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互動活動在宣教工作中的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文章以順德區博物館教育項目“順博工坊”文博互動體驗活動為例,剖析互動活動在宣教工作中的作用,繼而進一步探討優化互動活動、推進宣教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互動活動;宣教;思考
  做好宣教工作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如何整合館內外資源設計出適宜的項目,吸引更多觀眾尤其是未成年人走進博物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是博物館應該重點思考的問題?!绊槻┕し弧蔽牟┗芋w驗活動是順德區博物館解答這個問題的成功嘗試。通過實踐這個項目,可得出以下結論:互動活動在宣教工作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恰到好處的互動活動能成為博物館的一張亮麗“名片”。
  1 “順博工坊”文博互動體驗活動的簡要介紹
  “順博工坊”文博互動體驗活動是順德區博物館自2015年9月正式開設的一項社會教育服務項目。項目以順德本土文化及順德區博物館的展覽內容為依托,充分利用館內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合本地傳統工藝和現代信息技術,以靈活的活動形式和精彩的活動內容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從2015年9月至今,“順博工坊”已開展了過百期活動,通過手工勞作、非遺技藝傳授、展覽互動等形式展示傳統文化和展覽內容,培養參與者尤其是未成年人對本土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興趣。“順博工坊”活動場場火爆,名額往往很快便會被搶完,是順德區博物館最受歡迎的活動品牌之一,更是館內改變以往傳統教育觀念、創新宣教形式、追求良好社會教育效益的一次成功嘗試。
  2 開展互動活動的重要作用
  互動活動是博物館順利完成宣教工作的重要助力,一直以來,它以不同的形式配合博物館的展覽和宣傳活動,讓參觀者在參觀的同時,可以感受和觸摸,直觀地加深他們對歷史文化的了解。
  2.1 活化展覽內容
  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而展覽是博物館實現社會教育職能的一個主要途徑。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未成年人尤其是幼齡兒童對某些展覽的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靜態的展覽陳設難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兒童在博物館只是“走過場”的情況屢見不鮮。而互動活動則是讓本是靜態欣賞的展覽“鮮活”起來,讓未成年人由旁觀者轉成為參與者,在有趣的互動中加深對展覽內容的認識和理解。
  以“匠作利器——傳統工匠工具特展”為例,該展覽內容豐富,系統地介紹了木、皮、鐵、泥等各個匠種所使用的工具。但由于涉及一些現在較少使用的傳統工具,文字內容密集,所以對于某些參觀者尤其是未成年人來說較為枯燥?!绊槻┕し弧睘榱恕盎罨闭褂[內容,讓未成年人尤其是幼齡兒童容易接受、理解,設計了以“匠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敖承摹毕盗谢顒迂S富多彩,包括了實木杯墊創作、明清家具富貴凳制作、斗拱建筑制作等內容。孩子們在活動中化身成小工匠,親自動手制作工藝品,在動手中理解展覽介紹的知識,同時也感受到嚴謹細致、執著敬業的傳統工匠精神。
  2.2 提升文化影響力
  博物館的文化影響力是否得到提升是衡量宣教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提升博物館的對外影響力,爭取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才能達到傳播先進文化、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
  互動活動生動有趣,寓教于樂,能拉近博物館與市民的距離,加強雙方的交流和互動,吸引“新人”走進博物館,擴大博物館的對外影響。通過良好的策劃,緊扣展覽主題、具有館內特色的互動活動更是能夠成為博物館一張亮麗的對外“名片”。據調查,不少報名參加“順博工坊”的參與者是博物館的“新客”,他們被有趣的互動活動所吸引,心懷好奇走進博物館,最后又因為良好的文化體驗而成為了“??汀薄?
