在于引起人民對政策的敬仰之心,相信政府可以為人民醫病,同時可以通過減少疾病來增加社會生產力。以此為學習基礎,提出我國要從各國衛生行政的新途徑中學習,并提出建立完善衛生事業需要良好的組織,更需要精神、學力、毅力的良好結合。同時《醫學周刊》也介紹了維也納、越南、美國等地的衛生事業,如《維也納的社會衛生事業》中介紹了目前維也納衛生社會局的組成部分;《美國之中央衛生行政》中詳細介紹了美國公共衛生各項研究工作及協助地方衛生發展的進展等?!夺t學周刊》通過介紹國際先進衛生事業的發展以期為國內衛生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借鑒。
(五)關注農村衛生事業發展
20世紀初期,我國城市衛生事業剛剛起步,而我國農村地區人口數占當時總人口數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經濟條件以及社會環境,使農村衛生發展緩慢。輿論界鄉村建設、農村調查等想法的提倡,促使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備受社會關注,一批批醫界知識分子踏入農村進行實踐調查和研究,推進衛生教育?!夺t學周刊》曾刊登多篇文章介紹,如《鄉村工作討論會中所提出的鄉村衛生問題》《湖南各縣衛生院第一期工作綱要》《我國鄉村衛生狀況與衛生設施》《長沙縣衛生院鄉村衛生試辯初步報告》等。以《鄉村衛生建設問題》為例,該文首先從農民、社會、民族、經濟、時代精神五個方面對農村衛生建設的原因進行了闡釋,并揭示了今后的發展動向,即普及農村衛生教育、確定農村保健制度、建設農村衛生行政機構、訓練專門技術人員、為挽救中華民族危亡、國家強盛等,從而得出當前推行農村衛生建設為首要任務的重要結論[9]。此類文章的大量報道既反映了當時我國對衛生事業的重視,又指出建設農村衛生的重要性和存在問題的嚴重性,為豐富農村衛生事業建設積累經驗。
三、《中央日報·醫學周刊》的傳播策略
(一)優化版面風格,增強可讀性
醫學類期刊作為專業性極強的刊物,往往難以擁有廣泛的讀者群,沒有讀者的大力支持,刊物的發行難以長久?;诖朔N形勢,《醫學周刊》通過優化版面風格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促進健康觀念的傳播?!夺t學周刊》對版面的優化主要體現在版面設置的固定性及欄目設置的靈活性兩個方面。為增加受眾的穩定性,《醫學周刊》采用了固定的版面風格,每期皆為一個單獨的版面,發刊時間固定為星期日,版面的右上方為固定的刊頭,刊頭下方為編輯者、通訊處和期號,廣告內容都放置版面的最下端,中間以橫線作為分界,整個版面簡潔大方,必要時配以圖片,使版面更加活潑。為促進傳播的科學性及有效性,《醫學周刊》對醫學內容的報道設置多種欄目,如《醫學問答》《調查報告》《疾病問答》《民間隱疾》《健康咨詢》等,針對各種疾病的不同,單獨進行介紹和解讀,以此來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為了增強可讀性,《醫學周刊》還采用問答的方式進行醫學衛生知識的傳播,此類文章的刊登更貼近民眾和口語化,使健康知識傳播更具針對性,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豐富文章類型聚焦關注度
健康問題和現代生活息息相關,健康信息的有效傳播與民眾的生命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媒體作為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戰爭年代,戰亂、疾病等災害帶來的健康隱患嚴重,媒體能否對衛生知識進行有效傳播對民眾的健康信息獲取有直接作用?!夺t學周刊》基于社會實情,對醫學內容進行有效傳播,為吸引讀者注意,《醫學周刊》對醫學內容的介紹,并不局限于對某個知識的繁瑣講解,而是十分注重類型的多樣化,如問答類、調查報告類、評論類、通訊類等等,通過多種文體相結合的文章類型來聚焦民眾關注。例如,1935年2月3日《鎮江助學蟲病調查報告》采用調查報告的方式將鎮江地理形勢、調查經過、防治意見等內容進行詳細展示;1936年2月9日《傳染病淺說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以議論的方式對該病的特征、治療、預防等內容進行介紹和論證。同時,為及時了解讀者需求,《醫學周刊》還廣泛征稿,根據受眾需求設置議題,如在《健康咨詢》欄目,將民眾咨詢問題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展示,既解決受眾所需,又增強與受眾的互動性,從而聚焦關注,充分發揮媒體責任。
(三)注重多途徑傳播,擴大影響力
健康知識的傳播并不能簡單的依靠媒體報道,也要注重傳播的方式,從而擴大影響力。1948年,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在《人民的選擇》一書中提出“二級傳播”這一概念,他認為在傳播過程中,大多數人對于信息的獲取,并不是直接來源于大眾媒體,而是先來自于活躍的媒體用戶,即“意見領袖”。也就是說,受眾對信息的獲取往往是由大眾媒體到意見領袖再到受眾,最終對受眾產生影響[10]?!夺t學周刊》作為一份專業的醫學副刊,其創辦者丙寅社均為專業的醫學工作者,他們以專業的內容、豐富的知識向讀者實現健康知識的一級傳播。由于當時民眾知識水平有限,該刊物的讀者以醫界人員、衛生學校居多,因此,《醫學周刊》在傳播過程中也充分利用多種途徑實現衛生知識的二級傳播。例如,利用讀者中的醫界人士進行再傳播,近代中國,無論是國內本土醫生,還是外國傳教士,他們在醫學知識解讀的過程中都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民眾對于醫學知識的不解促使他們成為獲取衛生知識的重要信息來源,使周刊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二級傳播。同時,《醫學周刊》主編者均為醫學領域的專業性人才,因此他們發表的文章經常受到各地衛生學校的推崇,并做為教材進行醫學內容傳播,從而擴大知識的傳播范圍,實現多途徑傳播。 四、結 語
《中央日報·醫學周刊》以普及醫學知識、提高民眾衛生意識為目的,積極促進了衛生知識的有效傳播,為促進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及媒體的社會責任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創辦使醫界知識分子意識到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對民眾的健康意識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使更多的國民打開封建的思想外殼,自覺接受健康知識的傳遞?!吨醒肴請蟆めt學周刊》以生動的實踐向世人展示了20世紀30年代大眾媒體的健康傳播,對當今社會健康傳播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Rogers,E.M.: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nication Today[J].America Behavioral Scientist38(2):208-214.
[2] 鐵生.發刊小言[N].中央日報·醫學周刊,1933-06-18(第四版).
[3] 宋晨露.女性與國家:《婦女周刊》與《婦女生活》“新賢妻良母主義”論戰研究(1935-1937)[D].安徽大學,2018.
[4] 張武軍.訓政理念下的革命文學——南京《中央日報》(1929-1930)文藝副刊之考察[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5] 余新忠等.瘟疫下的社會拯救 中國近世重大疫情與社會反應研究[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4:24.
[6] 邁千.凍瘡[N].中央日報·醫學周刊,1934-12-30(第二版).
[7] 孫玉梅.口腔衛生常識[N].中央日報·醫學周刊,1934-01-21(第四版).
[8] 鐵生.孕婦衛生常識[N].中央日報·醫學周刊,1934-08-19(第二版).
[9] 花新人.鄉村衛生建設問題[N].中央日報·醫學周刊,1935-05-19(第二版).
[10] (美)拉扎斯菲爾德,(美)貝雷爾森,(美)高德特.人民的選擇[M].北京:中國人大學出版社,2012:173-175.
[責任編輯:楊楚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00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