  3 開展互動活動的成功經驗
  互動活動讓宣教工作不再是一味地給參觀者被動灌輸知識,而是讓參觀者主動地接納、理解知識,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如何優化互動活動對宣教工作至關重要。
  3.1 精心挑選活動內容
  “順博工坊”文博互動體驗活動以順德本土傳統文化和館內特色展覽內容為載體,活動內容與嶺南文化元素緊密結合,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
  順德傳統文化積淀深厚,具有國家級、省級、市區級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龍舟說唱、人龍舞、香云紗染整技藝等項目,內容涵括了曲藝、美術、技藝、民俗等方方面面。以此為核心,“順博工坊”推出了“感悟 傳承——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系列活動。
  以該系列活動中的龍舟文化主題為例,圍繞這個主題,順德區博物館推出了“聽龍舟故事、唱龍舟歌:龍頭模型制作體驗”以及“百造龍舟游順博”活動。
  每個活動基本由授課和互動兩部分組成。在授課環節中,講師采用啟發式教育,為參與者介紹順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互動環節,講師帶領參與者或運用彩泥制作龍頭模型,或搭建龍舟賽道河段,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參與者對之前授課內容的記憶,同時培養參與者的思維能力。
  另外,為了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讓參與者們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非遺技藝,博物館積極邀請區內外的非遺傳承人參與工坊活動,為他們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在龍頭模型制作體驗中,龍舟雕刻技藝傳承人梁明坤、梁海英父子便應邀而來,親臨現場與參與者互動,為參與者展示龍舟雕刻技藝、講順德龍舟故事,并即興表演龍舟說唱。
  3.2 創新設計活動形式
  “博物館的兒童教育項目屬于非正規教育,不可倡導知識的簡單灌輸,應強調啟發式教育。藉由引導去點燃兒童獨立思考、樂于探索的熱情。此需要和兒童年齡段特征相結合?!盵1]“順博工坊”除了不斷豐富活動內容,還積極探索新的活動形式,基于未成年人的特點創新設計活動,注重趣味性和實踐性。
  以“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配套活動為例,博物館根據該展覽的內容設置了知識問答、成語拼寫、創意合影等互動體驗,用多樣的互動形式為參觀者多角度展示馬文化,與展覽的文物展示相得益彰。另外,考慮到對于幼齡兒童來說,文物展示和單一講解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問題?!绊槻┕し弧眹@馬文化進一步創新活動形式,設計和開展了光影劇場活動,讓孩子們擔當展覽內容的闡述者,重新理解展覽所展示的文化知識。   在光影劇場中,孩子們創作以馬為主題的六格漫畫故事,并利用簡易投影儀呈現、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讓馬文化在光影之間“活”起來。生動的互動形式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展覽內容,初步理解中國源遠博大的馬文化。
  3.3 充分盤活社會資源
  “順博工坊”積極走向社會,和眾多社會機構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別具特色的互動活動。博物館還積極招募來自各大院校的學生成為活動的志愿者,利用館校合作平臺為學生志愿者提供發揮才華和能力的機會。
  專業機構的參與提升了互動活動的質量,更加貼合參與者對博物館教育的需求。而志愿者的熱情和創作力更是點燃了活動,讓活動增色,同時也促進了參與者對宣教工作的理解與認可,提升了博物館對外的親和力。
  如在三八婦女節,配合當時展出的館藏女性題材書畫,博物館邀請了專業美術培訓創意機構的導師來開展手繪創意扇面體驗活動;而在緊接著的花朝節,博物館則和大學生社團合作策劃開展了漢服體驗活動。盤活社會資源的舉措點燃了“順博工坊”的思維火花,使工坊活動趨向多樣化和專業化,能為參與者提供更優質的文化服務。
  3.4 及時積極宣傳報道
  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在其著作《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中提出,要建設“廣義博物館”,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2]。如今是信息時代,新媒體等現代科學技術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博物館宣教模式,為博物館的宣教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新媒體便是博物館打破“圍墻”走向“大千世界”的利器。
  順德區博物館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通過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及時把每一場“順博工坊”系列活動的報名公告和相關回顧向社會廣泛發出,同時和《珠江商報》、順德城市網、佛山電視臺順德分臺等媒體積極合作,既傳播了活動的基本內容,又加強了與觀眾的互動。
  4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宣教工作已成為博物館的主要職能之一?;踊顒有问届`活,內容豐富,貼近群眾,能讓看似高冷的博物館貼近大眾,是創新和拓展宣教工作的重要途徑。為了取得更好的宣教效果,博物館人須整合各種資源,設計適宜的互動活動項目,優化已有的互動活動項目,培養良好的互動品牌項目。■
  參考文獻
  [1]周婧景.博物館兒童教育研究——兒童展覽與教育項目的視覺[D].上海:復旦大學,2008.
  [2]單霽翔.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055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